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国“智能制造”未来-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

布局中国“智能制造”未来-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
佚 名
【摘 要】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标志着2015年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发力元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目标、两化深入融合、三个步骤、四项原则、五条方针、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贯穿2015年~2016年度,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产、学、研、用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出成绩.时值《中国制造2025》发布整整一年,本刊记者就智能制造工程中标准体系建设和企业试点示范等问题,专程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
【期刊名称】《智能制造》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cs42814页(P11-14)
华再东
【关键词】重大技术装备;中国制造;装备工业;智能制造;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标准体系建设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426.4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标志着2015年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发力元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目标、两化深入融合、三个步骤、四项原则、五条方针、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贯穿2015年~2016年度,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产、学、研、用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出成绩。时值《中国制造2025》发布整整一年,本刊记者就智能制造工程中标准体系建设和企业试点示范等问题,专程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
《智能制造》:自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2015作为第一个十年规划的开局年,意义非凡。请您分享一下2015年针对全面开展智能制造工作,进行了哪些重点工作布局?
浙江同志网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李东:在过去的一年重点从五个方面积极布局,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
第一,联合中国工程院研究编制智能制造的总体发展战略,明确将来的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实施路线图。
第二,“标准先行”,会同国标委建立智能制造的综合标准化体系。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的特点十分突出,它的各种标准都很缺乏,甚至还有跨国家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已经成为全面实施智能制造的一个瓶颈。
第三,下大力气解决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安全可控问题。实施智能制造后,装备、产品的系统是不是安全可控很关键。像新型传感器、新一代的机器人、3D打印(增材制造),都存在安全和可控的问题。
第四,从6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2015年工信部开展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主要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示范:一是流程型的制造,二是离散型的制造,三是智能装备和产品,四是智能化管理,五是智能服务,六是智能制造的新业态新模式。从这6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然后总结经验和模式,并逐渐推广。
第五,大力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构筑智能制造的基础和环境。这是当前和未来工作的当务之急。
《智能制造》: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也掌握了一些智能制造技术,但与欧美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有专家强调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也有专家反对这一提法。在您看来,该如何通过推进智能制造,缩小差距,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李东: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差距是多方位的,但更为突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五个方面问题。应该说,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和主要驱动力。推进智能制造切忌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关键是要坚
持企业为主体,注重培育企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坚持需求牵引,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和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的迫切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防止“上热下冷”,要发挥产学研用多方力量,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
《智能制造》:在迈向工业新时代的进程中,中德美之间保持着竞争、合作的关系。德国的西门子、SAP和美国的GE、IBM都在积极制订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等顶层标准和规范,并逐渐上升到国际、国家标准。《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里,智能制造领域有相应的标准工作安排,前不久还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请问,在智能制造标准规范的制定上,中国如何争取主动权,如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夺得相应的话语权?
李东:“标准先行”是世界各国推进智能制造的共同做法。其实中国的企业也已经在不同层次开展了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并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如海尔集团的互联工厂模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纳入《未来工厂白皮书》,成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点企业。航天科工集团已经完成了国家标准《云制造术语》(标准代号GB/T 29826-2013)的制定,并由国标委审批发布。中石化集团正在研究制订石化行业智能工厂标准。随着智能制
造的不断发展,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为充分发挥标准对智能制造的规范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部内相关司局、各标委会、科研机构、企业以及行业专家组成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针对标准缺失、滞后和交叉重复等问题,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作。2015年6月,在智能制造专项中,对43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进行了支持。2015年12月,工信部与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按“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类整理,构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建立了标准体系的动态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要不断滚动对《建设指南》进行修订。
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国际合作。2015年,国标委、工信部、科技部与德国经济能源部、德国标准化协会、德国电工电子及信息技术委员会(DKE)等部门共同组建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召开了第一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与德方就成立中德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子工作组、在国际标准化组织
中共同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等合作内容达成共识,在机器人、智能制造信息安全、预防性维护、无线工业应用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出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并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
《智能制造》: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包括流程制造、离散制造在内的6方面试点示范。在2016开年之际,能否介绍2015年度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您认为推行智能制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谐波减速器李东: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从全国各省市和相关中央企业推荐的319个项目中遴选出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公布后,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重点行业先后召开了现场经验推广会,并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设专区进行集中展览展示,同时我们还出版发行了《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46项试点示范项目汇编》,与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以价值观为本
指南(2015年版)》。整个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区、行业中带来较好的反响,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是:一是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成效凸显。企业在先行先试过程中,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7%、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9.5%,达到并超过了专项行动提出的“两提升三降低”预期目标。二是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在行业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各试点示范项目在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电子等行业,积极探索出一批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如西飞公司的网络协同开发新模式,九江石化的流程型智能化改造,红领、海尔、长虹的个性化定制新模式,三一、陕鼓、博创的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等。三是推动了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的发展。通过专项行动的推进,山东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博创机械研发出我国首台网络化、智能化注塑装备,华曙高科设计开发了全球首款增材制造开放式一体化控制软件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3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造   智能   标准   工业   体系   中国   建设   标准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