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 夜雨对床与苏辙的手足情谊

® /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纪念馆内的苏洵、苏轼、苏辙塑像。干百年来,人们在津津乐道于三苏深远文学影
响的同时,也艳羡苏轼、苏辙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 《宋史》曾赞叹:“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
夜雨对床:与苏辙的手足情谊
文丨黄金生
_百年来,人们在津津乐道于
-------^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文学
才华和深远文学影响的同
时,也艳羡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宋 史•苏辙传》曾赞叹:“辙与兄进退出 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
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轼每到一处 任所,必给弟弟寄信赠诗,他以子由为 题的诗就有100多首。就像林语堂说 的那样:“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 出最好的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
泥”这些人尽皆知的名句,就是他写给 子由的。苏轼认为“嗟予寡弟兄,四海 一子由”。苏辙提起哥哥则是“手足之 爱,平生一人。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相约早退” “夜雨对床”的期盼更是谱 写了一曲人间的真性至爱之歌。
18
丨国家人文历史
温柔木马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苏轼比苏辙大不足3岁,从宋仁 宗宝元二年(1039)己卯二月二十曰(3 月18日)苏辙出生到嘉祐四年(1059 )己亥九月苏洵带着兄弟二人赴京之前 这段时间,苏轼与苏辙一起在眉山度 过了平静而欢乐的求学和应举时期。由于入学早,苏轼学问上成就的取得 也比苏辙早,正因如此,父亲苏洵有 意让苏辙向苏轼学习,让其对弟弟进 行引导,后来苏辙回忆二人的读书生 活时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曰 相舍。”苏辙从幵始求学就特别钦佩苏 轼的文学造诣,这种钦佩之情一直持 续到晚年,从来没有因为兄弟二人各 自的种种人生遭遇和磨难而削弱。
“知子莫如父”,苏洵给两个儿子 起的名字反映了二人的各自特点。苏 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兄弟俩的 名字都和“车”有关系。苏轼之“轼”,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苏辙之 “辙”,本指车轮碾过
留下的痕迹。苏 轼字“子瞻”,“瞻”就是“望”,此名此 字,和苏轼踌躇满志、俯仰天下、至情 至性、个性张扬的性格是一致的。苏 辙字“子由”,则带有仿效和依循的意 思,就是萧规曹随、踵武前人、循规蹈 矩的意思。苏辙性格与其兄迥然不同,为人沉稳,待人低调,处事求实,性格 内敛。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赶考 落榜,返乡后,写《名二子说》,寄寓 深重。轼,这根横木过于显露,不会掩 饰,“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他希望儿 子个性充分发挥,又担心他过于张扬 而遭人嫉妒,于是给苏試命字“子瞻”。告诫他须瞻前顾后,谨慎从事。对小 儿子,苏洵取名为“辙”,字“子由”,意思是希望他既要跟着前人的路子走,但也应自由发展。苏轼则这样评 价弟弟.•
我少知子由,天資和而汴。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
是f友生。(《初別子由》}
嘉祐元年(1056 )三月,居乡近
十年的苏洵决定携蛰伏蜀地、刻苦攻
读已久的苏氏兄弟出川一试身手。父
子三人离眉山、发成都、过剑门、经
郿县、历扶风、至长安、出关中、经渑
池,历时近三个月,终于来到京师汴
梁应举试,同中举人。嘉祐二年(1057)
欧阳修主持礼部试,两人于次年同榜
在线检测系统
登第,是一时佳话。欧阳修对人说:
“苏氏昆仲,连名并中,自前未有,盛
事,盛事!”三月,经宋仁宗殿试,苏
氏兄弟顺利及进士第,文章名震京师。
然而就在这时,苏洵的妻子、二苏的
母亲程氏夫人于四月七日卒于家,父
子三人只好匆忙返蜀守丧。嘉祐四年
(1059 )十月,免丧的父子三人改由水
路,取道乐山,第二次出蜀,于次年二
月二十五曰重抵京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嘉祐六年(1061 )初冬,苏轼被任
命为大理评事(掌刑狱的京官),签书
公/苏辙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辙从开
始求学时就钦佩哥哥苏轼的文学造诣,这种钦佩
之情一直持续到晚年
凤翔(今陕西凤翔)判官(辅佐州官,分散剂
掌管文事之职)。这是他们兄弟在一起
生活了二十多年后第一次分别,子由
为兄嫂送行,直到郑州西门外才依依
话别。苏轼望着弟弟踏雪骑痩马而返,
头在高低不平的古道上隐现,写下了
著名的诗篇《辛丑H月十九曰,既
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
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n,
归夂犹自念庭闱,
登高回首坡峑隔,
苦寒念尔衣裘溥,
路人行歌居人乐,
亦知人生要有别,
寒灯相对记畴青,
此心已逐归靼发。
今我何w慰寂寘。
饵I乌锊出没。
