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浙江省茶产业“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发展规划浙江省茶产业“⼗三五”回顾与“⼗四五”展望
茶业是浙江农业传统优势产业,“⼗三五”期间(2016~2020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度重视下,浙江茶产业再创辉煌,取得了令⼈瞩⽬的成就,为茶业提质增效、茶农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章总结了“⼗三五”期间浙江茶产业的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政策引导、品牌提升、团队协作、科技⽀撑、保险保障、茶园茶⼚⼯程建设和三产融合发展等⽅⾯,同时对“⼗四五”期间浙江茶产业的发展⽅向进⾏了展望。
“⼗三五”浙江茶产业概况
“⼗三五”期间的浙江茶产业以“⾼效⽣态、特⾊精品”为⽬标,完成了茶产业、茶⽣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的基本构建。
1、产业规模历史新⾼,⽣产发展势态良好
“⼗三五”期间,浙江茶产业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势态,规模和产值均实现稳步增长。受2016年全省春霜夏旱严重灾情和2020年空前的新冠疫情影响,产值增速表现为明显的“两头低、中间⾼”。
2020年,全省茶园总⾯积、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20.5万公顷、19.1万吨、238.6亿元,⽐2015年分别增长
4.2%、11.7%、43.8%,再创历史新⾼。“⼗三五”期间的浙江茶产业较好地遵循了20多年来坚持的“稳⾯积、稳产量、提品质、提效益”的发展⽅针。
杭州市、绍兴市和湖州市“三⾜⿍⽴”的态势继续保持,其中茶园⾯积⽅⾯,前三位差距依然不⼤,茶叶产量⽅⾯,丽⽔⼤幅增加反超绍兴,茶叶产值⽅⾯,湖州、丽⽔增长较多,前三位差距逐步拉开。
2、茶类结构合理优化,主导优势保持良好
浙江茶产业中绿茶依然保持绝对主导优势,2020年绿茶产量、产值占全省茶叶总量的90.23%和91.31%。其它茶类发展态势良好,产量、产值⽐重达9.77%、8.69%,分别⽐2015年提⾼了2.69%和2.70%。其中红茶、黄茶、⽩茶、花茶均有⼤幅提升,红茶产值已占全省茶叶总量的6.80%,⽩茶、黄茶的产量、产值也有⾮常⼤的提升。此外,从少量⽣产到渐成规模,⾦华茉莉花茶实现复兴,占据⼀定市场。浙江形成了以绿茶为绝对主导,红、⿊、青、⽩、黄五⼤茶类和花茶为补充的茶类格局,既突出了浙茶的资源禀赋特点,⼜兼顾了市场需求。
3、品牌打造层层有序,市场影响不断提升
“⼗三五”期间,名优茶继续⾼速发展,2020年浙江省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0.2万吨、213.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3.18%、89.43%,分别⽐2015年提⾼6.28%和0.57%,名优茶主导地位更加稳固。
全省已有茶叶品牌200多个,形成了省级品牌龙井茶、以浙江⼗⼤名茶为代表的40多个区域公⽤品牌、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代表的40多个企业品牌等层次分明的品牌格局。特别是龙井茶,2020年⽣产茶园⾯积7.4万公顷,产量2.5万吨,产值52.8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3.01%、22.13%,已成为我国产区范围最⼴、涉及茶农最多、产业规模最⼤、区域优势最强、对茶产业贡献最⼤的地理标志绿茶品牌。
“⼗三五”期间,浙江茶叶持续保持产销顺畅的良好局⾯,特别是在疫情影响较⼤的2020年春季,品牌效应进⼀步显现,优势品牌产区和品牌茶企⼤都实现了量增价升的畅销态势,为浙江茶产业成功⾛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作出了贡献。
4、茶树良种化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增⼒⿎劲
2020年浙江省⽆性系良种茶园⾯积15.4万公顷,⽆性系良种率75.33%,⽐2015年提⾼了7.98%。
