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um的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5页精选文档

opium的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
1.“opium”的历史文化语义
中国医药指南马克思于1844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opium)。” [1]这一著名论断被简化为“宗教是精神”,长期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由于历史上两次臭名昭著的“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以及“”作为广为人知,在近现代社会,“”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几乎就是“罪恶”的代名词。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这个著名论断前后文语境理解不够全面,进而存在很多误解,多数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opium”就等于说“宗教是罪恶”。这一认识对中国各个阶层的影响甚为巨大而深远。
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逐渐认识到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这一论断,希求突破长期以来束缚宗教发展的禁区。阿贡活佛
20世纪70年代末,围绕着马克思“宗教论”爆发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宗教哲学论争。因这场论争肇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宗教学会罗竹风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继安、吕大吉等人,故被称作“南北战争”。也有人根据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第一次战争(1840—1842年)和第
二次战争(1856—1860年),而将这场关于“宗教论”的大论战戏称为“第三次战争” [2] 。
在这场论争之后,关于“宗教论”的学术讨论还在继续。其主流
观点是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论断基础上,认为该论断揭示了宗教最根本属性,科学阐明了宗教本质和社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同时,也强调要遵循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宗教本质。
马克思“宗教论”成为无法避绕的一个命题。时至2011年6月,很多学者还在呼吁宗教要“脱敏”,因为“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灵性资源和精神表述,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其代表性意蕴和核心地位。宗教在当代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仍处于边缘,人们对文化是否应涵括宗教内容也慎之又慎、极为敏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人们在经济上‘脱贫’、文化上‘脱愚’和精神上‘脱敏’的过程。如果宗教不能达到真正‘脱敏’,中国社会的和谐构建则很难完成”[3] 。
2.历史文化差异与opium的解读与翻译
认识马克思“宗教是opium”论的关键点在于应充分考虑到opium因不同时代背景与文化差异而导致了不同解读。
首先,文化的时代差异导致了opium的不同解读。关于这点,最早也有学者指出:“就19世纪上半叶的
调度指挥欧洲来说,是药用的镇痛剂,医生对病人没有真正有效的疗法时,便以来缓解病人的痛苦。1985年5—6月间,美国科学哲学家罗伯特·S.科恩教授来华讲学时,也涉及这个问题。他解释说,在马克思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贵重的止痛药,穷人用不起,穷人有苦痛就转向宗教,寻求解脱。这同后来视为有一个时代的差距。”[4]
类似opium的如warfarin,汉语音译为“华法林”,适用于防治血栓
栓塞性疾病或作为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但很少有人知道, warfarin早期为抗凝血型杀鼠剂,曾在全世界广泛使用,俗称“灭鼠灵”,其作用方式是进入鼠体后表现抗凝血作用,使鼠体内出血而致死。现在也没有人会认为其为“老鼠药”而加以舍弃。
其次,文化的民族差异,也导致了对opium解读的巨大差异。opium 最初在明朝曾作为珍贵药物被列为藩属“贡品”,清初逐渐传至民间。因其易吸食上瘾,1729年雍正皇帝明令禁止,此后多位皇帝一直强调禁烟。19世纪,英国商人为弥补中英贸易逆差,从印度向中国大肆走私,最终导致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两次战争,使中国逐步沉沦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痛苦深渊。国人对“”深恶痛绝,“”一词基本等同于“罪恶的”,反而很少关注其作为“镇痛剂”的客观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5]也认识到这一差别:opium,作为时译为“”,作为镇痛剂时译为意义相对较为中性的“阿片”。
阿片:从尚未成熟的果里取出的乳状液体,干燥后变成淡黄或棕固体,味苦。医药上用作止泻药和镇痛药。用后容易成瘾,是一种。用作时,叫。
:阿片用作时叫。通称大烟。也叫雅片。
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opium”可翻译为“宗教是人民的阿片”。其正确的解读为“宗教是人民的抚慰剂或镇痛剂”。这样上下文语境也更为妥帖顺畅,也更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阿片”这一论断。
3.正确译解“opium(阿片)”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逐渐崛起,中国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重新认识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阿片”对于构建新的历史时期,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宗教和宗教文化一直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华振兴及汉语言文化传播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宗教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意义。
汉语言的国际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列国逐鹿,逐渐形成汉语中原文化核心区。大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唐时期,国力鼎盛,汉语言文化呈现一种万国来朝的国际传播效应[6]。东方文化特有的和平传播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印度支那、东南亚语言文化形态。儒释道宗教和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进入了巅峰时期。后随国运衰败,儒释道宗教及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也逐渐式微[7]。
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软实力。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中华圈”的经济繁荣,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汉语也正以新的面貌走向世界。现在每年有30万左右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全球有将近4000万人学习汉语。国外有人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说汉语的人口将达到20亿。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宗教文化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依靠宗教和宗教文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汉语言国际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目击证人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宗教   文化   中国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