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省份,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只有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加快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科技工作格局,才能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县(市、区)、乡镇(社区)和园区创新发展水平,才能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具体化并真正落到实处。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层科技工作有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省有50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地区,10个县(市)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23个乡镇进入创新型乡镇行列;省级以上高新园区18中东家具家,创造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并建设了一批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和特产业基地。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总体上仍较薄弱,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科技创新资源缺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较少、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
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更高的标准、下更大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将基层科技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基层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改进科技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基层科技实力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服务。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创新体系富有特、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创业活力有效激发、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并加快转化的基层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江苏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要求
——紧扣主题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提升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基层科技在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突出改革创新。坚持把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摆上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加快解决基层科技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创新的活力及时传导为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实基础,实行差别化的指导,支持各地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道路。同时,完善科技援助机制,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加强科技合作,努力实现共同发展、特发展。
——强化能力建设。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充实科技管理服务力量,改善基层科技工作条件,鼓励科技经济政策向基层倾斜,并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支持基层科技创新,推动基层科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更大力度推动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
砂轮粒度一)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引导县(市、区)坚持高端引领,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县(市、区)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使之成为特鲜明、氛围浓厚、竞争力强的创新区域。
2.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引导乡镇依托各自优势和禀赋基础发展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动乡镇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科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高科技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3.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促进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园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制高点,形成各具特、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支持相关高校集成创新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加强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园区的合作,充分发挥连接上游科学研究与下游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统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园和创业园,努力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基层集聚
1蚕蛾交尾.推动科技人才向基层汇聚。完善人才政策,创新引进和使用模式,推动县(市、区)、乡镇、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打通创新与创业壁垒,不断增强基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加大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规模较大、适应基层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
2杨振宁.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建在基层。按照“聚焦重点、优化布局、服务产业、实现跨越”的要求,加强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着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公共科技资源向基层开放,使之成为服务基层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较多的数量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科技成果。
3.推动科技金融资本投向基层。紧紧抓住我省被列为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的有
海马m1利时机,建设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对接。支持基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业投资,不断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同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天使投资支持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基层设立科技支行,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基层覆盖面。着力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改进科技金融服务,努力解决基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融资难问题。
三)加快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1.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研究生、博士后、院士及其团队进入企业,形成高水平的企业创新队伍。鼓励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实现从一般产品应用开发走向自主创新、从面向自身发展转向引领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
2.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整合创新资源,联合承
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并共享知识产权、共担市场风险,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强化高校院所应用科研导向,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建设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重点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校企联盟,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科技、教育、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制订培育方案,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并带动更多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鼓励比较优势明显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和自主创新,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拓展和完善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发展。集成各方力量,着力建设使用面积大、服务功能全、企业成功率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园,加快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生生不息的良好局面。巡线机器人
四)加快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
1.发展农业科技。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转化能力。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强化品种创新,开展优质、高产、多抗农业新品种联合攻关,重点育成一批主要农作物、蔬菜园艺及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建立稻麦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精确化、可持续技术体系。进一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加大农业科技计划实施力度,加快培育农业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发展专业化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民提供直接便利的科技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2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技   创新   基层   发展   企业   建设   推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