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主人公心路历程解析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主人公心路历程解析
  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德国作家,被西方评论家誉为“德国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个骑士”,其作品享誉世界深受好评。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黑塞,其文学创作,尤其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刻画,极大的受到了佛洛依德心理理论的影响。之后黑塞又经历过荣格的心理分析,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在其作品中也多有体现。本文以赫尔曼黑塞中晚年时期的作品《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深入解析文中主人公歌尔德蒙的心路历程,分析其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人格结构的变化及自我实现的过程。
   
第一节 少年修道院时期:本我的隐匿到爆发
少年时期的歌尔德蒙被父亲送进修道院中学习,在修道院中他认识了达尼埃尔院长和纳尔齐斯试修士,歌尔德蒙敬佩院长的虔诚善良,将院长看做一位“圣者”,同时也为纳尔齐斯的博学睿智所折服。他将两人视为榜样,一心向他们学习想要成为修道院的模范生。因为歌尔德蒙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诲,要将一生奉献给上帝做上帝的仆人以弥补母亲犯下的错误,他生
来的意志和使命就是在修道院中过清修生活。此时的歌尔德蒙还是迷茫而不自知的,他完全笼罩在父亲的意愿之下,用父亲从小为他构造的超我形象约束着自己。佛洛依德认为超我是从儿童时期体验的奖罚模式中发展而来,极大程度上受到父母价值观的影响。当儿童的某一行为受到惩罚时,儿童逐渐会产生愧疚情绪,从而形成“良心”;而当儿童的行为获得奖赏时就会内化为“自我理想”,从而形成道德标准。歌尔德蒙的父亲从小对他灌输的思想既是:他的母亲行为不检点,这是极大的罪恶,要受到道德的唾弃,歌尔德蒙必须一生侍奉上帝以替母亲赎罪,祈求得到上帝的原谅。父亲数年来的教导使得歌尔德蒙形成了“将生命奉献给上帝”这样的自我理想,此时心理能大部分被超我占据,超我的约束一直压抑着歌尔德蒙乐于追求享受的天性,年少的他对于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和诉求完全不自知,自我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这个阶段主人公处在几乎完全被超我约束的状态,本我隐匿。
由于凐灭了自己的天性,渐渐的歌尔德蒙对修道院的刻板生活有了厌恶之情。“歌尔德蒙不少时候感到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以致萌起要么逃走的意念,不然就和同学们一块儿鬼混,以排遣内心的苦恼和愤懑。”2.文中还写道“可久而久之,他的痛苦有增无减,便形之于外:他面颊消瘦,目光暗淡,众人喜爱的笑容也很难再看到了。”3.“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
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境况怎样。他衷心做一个好学生,能很快被选拔为试修士,以便日后成为神父中安静而诚笃的一员;他相信自己正以全部的精力和天赋在朝着这个神圣的目标努力,他毫不察觉自己心中存在任何别的欲望。”4.此时歌尔德蒙的人格结构依然以超我的支配为主,但本我的天性欲望已经渐渐开始复苏。本我对于天性欲望的向往开始与超我的理想约束对抗,使得歌尔德蒙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烦躁,想要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原本坚定的内心开始有了矛盾挣扎。这时主人公的本我渐渐开始复苏成长。
一天歌尔德蒙受到同学的邀请偷溜到村子里去,在那儿他们与村子里的姑娘一起喝酒寻欢作乐,临走时村子里的姑娘给了歌尔德蒙一个吻并邀请他再来村子。这一吻彻底打乱了歌尔德蒙的内心,使他陷入了矛盾挣扎。他内心渴望再去村子里享乐,但理智又约束他不能这么做。“‘再不准来了!’他的意志命令道。‘明天再来吧!’他的心又哀求道。”5.少女的一吻唤醒了他内心爱的需要,但又让他害怕,似乎他所信仰的一切都被这一吻破坏了。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导致了歌尔德蒙内心的失衡,他变得整日焦躁不安无精打采,最终在纳尔齐斯面前情绪失控大哭起来。纳尔齐斯看到了歌尔德蒙内心的变化,同时也看出了歌尔德蒙深藏的本性。如果纳尔齐斯是注定的苦修者,注定献身于理性,那么歌尔德蒙的天性恰好与他相反。只是这种天性被教育的失误和父亲的训诫所束缚,认识到这一点后纳尔齐斯
