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uhlsport: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cmts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性科学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抗体的这种作用称为ADCC作用.
8。调理作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与连接有特异性IgG的靶细胞结合后,凭借IgG的桥连作用,促使其吞噬靶细胞或抗原,这种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
9.多克隆抗体:以天然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的抗体实际上是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总和,称为多克隆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
1。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
看但不一定背
3。补体经典途径: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4。补体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的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发生细胞溶解。
5。MBL激活途径:血浆中的甘露糖凝集素(MBL)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形成MASP,MASP水解为C4和C2启动后续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
6。攻膜复合物(MAC):由补体系统的C5~9组成,即C5b6789n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第六章: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CK  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4.集落刺激因子(CSF):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一组可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2.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简称CD。
3.粘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一类分子,以受体建设档案管理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粘附。参与细胞识别、活化、信号转导,在炎症、免疫应答、伤口修复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咪唑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源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
5.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6.单体型:指的是染体上MHC不同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9。MHC限制性混凝土裂缝论文:指T细胞以其TCR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第九章:B淋巴细胞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2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抗原   免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