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5.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6.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②天文历法   
③青铜铸造        ④文字书写
玉娇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8.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9.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北京零点后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11.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1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卫星电视接收机价格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5.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16.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让子弹飞 政治隐喻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7.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企业协同办公系统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18.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19.“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    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    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1.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2.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2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7.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8.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中国   政治   反映   制度   负责   出现   地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