牯骑瘦马踏汽月。
童仆怪我苦凌恻。
但恐穸月去叙忽。
夜雨何时吋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匁苦爱高T职。
“郑州西门”有两种说法,一是郑
州的西门,二是东京西城的郑门。苏
轼本是被送的人,但从诗里看,他在
野外伫立良久,反过来目送弟弟“归
鞍”上的背影。当这背影被一路山坡阻
隔到望不见时,他还要登高寻觅,却
也只见高个子的苏辙头上戴的乌帽,
在山坡间忽现忽没。兄弟二人参加“制
科”考试时,同住怀远驿读书,夜里骤
雨突降,狂风呼啸,俩人正读到唐代
诗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中“安知风
雨夜,复此对床眠”一句,不由得相视
一笑。今夜窗外风雨如磐,而我们却
能在这里对床畅谈。此后人生路漫漫,
不知还能不能再一次拥有这样温馨的
时光。两人相约他年退休闲居,共享
“夜雨对床”之乐。此后,“夜雨对床”
成了他俩的一个心灵密码,在此后的
40年间反复提及。
苏辙回京读到苏轼的来诗,揣测
他已经到达渑池,而渑池是他们六年
前入京应试同经之地,故写了《1~不渑
池寄子瞻兄》:
相稍诂別郑原上,共道长述怍雪浞。
伸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方崤西。
FEB 2021 |
19
©/《道德经解》,宋,苏辙撰,明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 主而又遍观百家,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f 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侣鸣嘶。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 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 之壁”。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共题僧 房”,数年光景恍如昨曰,不免令人感 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 程但闻骓马嘶鸣,无人与语。苏轼来 到渑池,故地重游,读罢弟弟写来的 诗,不禁感慨万千:
人立到处知何伽?应如乜鴻蹐雪泥。 浞上偶然留指爪,鴻乜哪计东岛? 老僧已死成析塔,坏壁无由VL 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固蹇妒嘶。 (《和子由沒也怀旧》}
五年前,咱们兄弟俩在县中寺庙 借宿,得到庙中住持奉闲老和尚的热 情接待,临别之时还在奉闲和尚居室 的墙壁上题诗留念。如今旧地重游, 却已物是人非,奉闲已经去世,骨灰 安葬在庭院中,上面筑起了一座新塔, 墙壁早已颓坏,往曰的题诗也不可复 见。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就
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 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 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那 雪地上的痕迹也悄然泯灭,不见踪影。 人生之旅,也复如此。苏拭这首诗,紧 扣苏辙原
诗用韵,并创造了“雪泥鸿 爪”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来去无定 的怅惘和对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一次,苏轼游终南山下的玉女洞, 其泉甚甘,带了两瓶回去,以后又派 士卒专程去取玉女洞中水。为防士卒 用其他地方的水来冒充,与寺僧破竹 为契,僧与己各藏其一,作为往来的 凭据。人从玉女洞汲取泉水后,带回 和尚的一半符契,回来与苏轼手中的 一半合验,来证明水不是假的。苏拭 把这竹契,戏称为“调水符”。可是后 来一想,取水的人要是想骗自己,这 调水符怕也是没有用的:
欺谈久成帒,关市有巽蠕。诈知 南山下,取水亦1苻!古人辨淄浼,皎 芳鹤与凫。吾今既谢批,佴视苻有元。 賞恐沒水人,智出苻之余。多防竟无
及,弃J 为长吁!
苏辙接到哥哥苏轼的诗,兀自好 笑,挥笔写诗回复说:
多防出多软,欽少防目简。君責山 中人,老死竟作设?渴饮吾并水,饥食 版中饭。何用费卒徒,取水负叙碲! 3: 符未氪欺,反
4
虑多变。授君无悦苻,
阶下泉可哂!(《和子蟾调水苻》>
苏辙认为与其大费周折取水,还 要担心士卒欺骗,减少欲望,自可免 此忧烦。欲望多,防备就多,欲望少, 防备就少,你看山里人,渴了喝自家 井水、饿了吃自家甑子饭,哪里用得 着使下属拿水罐去取水?设置取水符 未免自欺欺人。还是送给你无忧符吧, 喝自家房阶下的泉水。
从“调水符”到“无忧符”,兄弟二 人个性上的差异由此可见。北宋兄弟 同朝的,经常政见不一,王安礼、王安 国对王安石变法并不完全赞同,韩绛、 韩维、韩缜不一致,曾巩、曾布、曾肇 有异同,蔡卞也经常和蔡京唱反调, 世家子弟是否两面下注无由得证,但 苏轼兄弟二人虽性格不一,但在政治 观点上却非常一致,哪怕苏辙被皇帝 和宰相相中进入变法决策机构。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四年后,苏轼离幵凤翔,带着妻 子王弗、儿子苏迈等人,坐着马车,冒 着漫天雪花,逶迤向东返京。经过陕 西华阴县休息时,他给弟弟苏辙写诗 纪事:“三年无曰不思归,梦里还家旋 觉非。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 征衣”(《华阴寄子由》),字里行间充 满能与父亲弟弟聚会的喜悦。
回到京师,苏轼先后除判登闻鼓 院、入直史馆等职务。苏辙也出任大 名府推官。治平三年(1066 )四月,苏 洵卒于京师,兄弟俩护丧返蜀,在家 居丧,一直到熙宁二年(1069 )初除丧
1丨迸可篆争—
f
If 可
—!