在安吉⽩茶“⼀⽚叶⼦成就了⼀个产业”和黄⾦芽热潮的带动下,浙江特异性茶树品种选育和应⽤⾛在全国前列,据统计,全国省级以上叶⾊特异品种55个,浙江有39个,占⽐超70%,其中安吉⽩茶已成为浙江栽种⾯积最⼤的⽆性系良种,黄⾦芽、中黄1号、景⽩2号等均有万亩以上规模种植。
茶树的良种化和特异品种的推⼴应⽤,促进了茶树品种结构的调整与产品品质的提升,更增进了浙江茶产业强有⼒的发展后劲。
5、抹茶发展迅猛初具规模,成为全球最⼤产地
随着新式抹茶饮品风靡市场,“⼗三五”抹茶消费快速兴起,浙江抹茶产业发展迅猛并初具规模。
2018年时,全球抹茶产量近5000吨,国内产量约3000吨,⽽浙江抹茶产量已达1709吨,已成为全球抹茶最⼤的产地,并形成了绍兴越城区、杭州余杭区和⾦华产区三⼤抹茶主产区。到2020年,浙江已有抹茶原料⽣产茶园3585公顷,抹茶⽣产企业35家,产量增加到3698吨,产值4.08亿元。
另外,还有碾茶流⽔线机械⽣产⼚家6家、抹茶机械⽣产⼚家5家,以及成熟的抹茶产业化成套技术,为全国抹茶的快速发展提供装备和技术⽀撑。
6、匠⼈队伍不断涌现,产业接班后继有⼈
到2020年,浙江省内已拥有国家级绿茶⾮遗制作技艺4项、省级12项、县级4项,省级红茶⾮遗制作技艺1项,全省茶叶⾮遗传承⼈超过100⼈。
安吉、余杭“茶⼆代”全⾯接班,丽⽔“茶⼆代”全⾯培育、景宁“茶⼆代”显⽰新的活⼒,宁波余姚、宁海的“青茶培养”计划有序推进,2020年浙江省农艺师学员新⽣中事茶学员超过四分之⼀,全省茶专业⼈才年轻化趋势明显。
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赛、茶叶加⼯⼯职业技能竞赛、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能⼤赛等赛事的召开也筛选培育出新的技术接班⼈,浙江茶叶“匠⼈”不断涌现。在2020年举办的全国茶叶加⼯⼯(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上,⾯对来⾃全国14个省(区)的60名制茶能⼯巧匠,浙江茶⼈分别取得第⼀、第三、第⼗⼆的成绩,浙江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
7、⽂化助推强劲有⼒,茶艺⽣活蔚然成风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在茶⽂化的社团组织建设⽅⾯,浙江⼀直⾛在全国前列,全省各地活跃着80余个茶⽂化社团组织,有⼒推动茶⽂化的传承与弘扬。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以及各地以中国(国际)茶商⼤会、中国茶叶⼤会、安吉⽩茶博览会、温州早茶品牌展为代表的30余场重⼤茶事活动更是成为浙江弘扬茶⽂化促进茶产业的重要载体。
随着茶⽂化与茶科学的有序普及,⽃茶和茶艺创新⼤赛的不断涌现,⽣活茶艺成为了学习的热潮,茶空间也逐步进⼊寻常⼈家,茶⽂化已深度融⼊浙江⼈民的⽇常⽣活之中。
8、云端推介成新常态,市场拓展双向并举
2015年以来,浙江茶叶市场整体产销两旺,到2020年全省总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15.6万吨、235.5亿元,⽐2015年分别增长8.33%、22.98%。茶市交易趋向整合集中,各类茶市从110家减少到86家。规模最⼤的浙南茶叶市场省外茶叶⽐重持续稳步增加,交易量已超半数,“总部经济”越加突现。
随着中国电商业的发展和浙江全球电商⾼地的崛起,“⼗三五”期间浙江茶叶⽹上销售快速发展,⼤部分茶品牌已涉⾜电商,领军品牌艺福堂2020年“双11”销售额达到2750万元。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将茶事活动搬⾄线上,开启了“云节庆”的新模式,举办各类云上茶展、推介和直播活动,进⼀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补充和稳定了茶叶销售形势,助⼒了浙江茶叶疫情期间的逆势上扬。其中松阳⾹茶⽹络茶叶节完成线上成交额600余万元、线下成交超2000万元,带动全年线上茶产品销售额超7亿元。
9、⼀⼆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内涵深度拓展
“⼗三五”浙江茶产业不断做长产业链、做宽茶业态。精深加⼯持续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茶叶精深加⼯企业增⾄111家,利⽤茶叶20.6万吨,实现产值43.7亿元,⽐2015年的10.84万吨、18.97亿元增长90.04%和130.36%。
功能减退抹茶成为浙江省深加⼯产业中最有成效的品类,2020年产量、产值分别达到3584吨和3.97亿元,同⽐上涨8.06%和15.06%。
