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上海铁路医院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1945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了战时第二次首脑会议。会议总共讨论了四个问题: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会议达成的协议和通过的宣言统称为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中心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是该体系的特点。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两个德国统一,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宣告瓦解。
该体系虽表现出了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贝尔实验室
第一次柏林危机:二战后,苏、美、英、法 4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国际危机。1947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合并英、美占领区,并筹划在其成立德意志国家,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因此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并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对此,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1948624日苏联对西柏林
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对苏占区实施交通和贸易限制,向西柏林空运物资。局势一时十分紧张。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苏解除对柏林的封锁。然而柏林已成为两个城市,即东柏林和西柏林。
杜鲁门主义: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扩张计划的总纲。1947年3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 “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方案)》的通称。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G.C.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1947年7~9月,英、法、意等16国在巴黎开会,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援助和贷款总报告。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
尔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北约:简称北约组织。西方国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葡萄牙、丹麦、挪威和冰岛于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稍后,希、土、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总部设在布鲁塞尔。长期以来,西欧国家依靠美国积极建立针对苏联的集体防务。美国则把北约组织作为加强自身的实力地位、控制西欧、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
莫洛托夫计划: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后,苏联为了抵制该计划并限制东欧国家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往来,在1947年7-12月间分别与保加利亚等六个东欧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这些协定被西方称作“莫洛托夫计划”。通过这些协定,东欧与西方经济联系开始中断,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圈初步形成,这为成立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奠定了基础。
经互会: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互会。1949 年 4月,苏、保、匈、波、罗、捷等 6 国正式宣布成立 。经互会是苏联推行其对外
政策的重要的步骤,由此形成了苏联东欧经济集团。
情报局:二战后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建立的交流情报和经验的组织。1947年 9月日,苏、南、波、罗、保、匈、捷、法、意等9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一小城成立该组织。据决议规定,成立情报局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各党之间的联系,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使各党配合行动。实际上,情报局成为了苏联从政治上控制东欧的工具。1956年该组织中止存在。
华约: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建立的、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军事政治组织。简称华约。1955年 5月14日,苏、阿、保、民德、波、罗、捷、匈等 8 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华约总部在莫斯科。主要机构有政治协商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华约各国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统一战略方针,经常举行军事演习。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标志。
旧金山和约: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美国及部分国家与日本签订的和约。主要内容有:结束战争状态;承认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
的一切权利和要求;将琉球岛和小笠原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日本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在日本驻军;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等。同一天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苏、波、捷未签字,中、朝、越、印等国未出席会议。
朝鲜战争:1950 年6月25日~1953 年7月27日 ,朝鲜与韩国和美国之间爆发的战争。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三八线成接受日本投降的临时军事分界线。8月15日,朝鲜三八线以南成立大韩民国。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在北部成立 。朝鲜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等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并于仁川登陆。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协定所确定的军事分界线即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和有关国家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谋求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的国际会议。朝鲜问题未果,会议达成了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与《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会议缓和印支与亚洲的紧张局势
简答题:
1、概述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欧洲的衰落-以欧洲的中心地位为基础的旧世界结构被打碎。(二)美苏实力增强,成为两个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益瓦解,世界的面貌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2、雅尔塔体系包括哪些主要的条约?在西方,关于分区占领德国及德国赔款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织的协议;《被解放的欧洲宣言》;1947年盟国与其它法西斯随从国意、罗、匈、保、芬签订的《五国和约》。在东方,苏美就对日作战达成的秘密协定;在国际上,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3、北约建立时有哪些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葡萄牙、丹麦、挪威和冰岛
论述题:
美苏冷战是怎样形成的?美苏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也美苏争夺为中心,以两极格局为特点,以消耗巨大的军备竞赛、经济竞争、政治对抗、意识形态征讨为主要内容的长期的全
面较量。是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紧张状态。
二战结束后,欧洲衰落的世界地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美苏的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上两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建立联合国和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在内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想把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霸权地位的奠基石。而战后的苏联致力于重建经济,并继续发展其军事大国的地位。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苏联则奉行国家高度调控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是导致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东欧问题上,西方对苏联干预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政权组织表示不满,认为其威胁到自身国家的利益。在德国问题上,英美法占领区的合并与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形成对立并成为美苏矛盾的热点问题。而在日本问题上,苏联则极力反对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单独占领,认为其威胁到自己东边门户的安全。
杜鲁门上台后一改罗斯福通过合作软化苏联的对外战略,而是也强硬的态度与苏联在各种问题上争锋相对。面对杜鲁门的强硬态度,斯大林保障战后既得利益的同时推进世界革命扩大社会主义的地盘。美国所奉行的全球争霸战略和敌视共产主义的政策与苏联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导致两大国对峙、对抗的思想根源。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攻击苏联的对外政策,职责其扩张呵呵对基督教文明的威胁。1946年9月,诺纳科夫写了一份《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特点就是谋求世界霸权,认为美国对苏的强硬路线是大国合作的主要障碍。1947年3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 “冷战”的开始。1947年7月,乔治·凯南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提出应把苏联作为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遏制理论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试述两大阵营的形成:两大阵营的基本概念
两大阵营形成的原因分析:请参考第2题;
叙述过程:包括马歇尔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北约组织的建立,“十四点计划”的出台与实施等;苏联东欧的反应,包括针对马歇尔计划的“莫洛托夫计划”(随后建成“经互会”)、针对
杜鲁门主义的“情报局”的建立、针对北约的华约的建立等。
结果: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抗的形式由苏、美对抗转变为阵营对抗。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戴维营会谈: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并在9月27-28日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进行了戴维营会谈。(戴维营David,Camp美国总统的休养地。)会谈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无果,但美苏关系得到缓和。这种为缓和关系而做出的相互退让与妥协,被赫鲁晓夫称之为“戴维营精神”。
U2飞机事件:指美国U-2飞机侵犯苏联领空的事件。1960年5月1日,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深入苏联领空1200公里,当飞机飞到斯维尔德洛夫地区上空时,被苏联火箭部队击中。飞行员鲍尔斯跳伞后被俘。事件恶化了正在得到缓和的美苏关系,计划召开的维也纳四国首脑会议不欢而散,所谓“戴维营精神”随即宣布破产。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年柏林危机。195811月底,苏联照会美、英、法政府,建议取消对柏林的占领制度。西柏林问题一时成为东西方矛盾的焦点,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帷幕。二重感染196163日赫鲁晓夫重提苏联1958江西 教育年的建议。肯尼迪也持强硬态度,扬言要武力徐光胜保卫西柏林。同年 813日,在苏联和华约的建议下,民主德国在沿东西柏林分界线修筑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边界。18日,美国派遣1500名士兵通过民主德国检查站增援西柏林。接着,双方互相以核武器试验进行威胁。当危机达到高峰时,赫鲁晓夫态度软化。
古巴导弹危机:196210 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 、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冲突。又叫作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从19627月下半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 ,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 10月中旬 ,美国根据U-2型飞机的侦察,得知这一情况 心理预期1022日,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后美苏领导人进行了私下交易:即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美国则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随后,苏撤走了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封锁,危机遂告平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1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5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联   美国   建立   问题   国家   经济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