'”:崖17
||—s
—-
国家人文历史
公/怀素《〈自叙帖〉题跋》,宋,苏辙,纸本,行书,凡7行,每行字数不一,共70字。高28.3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墨迹释文:“世传怀素书,未有若此完者。绍圣三年三月,予谪居高安,前辛昌宰邵君(邵叶)出以相示。予虽知其奇,然不能尽识其妙。予兄和仲(苏轼一字和仲)特善行草,时亦谪惠州,恨不令一见也。眉山苏辙同叔(苏辙一字同叔)记。”苏辙书法不多见,此跋真伪也有争议
此,苏轼写了首《戏子由》嘲弄道:宛丘先生长如立,宛丘学舍小如 舟。常'时低头仴经史,忽然欠伸屋打 头。科R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 羞……
宛圧是陈州的别称,所以苏轼戏 称他是“宛丘先生”。说宛丘先生个儿 太高,宛丘先生的宿舍又太小,平时 低头念书还没啥,这一伸个懒腰,屋 顶就打了宛丘先生的脑门儿……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同年九月,两兄弟又同至颍州,拜渴已经以太子少师致仕的欧阳修。在与老师告别后,兄弟二人也在颍州分别了。秋风萧瑟,苏轼心中充满了惜别之情,他感叹道:
征帆桂岛R,別泪滴(青颍。留连知元益,.I f此涓臾+。我生三度別,此別尤酸冷。……近別不改容,
达別洚沾胸。咫尺不相也,实与千里同。人生无別离,讳知恿爱重。……语批长太息,我生如么逢。多忱犮早匂,不L 六一芻。(《赖州初別子由》>
这是他与弟弟苏辙第三次离别,(所谓“三度别”,前两次是指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和治平二年苏辙赴大
重回京师。当他们从眉州老家重返京 师的时候,正赶上王安石实行新政,朝中形势瞬息万变,他们也不可避免 地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中。苏辙议事每 与王安石不合,八月上《制置三司条
例司论事状》,对新法提出批评,且请 去职。熙宁三年(1070 )春张方平知陈 州(今河南淮阳),辟辙为陈州(位于 今河南省周口淮阳)学官,二月,苏辙 离京,兄弟二人依依惜别:
旧隐三耳別,杉扣好在不?吾今 尚眷眷,此意恐悠您。闭产时寻f,无人可说愁。还来送別处,汉(目寄南州。(苏轼《次韵子由初到陈州》}
年轻的苏辙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去职之后过了一段 “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的郁闷生 活。在弟弟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苏轼并没有引以为鉴。熙宁二年十二 月,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论新法之不 便,不满“生天下之财”“新法如青苗、方田均税、均输法等”。而且于次年二 月再上神宗皇帝书,论新法不可行。此 时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但是苏轼 却浑然不觉,虽然多次上书皆无果或不 准。熙宁三年(1070)八月五日,御史 谢景温诬告苏轼在治平三年服丧返蜀 的时候,利用
官船贩运私盐、载货物等 事。于是官方下令幵始查实,最终虽因 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苏轼于熙宁四 年六月,上书乞外放,出为杭州通判。
熙宁四年(1071)七月,苏东坡携 眷离京往杭州上任,先到陈州看望苏 辙,在陈州逗留七十余曰。陈州(位于 今河南省周口淮阳)曾经是古陈国的 建都地。北宋建都幵封,陈州是幵封 东南的屏藩,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商 业和旅游活动都十分活跃。州学教授 是个没有一点油水的九品芝麻官。苏 辙又养了好几个孩子,曰子过得窘迫, 住的也是又矮又小的房子,这对于身 形高大的苏辙来说显得太矮了些,为
i
_
1
i
s
r
r
S
I
i
w
-f
f
骆家辉 李蒙
A
^
t l学生道歉拖后腿
y g
,
s
i
#
^
#
^
m
'
E
J
\
V
.
