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

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
来源:李连江跟你戏说统计
作者:李连江  编辑:学子
引言 戏说的由来刘锡山
前几年,我写了篇可能冒犯人的短文,标题是《看不懂,就是译错了》,意思是翻译界有“蒙事”的。其实,各行各业,都难免有“蒙事”的,教育界不例外。在课堂上,学生听不懂,十有八九是教师没说明白;教师没说明白,十有八九是说不明白;说不明白,十有八九是没想清楚,不真懂,甚至可能是不懂装懂。我从上小学到现在,一直在学校,耳闻目睹之外,还有近三十年的讲课经历,深知半懂不懂也能在讲台上混下去,如果会讲“段子”,还能混出些知名度,甚至混上电视屏幕。
最近几年,我有了较多的空闲琢磨研究方法是否有用,是否可教,特别是琢磨定量方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与定性方法相比的长处短处是什么。琢磨久了,觉得头脑比以前清楚了一些,也想通了一些原来半通不通的道理。我的主要体会是,定性研究,归根结蒂是
推己及人,较多依靠悟性,更接近艺术。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教基本路数,但无法细讲思维方式。勉强为之,例如扎根理论、现象学方法,似乎有点像强说不可说与不必说。总体来说,定性方法的“可教度”低。我讲定性研究方法,有时会疑惑自己是否在无意中鼓吹顿悟。
相对而言,量化方法“可教度”高。定量研究更接近科学,不仅可以教基本路数,还可以教战术,甚至教招数。我觉得量化方法是有技术支持的证伪思维方式,有概率论和统计软件保驾护航的辩证思维。辩证法既反对绝对主义,也反对相对主义,但只能提倡反对,是软的。统计分析也反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优势是能提供比较斩钉截铁的“杠杠”,例如各种检验,最有名的是“显著度检验”。目前的方法论教学,似乎是过多强调了统计分析作为方法的技术方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技术背后是思维方式,是哲理。
一、什么是戏说?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其一,正式的统计学教材,作者西服革履,以数学公式为工作语言,以严谨为唯一目标,是正说。相形之下,我这些札记用语直白,类似传统京剧的唱词唱腔,有谱,但不准,只能算戏说。
其二,虽是戏说,但绝非儿戏,是成人的智力游戏。我认为应该以认真玩游戏的态度琢磨统计分析,把它当成智力体操,把统计软件和数据库当成电脑游戏。综合这两层意思,戏说的“戏”,是桥牌、围棋作为“游戏”的“戏”,不是拿无聊当有趣的“宫廷戏”的“戏”。
农药管理条例副标题中“文科生”,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我是理科生藐视的“文科生”,大学专业是哲学,数学基础很薄弱。在美国读书时,我选修过一门高等统计课,上了一次课就退了,听不懂教授的公式推导。所以,我读博士时,没指望毕业后会用统计方法,更没想到会教统计方法。
然而,没指望的事居然发生了。统计学术语很晦涩,数学公式像天书,我学得很辛苦,教得也辛苦。打个比方,数学好的人学统计,就像长了两条一千米长的腿,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我数学不佳,腿不长,攀高总是遇到沟沟坎坎,过沟过坎只能攀上爬下。为了应付泥泞滑坡和陡峭山路,我折了几根树枝,权当登山杖。这些札记就是那些树枝的化身。其二,此书面向跟我背景相似的文科生。我知道这些树枝对我有用,拨开的虽然是旁门左道,但不是歧路死路,所以我顽固地希望它们对其他文科生有用。
当然,这些札记是否真有用,需要验证。不需要验证的是,它们反映了我鼓吹的“用户视角
”。统计方法无疑是很有用的研究工具,但归根结蒂只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全对。但是,利其器的“利”是相对的。如果曲解,让人觉得先得把工具弄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甚至让人觉得“利其器”自然就“善其事”,那就是制造方法论迷信。钱钟书先生说: “不仅欲以显微镜、望远镜佐近视眼之目力,而径以显微镜、望远镜能使瞎眼者见物,以繁琐冒充精细……世间一切好方法无不为人滥用,喧宾夺主,婢学夫人。……世事莫不然,非独文学!”(《致钱媛信》)。
此话正中方法论迷信的要害。我觉得,数学不强,然而又有兴趣或有必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关键是把它当工具。沿用钱先生的比喻,使用望远镜、显微镜,不需要懂怎样制作,更不需要懂光学原理。以车代步,开车的没几个会修车,修车的没几个会造车,造车的没几个会设计车,设计车的没几个完全明白汽车技术背后的机械、物理、化学、电学原理。同理,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不需要懂怎样写程序,也不是必须懂统计分析背后的概率论和数学原理。我觉得必须区分专家的懂和用户的懂。统计专家一辈子研究统计,方法论家一辈子研究方法,他们的懂是专家的懂。我们只是统计分析或量化方法的用户,会用,会解释结果,就不错了。仅仅是用户,却追求专家的懂,说轻了是不自量力,说重了是狂妄自大。
二、为什么戏说?
鸡解剖图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我本来没资格讲统计,更没资格戏说,居然戏说,自然有些因缘。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戏
说,我很可能说不好,但至少可以开个头。有必要,是因为学生有需求。定量方法很庞杂,贸然闯入,就像不带罗盘进了原始森林,很容易迷路。统计学和计量方法的书成百上千,但数学门槛太高。对数学不强的学生,专家好像只是表示同情,摊开手,耸耸肩。最近终于有了用日常语言讲解定量分析的书。不过,要么是未脱“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要么是有点油滑。
第二,有些学生跟我抱怨,有些统计老师有意无意地忽略关键环节,好像盖房子,不认真清理地基,甚至在该立柱子的地方挖个坑。例如,有位研究生上过好几次统计课,几个老师都讲卡方值检验,都只介绍计算卡方值的公式,然而都不说明计算预期值的基础是零假设。这很可能是无意的疏忽,但也可能是没有吃透卡方值检验的逻辑。据说,有些贪图赚钱的瑜伽教练,为了唬住学员,一开课就教高难度动作。一些被启功先生讽刺的书法家,为了赚钱赚名,故意把“笔法”说得神乎其神。我来戏说,就是效法启功先生,破除量化方法迷信。
三、怎样戏说?
第一,孔夫子说:名不正,言不顺。我努力正名,当一次业余水平的清道夫。遇到晦涩难
懂的术语,我先挖挖翻译的根。术语是专业化的必然产物,难懂是必然的,但有些学者翻译术语时,似乎以晦涩为高深,把本来简单易懂的术语弄得晦涩艰深,把本来就难懂的弄得无法理解,使“行话”沦为“黑话”、“神话”、“鬼话”。
很多译法已经约定俗成,无法修改。但是,如果不正本清源,就可能以讹传讹。这样的术语不少,“变量”、“正态分布”、“回归”、“偏回归系数”、“卡方”、“逻辑斯蒂回归”,都曾让我头大,我也都小心做了点清理。例如,我在第一章花了不少篇幅,说明“变量”是个误导人的译法,应该用“变项”这个浅显明白的词。“变项”,英文词是variable,即“可变化者”、“可变化之物”,直白些,就是“可变化的东西”。
勇往直前200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4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方法   统计   研究   戏说   觉得   量化   思维   是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