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中“五唯”的破与立

〇〇[|^32020年第19卷第21期
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中“五唯”的破与立
□周平
【内容摘要】职称制度改革迫切需要实现“五唯”的破与立。破“五唯”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高校进一步去行政化,而立 “五唯”则需要政府完善基础性标准,高校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形成全面评价机制并强化代表作评价制度。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五唯”;职称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周平(1988.10 ~),女,湖北松滋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高校在教师系列职 称评聘中获得了广泛的自主权,而职称制度作为教师评价和 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必须建立更合理、更公平、更有激 励性的职称评价标准,才能引领教师成长发展。而“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破与立正是一 剂良药。
-、破“五唯”概念的提出
破“几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人才考核评价改革的文件 中:《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年3 月)、《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两个改革文件均强调了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紧接着,在2016年11月1日,《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 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正式出台。《意见》指出深 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制度体系、优化评价标 准、完善评价机制、改进管理服务;主要原则之一是要遵循人 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 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至 此,克服“三唯”正式出现在职称制度文件中。2018年7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发布,在之前“三唯”的基础上增加了“唯奖项”。2018年10月,科 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清理专项行动通知,提出要 重点清理职称评审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2018年11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髙校在职务职称晋升、项 目评审等方面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 项”清理。至此,破“五唯”行动在职称制度改革中全面铺开。
二、破“五唯”的真正含义
“五唯”是在人才评价标准的探索中逐步被大众所认知、认可,并广泛应用的。它曾经对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教师 个人成长发展起到了正向激励的促进作用,具有其客观性、便利性和历史阶段性[1]。但是因为导向偏差、急功近利等原 因,如今它已偏离了原本激励的初心,走向了片面化、单一 化、绝
对化的极端。极端化的“五唯”评价标准,致使高校的 人才评价(职称评聘属于人才评价的一种)演变成“论文、帽 子、职称、学历、奖项”五个方面简单的数字运算工作,也导致 教师们陷入了为数字业绩而奋斗的功利旋涡[2]。
职称制度中的“五唯”具体表现,“唯论文”就是只看重论 文是否正式发表、发表的数量以及发表期刊的级别,而无人 关心论文的内容是否原创、观点是否新颖以及是否具有学术 价值等内核问题;“唯帽子”、“唯奖项”就是只看重是头衔或 奖项的类别、数量及级别,而无人在意取得头衔的人是否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取得的奖项是否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 方面具有实际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等关键内容;“唯职称”、“唯 学历”就是只看申报人员的现有职称及学历是否符合条件中 的学历资历条件,而无人在乎其是否取得了特别突出的工作 业绩、是否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水平。
由此可见,“五唯”错在无限地将定量的、可数字化的部 分放大,以至于变成评价的“唯一”指标。因此,破“五唯”的真正含义就是“不唯一”,要在保留适度的、合理的量化评价 的基础上,引人严格科学的同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量化和 质化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3]。
三、破“五唯”的内外条件
职称制度中的“五唯”走向极端,是一个长期内外刺激的 过程。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是职称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一直 以来都是政府主导制定的。从申报评审条件来看,条件中 80%的内容都是“量化”的要求,
“质化”的要求少之又少。这 就给所有人造成了误导,就连政府的政策执行者也陷人了误 区,在开展评审时过多地关注量化的申报条件而弱化甚至忽 视了评审中对“水平”的要求。高校长期以来作为职称推荐 的主体,为了提高被推荐人选竞争力,提高学校整体的通过 率,进而提高学校高级职称的占比(社会评价指标之一),高 校很容易也陷人“唯量化”的误区。加之高校行政化彩浓 厚,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界限不清,高校行为的短视以及 盲目跟风等问题,则更容易将“五唯”推向极端。由此可见,要破“五唯”,需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着手。
(一)政府进一步减政放权。自2017年以来,各省、各地 逐步下放了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权。虽然高校具有了职称自主评审权,但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岗位管理制度并未放权,在特定的情况下无疑会阻碍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以湖 北省为例:职称政策规定,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按照评聘结合原则,通过之后可聘 任至专技七级岗位,而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不得越两级晋升,也就是说聘任在专技十级岗位的不能越两级聘任到专技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20 (19 ) 21
• 287•
M M
Iff 遇
2020年第19卷第21期
七级,两者明显出现矛盾。因此,要破“五唯”,还要在影响职 称制度实施的相关层面进一步放权或者优化,才能确保改革实效。
深圳银湖旅游中心
(二)高校进一步去行政化。教师职称评聘本应属于学 术事务,但实际上很多高校却是由行政人员来制定职称评聘 条件以及评价标准的。因此,去行政化就是充分发挥学术组 织在学术事务上的权利,让行政人员不再干预学术事务的决 策。当然这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 要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决心、毅力[4]。学术组织去行政化的 第一步就是在组件学术机构时,尽量不吸纳行政人员或者只 允许少量的行政人员进人;第二步就是严格区分行政事务和 学术事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充分宣传让界限更加深 人人心;最后一步就是具体的执行。这需要各部门领导特别 是校级领导以身作则,时刻谨记两者的界限,带头遵守规则。
四、立“五唯”的实践思考
“立”是在“破”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更符合实际、更能充 分展现人才的素质能力、贡献影响的职称评价标准体系。
(一)
政府层面的“立”:完善基础性的标准。目前学校可 自主制定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和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条件按规 定是必须不低于国家以及省级标准的。为了能体现“不低 于”的要求,学校在制定本校条件时必然以原有条件为蓝本, 很明显原有条件不“破”无法从制度的源头“立五唯”。因此, 政府层面必须加紧修订完善现有的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同时 查漏补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职称制度,为高校提供政策 依据。
目前,虽然政府层面的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还未正式出 台,但是在清除职称制度“五唯”顽疾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 尝试。比如2018年,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做好我省高层次人 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发 〔2018〕24号),规定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 接申报高级职称,打破了职称申报评审中对“职称”、“学历” 的限制,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二) 高校层面的“立”:构建“质量”化新标准。
1.
