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的计算

同意的计算    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的同时,产生的问题比他解决的问题更多。
布坎南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进一步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并不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的不同,面在于人们追求他们的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政治是个人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交换结构,通过这个结构,人们希望集体地获得个人自己私下确定的目标,,一而这些目标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来有效获得的。
个人被认为是决定私人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唯一的终极抉择者。只有个人才做出选择和行动,集体本身不选择也不行动,把集体当做进行选择而提出分析是不符合通行的科学准则的,集体选择应该被看成个人通过集体而不是通过个人,来实现自己最大目的的个人行动选择。
在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假定、把经济学的一成本一收益计算引人政治决策的分析后,政治决策的达成就变得复杂了。在这之前,,国家被看做是代表全社会的惟一决策单位,国家将所有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并致力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假定下,政治决策的作出是相对简单面又容易的,存在着一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大众目标,政治家代表大众的利益统一作出决策。面‘旦政治决策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被设想为是自私自利的,是一个恶棍,那么,集体决策的形成自然是一个不同利益体之间相互较量的过程,要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一致的
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等的决定有极其细致的解释。而布坎南则在一系列研究中,发展了一个相对应的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在这样的定位下,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大体只是政治学意义上,基本上只是传统经济理论的一种应用,并不构成对于传统经济理论的某种拓展。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只是借助传统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和基本分析工具揭示了政治家或说政治决策参与者的经济人本质,而在进一步讨论这些利益目标各异的不同行为主体如何达成集体决策问题上,也就是个人选择合成集体决策的问题上,并不可能从传经济学那里借用现成的分析框架,因为这个问题在经济学那里同样没有得到解决。仅仅从这个角度就能够说明,公共选择理
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公共决策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
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
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
(1)缺乏竞争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台湾三党是哪三党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
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
3. 政府的寻租
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再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另一方面,寻租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主要有三类:(1)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3)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4. 政府的扩张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
这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安东尼·唐斯工作的开创性,在于他首次将经济学中基本的“理性
人”假设引入了对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并由此在经济学与政治科学之
间建立了一种统一性。从广义上说,这代表了对人类行为内在统一性
首先,唐斯把民主从神坛上拉下来,为我们揭下了民主的道德面纱把民主还原为它的本来面目,即一种政治手段。此我们可以意识到,资本主义民主只是民主的一种形式,我们未必要步其后尘,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度,是我们的一个现实选择。
《民主的经济理论》一书的主旨,是依据基本的“理性人”假设,
对现代民主制下政府的行为提供一个系统的、严格的分析,并从中引申
出经验上可检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作者提出的独特的理论的基本思想,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阐述了全书运用的“理性”概念的基本含义。作者将“理性”
限定在政治目的的范围内。这样,“理性的”政府包含两个层面:}t}
政府追求的目标是选举中的胜利。.(2)政府的理性行动体现为最大化对
自己当选的政治支持。政府的理性行动受到3个基本条件的制约:(})
民主的政治结构;(2)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3)由理性投票者构成的选
民。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基本的理性假设的角度阐明了模型的基本
构件。第二章建立了关于政府最大化选票获得量的基本假设以及政府
选票这一核心的理性假设。
第三章将基本的“理性人”假设应用于选
民。理性的选民追求最大化个人利益,这种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驱使他
们支持他们预期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党。第四章将“理性
人”假设进一步应用于政府的决策过程。该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
谷氨酸受体
论点,那就是,在确定性的条件下,若存在显著的多数一致,则多数原
则总是起支配作用,执政党将总是遵循多数选民的意志,并借此保持继
续执政。反之,在选民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反对党便有可能通过采用
执政党无法采用的策略打败执政党。
第二部分研究不确定性的影响,共包含六章。第五章定义了不确
定性的三重含义:可消除性((removability)、强度(intensity )和相关性(rele -
v}ce}。特别地,不确定性可通过信息的获得加以降低,但不能完全消
除。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不确定性对政府的理性行为
的影响。第六章的一个核心论点是:不确定性导致选民政治参与的
天然气工业投稿
极性的分化。在偏好结构给定的条件下,不确定性导致选民知情程度
的差别。这产生若干重要的后果:第一,知情程度较低的选民的选举
行为将受到为他们提供信息的机构或个人的影响;第二,政府倾向于通
过实行分权来克服选民意见分歧带来的困难;第三,政府将不再同等地
对待享有同等投票权的选民。第七章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探讨了意识形
态的作用。意识形态提供对良好社会的目标与行动的描述。但从政治
理性的角度看,意识形态仅仅是服务于政党政治目标的一种手段。对
于选民,政党的意识形态成为减少获得同选举行为相关的信息的成本的
一种手段。反过来,选民对政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又使得竞争的政
党能够利用意识形态来底得选民对自己的支持。第八章运用霍特林的
光和影的传说空间模型研究选民的偏好分布与政党意识形态的变动。[3]作者提出的一
个中心论点是:选民的偏好分布是一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决定因
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D政党结构(两党或多党存在)。cz}政府的
稳定性;(3)新政党的产生及其作用(取代旧政党或仅仅是影响它们的政
策)。特别地,若选民的偏好分布保持稳定,并呈现某种单峰分布(sin-
g1}Peaked),则一国的政治制度将收敛到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其中政
法官法党的数目及它们的意识形态都将保持稳定。第九章探讨不存在多数一
致的条件下由一个以上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的理性行为。这里值得注
意的是作者强调指出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构成一个联合政府的政党在
意识形态上处在一种趋于一致与趋于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压力中。第
十章研究政府选票最大化行为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及市场均衡(帕累
托最优)的影响。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作者的分析得到了如下一些重要
结论:(t}民主制下政府倾向于实行收入再分配(将高收入人收入的一
部分通过财政手段分配给低收入人)。(Z)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倾向于部
分地抵消选票的平等分配的影响,尤其是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3)
政府可以同时从事收益率极其不同的公共工程。作者的一个基本结论
是:即使私人部门是完全竞争的,政府的选票最大化行为仍然会阻碍经
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第三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研究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的问题:
信息成本对选民行为的影响。选民获得政治信息是为了两个目的:(i)
帮助他们作出关于投票的决策。(2)构成可以影响政府政策的舆论。作
者强调指出了:(1)理性的决策者仅仅获得一部分信息;(2)信息提供者
提供的信息均是有偏的(biased). (3)理性的选民选择系统地依赖特定的
息来源。信息成本的存在及劳动分工,导致选民知情程度的差别,
并由此导致政治权力实际分配的不平等。一个特别的后果是:理性的
政府的经济决策倾向于有利于生产者而不利于消费者。这可以看作是
“集中的少数打败分散的多数”的一个特例。另一个后果是影响选民
是否投票的行为。投票成本的存在,使得一部分选民选择弃权,这进
一步影响到政治权力的分配。一般而言,低收入体中的弃权率高于
高收人体。
本书最后一部分对全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精练的总结。第十五章
对传统的关于政府行为的经济理论做了一个概括的评述。这里特别值
得提出注意的是作者强调指出的下述事实:传统的关于政府行为的经济
理论中隐含的利他主义的假设与经济学理论中关于私人经济行为的自利
假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的任何政策
行为(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仅仅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取决于将
政府成员的自利与上述行为联系起来的制度安排。由此引出作者的两
个基本主张:(t)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
中;(2)经济学的分析必须同政治学的分析结合起来。第十六章(最后一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
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0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府   理论   选民   政治   行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