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等模式集化发展,建成杭州龙坞茶镇、松阳茶⾹⼩镇、齐溪茶叶特⾊强镇等⼀批茶业特⾊强镇,其中龙坞茶镇已成为全国茶事活动的集聚地。2020年⾸次现场发布的“世界茶乡看浙江·浙⾥游好茶”⼗⼤茶旅精品线路,串联10个市、40个县(市、区)的包括茶历史、茶⽂化、
茶产业及茶旅游在内的相关资源,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浙探茶、识茶、爱茶、事茶。到2020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值达91.1亿元,⽐2015年的43.9亿元增长107.51%。
“⼗三五”浙江茶产业措施亮点
“⼗三五”期间浙江茶产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有⼒施策,作⽤显著、亮点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
1、出台专项政策意见,明确茶业发展⽅向
“⼗三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政策。
2016年1⽉“⼗三五”开局之始,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1号),明确浙江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同年8⽉,浙江省农业厅召开全省茶产业传承发展⼯作推进现场会,对各产茶县(市、区)茶业⼯作进⾏统⼀部署,各重点产茶县也相继出台有关政策。2018年,省农业厅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变化,组织制订《推进浙江茶产业⾼质量发展⼯作⽅案》,调整重点发展⽅向,在2019年与省发改委、省林业局联合出台《浙江省特⾊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0年)》(浙农产发〔2019〕7号)中,将调整后的重点发展予以明确,并划定浙中龙井茶、浙北⽩茶、浙南早茶、浙西⾹茶等四个优势区域和39个茶叶优势县。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之际,第⼀时间下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浙江春茶⽣产应对措施建议》,
稳定了全省茶叶⽣产的信⼼和决⼼,为浙江茶叶逆势上扬、转忧为喜、增产增值成功助⼒。
2、组织兴办茶展会,浙茶影响⼒迈上新台阶
四化管理2016年底,经浙江倾⼒争取,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唯⼀的国家级茶叶展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永久落户杭州,并已连续举办三届。
· 2017年⾸届茶博会开幕式上,国家领导发来贺信,作出“把国际茶博会打造成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个重要平台”的重要指⽰。
· 2018年第⼆届茶博会上不仅规模扩⼤⾄7万平⽅⽶,更是举办了全球茶叶界最⾼规格的⼯作会议——第23届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作组会议,通过了权威国际展览业组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杭州⾸个获得UFI认证的展会。
· 2019年第三届茶博会上,不仅成功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更是取得了丰硕的展销成果,30多个国家1563家企业参展,5天时间客流量达18.5万⼈次,达成茶叶交易量5255吨、交易额55.8亿元。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世界茶叶盛会,⽽2020年在杭州举办的⾸个“国际茶⽇”系列活动更是把浙江推上了新的焦点,国家领导再次发来贺信,《⼈民⽇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
道。
此外,⾸次跨越中国南北举办的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西宁、银川、深圳),以及松阳(中国国际茶商⼤会)、嵊州(国际绍兴绿茶⼤会)、宁波(国际茶⽂化节)等茶事活动不断提档升级,搭建了众多⼴阔的交流平台,为浙江茶叶做强区域优势品牌、提升品牌内外影响⼒、促进市场开拓做出重⼤贡献。