决定帮歌尔德蒙从理性的外壳中解放出来,还他以本性。纳尔齐斯时常与歌尔德蒙交谈开导他,他告诉歌尔德蒙“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爱情的乐园,艺术的美丽国土,统统都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6.他引导歌尔德蒙逐渐认识自己的内心,让他意识到并慢慢接受修道院的生活并不是他的归宿。在这个阶段歌尔德蒙的内心挣扎无比,他对修道院生活的厌烦之情越来越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一天天加强,但心中又觉得十分愧疚,觉得自己背离了信仰和使命。这一阶段主人公本我的力量渐渐加强,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日渐激烈。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次歌尔德蒙受安塞尔姆神父之托外出采药,在郊外遇到了农妇莉塞,受到莉塞的诱惑决定彻底逃离修道院,他与纳尔齐斯告别后便独自离开,准备和莉塞过漫游生活。佛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在这一时期主人公由于性欲的觉醒引起本我的爆发,打败了超我的道德约束,决定跟随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欲望,至此主人公人格中的本我部分彻底觉醒并占据主导地位。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            第二节 少年漫游时期:本我作用下的享乐生活
扎哈罗夫 
从修道院离开后歌尔德蒙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在一个个村庄城镇之间游历。年轻的歌尔德蒙长相英俊才华出众,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很多女性的爱慕,于是他开始跟许多约会,几乎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吸引他的地方。歌尔德蒙纵情于享乐之中,虽然有时候会心生愧疚,觉得自己的行为与道德相悖,但很快的愧疚之情就会被对快乐的追求所取代。此时的歌尔德蒙内心被本我支配,在原始性欲的驱动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和肤浅的快乐。
在漫游的过程中歌尔德蒙来到了一个庄园,庄园的主人是一个骑士,他招待了歌尔德蒙并将他留下过冬。在庄园里歌尔德蒙认识了骑士的女儿丽迪娅,在与丽迪娅的相处中歌尔德蒙感觉到他对丽迪娅的感情与之前的都不同,这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情欲和爱情之间的差别。他时常有将丽迪娅的形象画在纸上的冲动,在与丽迪娅的相处中他觉得自己似乎成熟了很多,不在是一个少年了。此时歌尔德蒙已经模糊意识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他对丽迪娅的形象有一种源自艺术角度的欣赏与赞美,并想要用画笔长久的保留这一形象。此时歌尔德蒙的内心结构中本我的控制开始减弱,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节 学习艺术时期:自我意识初现到坚定追求
董家渡天主堂
歌尔德蒙与丽迪娅的恋情最终被骑士发现,骑士将歌尔德蒙赶出了庄园,歌尔德蒙被迫开始继续漫游。当他投宿到一个修道院时在修道院看到一尊圣母像,他觉得这尊圣母形象就是他梦中出现过的渴望要见到的形象。他急切地想要见到雕刻这尊圣母像的师傅并跟随他学习雕刻艺术,自他见到圣母像的那一刻起,歌尔德蒙觉得自己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目标。他心中想到“他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目标,也许还将达到这个目标;也许,他的整个散漫浪荡的生活从此将会获得某种崇高的意义和价值。”7.这是全文中歌尔德蒙第一次提及目标和人生意义,标志着歌尔德蒙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佛洛依德在《自我与伊底》中将本我与自我的关系比作马和骑士的关系,马提供能量,骑士驱赶着马向他所期望的方向前进。自我不能脱离本我独立存在,它是本我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自我通过知觉和调解现实以满足本我的需求。歌尔德蒙在纳尔齐斯的启发和莉塞的诱惑下离开修道院,认识了自己内心的渴求并不是清修生活,在长久的漫游中他发现自己热衷于观察和刻画形象,并且内心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想要将美好的形象永远保存下来,这既是歌尔德蒙本我的需求。看到圣母像后歌尔德蒙意识到他满足本我艺术创作欲求的方法就是雕塑,他第一次清晰地到了本我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观念初现。
离开修道院后歌尔德蒙到了雕刻圣母像的尼克劳斯师傅并跟他学习雕刻艺术,歌尔德蒙
