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cimatrone8.5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2.09.18
施行日期
2012.09.18
文号
主题类别
原材料工业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数学竞赛之窗市计量质检院,各区县(自治县)质监局,市局各直属单位,市局机关各处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全面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加快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现就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渝委发〔2012〕21号,以下简称《意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质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重大作用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振兴重庆工业经济的重大举措,是提升重庆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力支撑,是建设质量强市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工业化,核心要解决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三大关键问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通过耗能特种设备升级改造,强化节能产品、低碳产品认证,制定实施节能标准,加强能源计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重庆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名牌企业,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其标杆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向品牌企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和壮大产业集;通过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质量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强化过程质量监管,加强质量成本控制,以高品质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等措施,
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质量工作有助于增强重庆工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壮大优势产业集,有助于做强做大 “6+1”支柱产业,有助于驱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保障新型工业化成果的实现。为此,全市质监系统务必深刻领会新型工业化赋予质量工作的新内涵,准确把握质量工作在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贯彻落实《意见》和建设质量强市统一起来,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优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上来,以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努力在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重庆工业经济中做出积极贡献。
  二、深入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名牌集聚带动作用
  以重庆工业“6+1”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化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到2015年,新培育重庆名牌产品800个,品牌产品销售占比提高到80%。
  (一)以市长质量管理奖为抓手,着力培育名牌企业。进一步完善市长质量管理奖评选制度,增设市长质量管理奖提名奖,提高工业企业创奖积极性,扩大名牌企业培育面。
  (二)以重庆名牌产品评价为抓手,着力培育名牌产品。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布局,制定重庆名牌产品重点培育规划,更加突出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综合化工产业、材料产业、能源产业和消费类制造业的名牌产品建设。
  (三)以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抓手,着力推动品牌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发展环境好、品牌企业聚集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地方特明显的区域品牌,重点推进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园等创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
  (四)以“重庆造”品牌认定为抓手,着力培育重庆区域品牌。建立“重庆造”品牌培育、评价和监管工作体系,提高重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重庆造?高品质”区域形象。
  三、深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着力促进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到2015年,重点骨干企业对标达标率达到100%,一等及以上产品比重提高到95%以上。
  (一)加快建立完善先进工业标准体系。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进一步完善全市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分析研究,围绕“6+1”新型工业建立健全标
准总体系,并分步制定各大产业标准体系;调整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在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消费等领域突破一批联盟标准,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围绕提升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突破医疗器械、光伏、智能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风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页岩气装备、低碳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组织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0项,地方标准800项。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项目带动。补充和完善全市100项标准化重大项目,建立新型工业化标准化重点项目库。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重点,培育国家级新型工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0个、市级新型工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个,推进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指导1000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助推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产业集建设。
  (四)完善新型工业标准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标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分类建立“6+1”支柱产业标准数据库;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组织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重点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快速反应和预警机制;争取1-3个
国际及国内标准化组织落户重庆;积极实施标准化“百千万”人才工程,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四、深入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着力完善工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坚持质量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检测科技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度,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健全工业质量检测体系。
  (一)加速发展国家质检中心。加快推进国家质检基地项目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国家质检中心对全市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检测服务全覆盖。创新国家质检中心运营管理模式,加强品牌塑造和形象宣传,在技术能力、运行水平、影响力和权威性等方面真正成为检测行业的标杆和旗帜,确保国家质检中心A级达到4个以上,其余全部达到B级。
  (二)积极打造区域和园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立足“1+2+7+36”开发区(园区)平台体系,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实际,优化检测布局,深化局区(县)合作,合力共建市级质检中心,加强区域检测中心建设,为工业园区(开发区)提供研发设计、产品检测、标准制(修)订等全方位技术服务。
  (三)优化提升检测装备水平。开展全市实验室发展整体规划布局研究,建立健全财政补助、自筹资金、合资共建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多元投入体系,加大量大面广、急需实用的基础装备和弥补检测空白、体现检测水平的高精尖装备投入力度,争取到2015年技术装备总值达到5亿元,装备产出比达到2:1。
  五、深入推进绿发展,着力服务工业产业节能减排
  综合运用行政许可、标准化、强制认证、计量管理、质量监管等手段措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绿发展。
  (一)严格行政许可审批。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化工、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努力建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推广低碳节能认证制度。帮助指导工业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积极跟踪并适时推动国家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推广运用,试点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支持市属节能认证机构发展。
  (三)实施能源、资源计量工程。夯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强化节能监测和能源、资源计量仪器仪表的监督管理,引导工业产业、企业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
  (四)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围绕产业集聚区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业产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五)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工程。组织专家入企指导,推广节能技术,实施新锅炉能效测试准入制度,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源头节能监管。
  六、深入推进安全发展,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市场环境
  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切实保障质量安全,营造和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加大监管力度,加密执法检查频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施专项整治,坚决依法从严打击产品质量安全和制售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以支柱产业和关系人民众生产生活质量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频次,及时公布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
  (三)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构建防控结合、个案裂变的研判模式,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细则和程序,强化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加强对食品、特种设备等高风险产品的风险监测,切实对质量安全问题及早介入、及早解决、控制局面,力阻一般性、个案性问题裂变成系统性、区域性问题甚至演变成安全事件。
  (四)提升质量安全应急处突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四大能力”建设,坚持开展质监领域风险排查预警和突发事件趋势分析研判,推进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舆情监控制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突能力。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五)构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制定《重庆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办法(试行)》,实施分类分级和“黑名单”管理,建立产品质量监督综合监管模式,建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启动质量安全问题企业约谈和“黑名单”制度。
  (六)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企业质量安全
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安全监管上的自律和引导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定和自律公约。
  七、深入推进质量强基行动,着力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大力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努力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到2015年,质量损失率降到0.2%以内。
  (一)实施质量赶超工程,大力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与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比对分析,准质量赶超的重点环节和领域。联合有关部门,综合施力,加大研发经费和技改经费投入,加强新产品开发,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共同提升质量竞争力。夜圣>聊城岳建国
  (二)强化质量成本管理,大力降低质量损失费用。在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质量成本管理,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提高工序过程能力。联合市统计局、市经信委建立质量指标统计制度,督促工业企业建立质量成本、质量损失费用统计台帐。
  (三)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卓越绩
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开展QC小组、质量攻关活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
  (四)强化供应链管理,积极组建质量提升联盟。以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链延伸,组建质量提升联盟,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及技术开发机构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3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质量   工业   企业   推进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