强区域优势品牌、提升品牌内外影响⼒、促进市场开拓做出重⼤贡献。
3、中央财政项⽬引领,两⼤标准⼯程圆满完成
西方公司
“⼗三五”期间,在中央财政⽀持下,浙江省茶产业各项⼯程顺序推进、成效显著。
batista手术2017年完成的中央财政⽴项的现代农业⽣产发展资⾦项⽬,共投⼊3年时间、省级以上财政资⾦1.4亿元,完成20个县共3905公顷标准茶园建设、73家初制茶⼚改造和44条名优茶连续化⾃动化⽣产线配置,推动“标准茶园”和“标准化名茶⼚”⼯程圆满完成。
2009~2016年浙江完成25个共3853公顷农业部标准茶园⼯程创建,到2019年全省创建各级标准茶园4.3万公顷,占全省茶园总⾯积的21.24%;2012~2017年的标准化名茶⼚⼯程,共认定128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到2020年建成名优茶⾃动化⽣产线349条,⽣产量达1.0万吨,达到全省名优茶产量(10.2
万吨)的9.8%。
两个⼯程的圆满完成,带动了全省茶园种植和名优茶加⼯两个环节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下⼀阶段浙江茶产业⾼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全⾯推进技术进步
2014年成⽴、2019年换届的两届浙江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服务团队,形成了“产业+团队+项⽬+基地”的技术创新与推⼴应⽤模式,为浙江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的技术⽀撑。
投⼊资⾦2500万元开展的“⼗三五”茶树新品种选育重⼤科技专项,已育成中黄1号、中⽩1号等新品种25个,申报鸠16、杭茶119等植物新品种保护36个,收集种质资源180余份,申报发明专利16项、实⽤新型专利5项,制定标准8项,进⼀步加强浙江省茶树育种技术储备,提升育种创新能⼒。
农业重⼤技术协同推⼴计划两轮投⼊1020万元,其中2018年⾸轮项⽬3个、2020年第⼆轮项⽬4个,聚集关键技术的全套熟化推⼴,分别从⽣态茶园体系、抹茶产业化、龙井茶标准化和绿⾊精准防控、红茶提质增效、⽩化茶关键技术、智慧茶园建设等⽅⾯开展联合攻关,⽀撑浙江⽣态茶园、抹茶、龙井茶、红茶、⽩茶等⽅⾯的⾼⽔平发展。
产业技术项⽬三轮投⼊2360万元,其中2016~2018年⾸轮33项、2018~2020年第⼆轮42项、2020~20
22年第三轮47项,开展关键技术的⽰范推⼴,已完成的两轮项⽬累计集成新模式54种,制定技术规程48份,引进推⼴中黄1号、⾦牡丹等茶树⽆性系良种47个,⽰范带动、推⼴应⽤相关茶树新品种和新技术6.67万公顷,直接带动浙江各地茶产业⾼⽔平⾼质量创新发展。
5、⽣态茶园⼯程启动
为实现茶产业的⾼⽔平绿⾊发展,2018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包括⽣态茶园在内的“五园创建”⼯程。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发⽂组织、部级重⼤协同推⼴项⽬技术集成、各级茶园项⽬⽀持、省茶叶产业团队专家指导下,到2020年⽣态茶园⼯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3年时间建成178个省级⽣态⽰范茶园,共计6704公顷。并带动全省建成各级⽣态茶园646个、共计1.3万公顷,占全省茶园总⾯积的6.4%,基地内平均化学农药使⽤量降低37.0%、化肥使⽤量降低34.7%,茶区⽣态环境明显改善、茶叶品质明显提升、茶园效益明显提⾼,亩产值达9390元,⽐全省平均⽔平⾼1031元。
2020年,以⽣态茶园为重点、每年投⼊中央财政资⾦1亿元的“浙南早茶优势特⾊产业集”项⽬通过农业农村部⽴项,武义更⾹茶业、安吉宋茗茶业等纷纷通过数字化项⽬⽴项,投⼊各级财政资⾦数千万元,成为浙江省提升推动新⽣态茶园⼯程和探索智慧茶园⼯程的新⽀撑、新载体。
6、茶园保险增点扩⾯
春茶季是浙江茶业最重要的产季,产值占全年的近75%,春季霜冻是对产业影响最⼤的⾃然灾害。
浙江于2015年率先在绍兴市、丽⽔市和湖州安吉县试⾏茶叶⽓象指数保险,对春茶⽣产发挥了较好的防灾⽌损作⽤。⾸批低温保险试点⼯作在2017年完美收官,三年累计赔款772.18万元,平均赔付率达106.85%。
全省重度霜冻年份如2016年赔付率可达151%,普通年份如2017年和2018年可达60%左右,带动全省茶园低温保险在2017~2019年快速推⼴、全⾯普及,推⼴县(市、区)达42个,基本覆盖了各重点产茶县,到2019年全省参保达到最⾼值,投保⾯积1.41万公顷、保费3545万元,已结束政策性保险试点的安吉县,主体⾃⾏投保,⾯积不减。