变“唯”为“维”,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五唯”错在“唯 一”,那何不尝试将“唯一”的“一维”变为“N 维”呢?从高校 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看,高校教师需 要承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
服务等工作,也需要良好的 师德师风教育、影响学生。为此,制定职称评价标准,至少要 将上述四个方面纳人其中。在师德师风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制”,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综合考虑教学质量评 价、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咨询等“论文、帽子、奖项”以外 的内容,从多维度、多层面体现教师的才能及贡献。
功率因数校正为了引导和激励教师发挥所长,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不妨 进一步细化出更多的类别,变“唯一”的标准为多个“多维” 的标准,促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潜心研究其“所长”,进
而促使其成为“专家”。
2. “量”中有“质”,形成全面评价机制。“五唯”过度强 调了“量”而忽视了体现教师能力水平的“质”。为此,第一, 可以通过“量”的变化,来反映出对“质”的重视。比如规定必 须发表论文几篇,现在可以减少量上的要求或者规定提交论 文的最大数量。再比如在量化评分标准中,超过项目总分值
• 288 .
的可另外计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现在可以规定超过不计 分,综合评价的按代表作的质量来评判。第二,通过评分规 则的变化,让“质”“量”合一,即引人质量系数。质量系数可 分为5个等次,较低水平、低水平、一般水平、较高水平、高水 平,一般水平可认为符合目前的等次级别。水平越高的得分 周文麟
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能力一般却得分较高的情形。 第三,通过对个人在成果排名的要求的变化,促使教师能开 展更多有“质”的工作。现阶段,在论文、项目建设等成果中, 经常会出现“挂名字”的现象。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申报限 定不同的排名要求,在结合上文对“量”的限制,就能让“教研 科研环境”更加纯净,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
3.以“亮”补“量”,强化代表作评价制度。“五唯”看不
到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因此需要在保留适度量 化评价的基础上,引人代表作评价制度。高校教师代表性业
绩可以从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两个方面产生。对科学研究 成果的评判按成果分类,主要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 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育教学成果则应主要从对学校发 展、学科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两者
之一中有特别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可开通绿通道,直接 予以通过。
代表作评价制度要更好的实施,学校必须依托学术组 织。为此,学校必须强化学术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确保评价 活动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切实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职称制度改革中“五唯”的破与立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 程,需要政府、高校共同发力,在前进中不断摸
索,在实践中 不断改进,完善基础性标准,构建“质量”化新标准,循环往 复、循序渐进,才能促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1234567890【参考文献】欲望之都论坛
[1] 潘宛莹.克服“五唯”,让大学科研回归本质[J ].人民论 坛,2019,4:131 ~ 133[2]聚类分析论文
付八军.高校“五唯”:实质、缘起与治理[J ].浙江社会科
学,2020,2:90 ~94,108[3] 范军四唯”“五唯”如果只破不立则危害更大[J ].社会
科学动态,2019,7:24 ~27[4]
于文娟.高校清“五唯”行动贯彻落实与高校去行政化密
灵魂不可分[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4~6
[5] 操太圣.“五唯”问题:高校教师评价的后果、根源及解困 路向[J ].大学教育科学,2019,1
[6] 卓宏勇.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J ]. 编辑学报,2018,12[7] 马宝成.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应克服的倾向[J ]•中国 党政干部论坛,2016,12[8]
韩建书.现阶段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持续发展的思考[J ].
中国计量,2017,2
[9] 李斌.剖析“以人为本”的职称管理改革路径[J ].企业改 革与管理,2017,2
[10] 刘免.以”帽"取人的人才政策效应何以遏制—从教育
部发布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谈起[J ].评价与管
理,2019,9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20 (19) 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2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1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评价   职称   制度   改革   高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