FEB 2021 | 21
公/《致子璋秘丞尺牍》,宋,苏辙,纸本,行书,信札,纵25.7厘米,横31.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宋代墨宝》册之一。释文:“辙启,出京忽草,不获再奉违。倏忽累月,曷胜驰仰。递中辱示手教。伏 承履此新凉,起居殊胜,至慰至慰。辙到此幸无恙,学中全无职事,疏懒日甚,但患违去亲旧,无与往 还耳,未卜会面,惟顺候自重,不胜区区,谨奉手启布谢,不宣,辙再子璋秘丞仁丈执事,七月廿四日。”
名)由于处境不佳,前景黯淡,比之 以往似乎格外伤感。苏轼后来在杭 州游山玩水,苏辙也每以不得相陪为 憾:“二年游宦多劳苦,何日相从得细 论?”(《次韵子瞻雨中督役》)“我兄东 南游,我亦梦中去……何年弃微官, 携手众山路。”(《次韵子瞻再游径山》)
这次离别后,兄弟二人分隔异地。 苏辙于熙宁六年掌齐州书记,苏轼于 熙宁七年(1074),请移密州,苏轼在 《密州谢表》中说:“携孥(妻儿)上国, 预忧桂玉之不克;请郡东方,实欲昆 弟之相近。”前一句是托词,他之所以 不愿“携孥上国”,主要不是担心京城 桂薪玉粒,居大不易,而是害怕朝廷 的党争。后一句为实话,当时苏辙正 在齐州济南任主管文字的掌书记,兄 弟俩已有几年没见面了,思念甚苦:
狐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f *汽。 渐月华收练,展霜狀取;云vM 离綿,朝 霧团固。世路无穸,劳立育限,伽批区 区长鲜吹。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
当时共客长安,伽二陆初来俱少 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春,致君尧命, 批事何呤!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 何妨闸处看?身长徤,但优游卒穸,且 斗尊前。(《W 国养•抓馆灯青》>
早行中,眼前月光,山、晨霜、 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 曰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 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他冋忆和 苏辙当年赴京应试,就像晋代的陆机、 陆云兄弟一样,才气横溢,雄心勃勃, 一定要致君尧舜。但后来由于同神宗、 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分歧,只好远离京 城,优游度日,诗酒自娱。他们兄弟的 理想是“致君尧舜”,但现实却只能“优 游卒岁,巨斗尊前”。这对于“奋励有 当世志”的苏拭来说,是痛苦不堪的。
此时,苏辙在济南得一子,因生 于寅年,取名“虎儿”。正在去密州路
专解男题上的苏轼得知当即以“虎儿”为题写了
一诗:“旧闻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苏 辙生于卯年)生於菟(虎之别称)。老 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蟾 蜍爬沙不肯行,坐令青衫垂白须。於 菟骏猛不类渠(他),指挥青熊驾黑貂。 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 妖狐莫夸智有余,不劳摇牙咀尔徒。” 这虽是些戏语,但为弟弟受压抑而不 平,寄希望于孩子扬眉吐气的心情却 是很清楚的。而苏辙却和曰:“汝(指 虎儿)家家世事文史,门户岂有空刚 强”,“我今老病思退藏,生子安得尚 激昂。不见伯父擅文章,逡巡议论前 无当。”苏辙认为,苏氏一门世代专事 文史,虎儿亦不能空有刚强激昂之气, 希望他像伯父苏轼一样有学问。同
时 也有慰勉苏轼之意,不要空发议论以 免祸从口出。
在密州任上,苏轼治蝗灾,抗旱
灾,灭盗贼,救弃婴,“革新除弊,因法 便民,颇有政绩”。同时也营造着自己 的思想文化家园。他重新改建了一座 隋代矗立在城墙边的高台,上有几栋 房舍,他特地致信兄弟苏辙,请他取一 名。苏辙心领神会,他用老子一句话: “虽是荣观,燕处超然”,取名超然台。 苏轼还在潍水之上新建快哉亭,苏辙 在《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诗中写道: “车骑崩腾送客來,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幵。景 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自矜 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从这首诗可知,苏轼曾约弟弟共游超 然台和快哉亭,但苏辙未能成行。
明月几时有9把酒问青天
苏轼兄弟情深义重,自从颍州一 别,一直没有见面。五年后的熙宁九
棣龙*戈葱苹本歿
存是戚忍尤河毛
S -把
作此中>.T r »
么^猝勝*、处、槐t -J 辦f «5
.n lw > f ^^^#7
4-^a t i^i'*^
寒說赛了杉策巧本
r
惟幻成
\西.、謹未,
子^-^
•s
.
1
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9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弟弟   兄弟   兄弟二人   取水   虎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