2019年和2020年茶园保险期内温度适宜、霜冻少,赔付率仅20%左右,虽然2020年投保⾯积有所减少,但政策性保险对茶产业的稳定与抵御⾃然风险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
浙江茶产业“⼗四五”展望
虽然“⼗三五”的浙江茶叶创造了许多辉煌,但仍存在劳动⼒短缺、全程机械化技术不成熟且应⽤滞后、茶叶出⼝萎缩、经营主体强弱分化等短板,许多瓶颈亟需破解,也⾯临着国内外局势影响的冲击,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四五”的浙江茶产业,将在茶叶产销⽭盾不断起伏、不确定因素影响增加的新形势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新⼀轮茶消费热潮将⾄
随着5⽉21⽇国际茶⽇意义被逐渐⼴泛认识,推动茶消费的活动在全球的热度将不断提升。另⼀⽅⾯随着茶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得到⼴泛重视,茶的保健功能将得到普遍、深刻认识。同时茶产品的⽇趋多样化也将助推消费热潮在全球的掀起。
2、茶⽂化将成为引导消费重要动能
随着我国⽂化引领作⽤的进⼀步强化,全民对⽂化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消费者对茶的历史、⼈⽂、典故等茶⽂化的关注将逐渐成为重点之⼀。同时,茶⽂化创意产业的⽇益繁荣也将助推茶作为⽂化产品载体作⽤的显现。尤其是茶艺、茶⽂化呈现的⽇常化、常态化和竞技化,将形成更为浓厚的茶消费氛围。
3、茶产业智能化(智慧茶业)有序推进
随着智慧茶园、茶树病⾍害精准防控设施、茶叶数字化⼯艺加⼯⽣产线、茶叶智能化产品分类设备等分段模块的科技含量越来越⾼,以及茶叶开采时间、产量质量、病⾍害精准测报、茶树⽔肥营养、灾情监测、加⼯在线监测等分析评判模型⽇趋成熟,特别是全省范围智慧茶业多地试点、有序推进,智慧茶业将如星星之⽕、快速燎原。
4、茶⼈尤其是“茶匠”将成为⼴受尊重的体
茶⽂化是农耕⽂化的精髓,决定了茶⼈在新时代的独特地位,并进⼀步受到正视,茶对⼈类健康、物质与精神协同作⽤的特殊性决定茶⼈是盛世时代倍受关注的⼈。崇尚⽤⼼做茶的风⽓越来越浓,匠⼈将越来越多并愈加受⼈敬重。茶科技⼈才队伍的壮⼤,科技⽀撑作⽤显现,茶⼈获得感也将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茶为国饮、科学饮茶理念的不断深⼊⼈⼼,茶⼈在引导、宣传与服务茶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的社会作⽤越来越⼤。
5、中国茶全球化进程将进⼀步推进
联合国尤其是粮农组织对茶叶的推崇有效促进了品类丰富的中国茶的全球化消费。同时,茶保健功能被⼴泛认可,将推动全球范围内经营中国茶的规模不断升级。随着世界各国⽂化交融的进⼀步加强,来中国体验茶⽣活与学习茶⽂化的⼈也将越来越⼤。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茶叶成为全球华⼈⾸选礼品的时代将悄然到来。
6、浙江将成为全球茶叶聚焦中⼼
永久落户杭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将⽇益增强,其中国第⼀茶展、国际第⼀茶叶博览会认可度也将不断提⾼,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同时,浙江的包容、服务、经济快速发展与茶消费增长强劲将吸引全球茶叶⽣产商与经销商汇聚浙江。互联⽹⾼地、电商总部、国际化城市的特殊地位也将⽀持全球茶叶的不断聚焦。还有茶叶研究中⼼、茶学教育中⼼、茶⽂化交流中⼼对全球茶⼈的吸引⼒也会进
蔗糖浓硫酸
⼀步突显。这些趋势将为浙江茶叶带来更多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浙江茶产业“⼗四五”对策建议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1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2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浙江   茶叶   产业   发展   茶园   品牌   全省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