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好的天赋,不久之后便创作除了几件让人赞叹的作品。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脑海里不断的闪现出他心目中的圣母形象,并且在不断地完善这个形象,歌尔德蒙想要将这个母亲形象创作出来,但却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歌尔德蒙明白一个艺术家只有心中的形象还不够,还必须有精湛的技艺。此时他的内心又开始出现矛盾,创作出一件绝佳的作品需要更多的磨砺和练习,为了艺术放弃自由与享乐是否值得?这个阶段歌尔德蒙虽然自我意识初现,但还不具备坚定的信念,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本我的享乐主义进行冲突斗争。
直到一天歌尔德蒙再次在脑海中看到了母亲形象,这个形象渺茫而神圣,与人类之母夏娃的形象相重合,歌尔德蒙坚定了要将这个形象创作出来的信念,同时也踏上了一条坚定追求自我实现的道路。
  第四节 晚年创作时期:自性化的实现
歌尔德蒙在坚定了创作信念后,为了不断丰富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再次开始了漫游之旅。在这一次的漫游中他经历了可怕的瘟疫,看到了这场灾难带来的大量死亡和灾难面前扭曲的人性,人们残忍的屠杀犹太人,认为是他们的不祥带来了瘟疫。他体验了世态炎凉之后终
轴流式压缩机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完善了自己心目中的圣母形象。于是歌尔德蒙决定再次回到尼克劳斯师傅的城市进行艺术创作,然而他回去之后却得知尼克劳斯师傅已经去世,雕塑工场也已经关闭。在他内心感慨万千之时他意外地遇到了总督的阿格妮丝并对她一见钟情,歌尔德蒙不顾危险溜进城堡与阿格妮丝幽会。在一次约会中歌尔德蒙被总督发现,总督决意处死歌尔德蒙,然而幸运的歌尔德蒙却被纳尔齐斯所救,跟随纳尔齐斯一起回到了修道院。
回到修道院后这两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经历,纳尔齐斯得知歌尔德蒙决心献身于艺术事业对其大加赞赏。他指出自己在一条理性的道路上实现着自我价值,而歌尔德蒙是在艺术的道路上铸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此刻歌尔德蒙觉得自己的生命真的有了意义,他第一次与纳尔齐斯建立起了自由对等的关系,因为他们此刻都是有完整独立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荣格认为自性是心灵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他调和其他原型使它们处在和谐状态最终实现人格统一。人的意志发展过程就是自性化的过程,自性化的目的在于认识自我并实现自我。歌尔德蒙回到修道院后以达尼埃尔院长为原型为修道院雕刻了使徒像,之后又以曾经唯一
的爱人丽迪娅为原型,融合了多个女人的特质雕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将稍纵即逝的形象化为了永恒的艺术。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也达到了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自我诉求,晚年的歌尔德蒙实现了自性化过程。
第二章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出现的阿原型分析
  阿是荣格提出的重要原型,是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既是男性心灵中一切女性倾向的化身。阿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夏娃——海伦——玛利亚——索菲亚。
  夏娃既是男性心中的母亲情结。阿的形象首次投射总是在母亲身上,歌尔德蒙的母亲在年幼时就已离开,歌尔德蒙对母亲的形象模糊不清,直到他与同学一起偷溜出村子接触到了第一个可爱的少女,他心中的阿形象才被激活。他心中被唤起强烈的爱的需要,此后歌尔德蒙常在梦中梦到母亲回到了自己身边,在母亲身边有温柔和恐惧,欲望与罪恶。这时歌尔德蒙心中的阿原型即处在夏娃阶段,是人类母亲的象征。
  海伦是阿原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男人心目中的情人角。歌尔德蒙在逃离修道院后接触了很多女性,几乎每个女人身上都有他喜欢的地方,他与不同的女性谈情说爱,在
他们身上发觉自己喜欢的闪光点。此时从这些女性身上映射出的阿形象既是情人海伦。
  尽管歌尔德蒙总是备受女人欢迎,但他内心深处依旧觉得孤独寂寞,他怅然这爱情来得突然,但却也稍纵即逝。直到他遇到骑士的女儿丽迪娅,他第一次认识到了情欲与爱情的区别。他对丽迪娅的感情与之前所有人都不同,“他爱她爱得这样厉害,她的心灵已经为他所了解和珍视”8.此时歌尔德蒙对丽迪娅的感情已不简单只是爱情,丽迪娅的温柔深情,话语和情感的统一,这种自我的和谐状态让歌尔德蒙赞赏向往,丽迪娅的形象与母亲形象相互交织,使得歌尔德蒙对她的爱恋中产生了神性,这既是阿形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玛利亚,代表爱恋中的神性。
约翰逊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78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形象   开始   艺术   内心   生活   母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