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课程论文

                      标签的青少年犯罪
                                            cneep姓名:***
                                                              专业:09化学类
                                                              学号:C********
内容摘要: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有意识的他人——如教师、亲戚、警察等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而成为标签所形容的那样。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由此而产生的,导致了恶劣的影响。如何在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正确运用好标签效应,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标签效应    教育    青少年犯罪  预防
现实中可以说是犯罪无所不在,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新闻头条、报纸首版、微博关注将社会上的犯罪现象赤裸裸的呈现给了读者。而当我们看到这些时,总是深恶痛绝,或痛骂政府的腐败无能、管理力度不足,或怒斥这些人的道德沦丧、心理变态、毫无人性,或庆幸自
没有遇到这种倒霉事。除了那些专家学者,很少有人会仔细深究其根本原因。我觉得不应该给犯罪及其犯罪者蒙上一层黑面纱,而是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这一面的知识,从而改变犯罪的根本问题。
标签效应在犯罪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西方犯罪社会学流派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处处存在“标签化”现象。在学校,一个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学生成绩下降、很难有积极进取的主动性。这是个很普遍的心理,当处在一个将自己认为是行为怪异、思想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环境时,时而久之,很大程度上就会认为自己确实是那样的。然后,犯罪就很有可能的发生了。而他自己却会认为这很平常似的。例如“李刚门”,我想他从小估计就是把“我爸是李刚”当作了口头禅,当开车撞死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依旧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没有一点愧疚怜悯之心,想依仗着他爸爸是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解决这件事。这件事可以说成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了,网友的各种调侃,专家的各种分析。“我爸是李刚”衍生出了各类词汇,甚至一时成为了我们班上同学的顺口溜。真实可悲、可叹、可惜,本来一个交通事故,现在成为了社会焦点。试想一下,如果李启铭他
爸不是局长,这件事还会发什么。从小就被笼罩在“我爸是李刚”的光环下,被标记着,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李刚门”并不是一个特例。青少年犯罪现在正呈现着快速上升的形式。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明基笔记本电脑大多数是心理不健康孤独 自卑等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sheshefa而出现逆反甚至犯罪,这是主观上的因素。客观上说,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不可忽略,甚至大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就个人而言,并不赞同所谓的青少年犯罪是其主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或意识,从而导致了犯罪。而应该是在一个长期不健康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成长所导致的,不同的人或物对身心健康的成长过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外界的作用会让本是正常的人被贴上病态的标签。也就是标签效应。在青少年阶段并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可让他们抵制住这种“熏陶”,最终可能就走上了犯罪违法的道路。马加爵可是说是典型的案例,我看了很多新闻,许多专家学者做了调查,心理分析。下面引用一段新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
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他因为贫困而受到的“歧视”,和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甚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马加爵的量刑应予从宽。李教授的报告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李教授的这一反驳是成立的。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
    我想表达的是在法律上马加爵死刑是公正的,但是道德上呢?他杀人仅仅是自身原因吗?那些所谓的问卷调查就是公平公正的吗?值得人相信吗?这是个很大的疑问。马加爵杀人固然是错,但其背后的客观因素也是很多的,不能将责任全归咎于他一个人。一直以
来的贫穷、受人歧视、没有朋友,总是在各种场合被人侮辱耻笑,被室友玩弄使唤,这是我们都没有过的经历,如何是我们又会有多少人可以淡然的面对这些。在这样的影响下马加爵逐渐的走向犯罪的深渊。他是被贴上标签的,被杀人的。
辽宁五点一线
屋脊线    社会是人们生存的地方,不能脱离,那么社会的影响就在所难免。有人类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犯罪的可能就越大。”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究其主管因素的原因呢,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到客观因素的作用。因此,我觉得要想解决好有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必须从根本原因开始,父母和师长必须尽其教育、辅导和关爱孩子的责任,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和价值观,健康的成长。若发现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逐步发展导致成犯罪。 让我们从小就被贴上优秀、健康的标签。
    而对于那些正在服刑的,我们应当怎么对待?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罪犯就是全面的
恶,应该给予最严厉的惩罚如果是在这种意识和改造教育氛围之下,通常会把罪犯逼上另一条人间之外的道路久石让 让子弹飞。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要想让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得到转变,首先,应该通过有力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这样的观念是不恰当的,从而能够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假如我是一个罪犯,我会用眼观看周围人的目光,用耳听取周围人的议论,用身感受周围人所给的压力包括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你就会觉得如何去对待一个罪犯如果让罪犯在服刑期间受到不合理的对待会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不知所措,被永远的贴上罪犯的标签、恶人的标签,即使出狱后他或许依旧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罪犯,便会有很大可能的进行再次犯罪而违背社会让其服刑受教育的初衷。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越来越高的青少年犯罪率着实让人担忧。随着社会的压力增大,环境的变化会青少年很容易走入违法犯罪歧途。因此营造一种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建立一套好的教育体系、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教育为青少年贴上健康阳光的标签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凤凰资讯  百度文献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6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犯罪   社会   标签   没有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