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1、免疫  immunity
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  MALT/MIS
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
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马氟炉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 抗原
先行词1、抗原  Ag
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  antigenicity
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4、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epitope/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adjuvan
青岛老人被特勤打
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7、超抗原  SAg
指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
8、构象表位  conformational epitope
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天然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一般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非线性表位。
9、顺序表位  sequential epitope
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形成的表位,大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又称为线性表位。
10、共同抗原表位  common antigen
是指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1、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h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3、半抗原  hapten
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14、独特型抗原  idiotypic antigen
TCR、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
第4章 免疫球蛋白
1、抗体  Ab
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高变区/互补决定区  HVR/CDR
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被称为可变区,轻链和重链的
可变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
4、同种型  isotype
存在于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为同种型,是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型标志。
5、同种异型  allotype
存在于同种但不同个体中的免疫原性,称为同种异型,是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
6、独特型  idiotype/Id
即使是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其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称为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又称独特位。
7、单克隆抗体  mAb文振富
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8、多克隆抗体  pAb
由多克隆B细胞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混合抗体。
9、基因工程抗体
利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备的部分或全人源化的抗体。
10、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是指当I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 MΦ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的过程。 
11、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IgG、IgM的Fc段与MΦ的Fc-R结合,从而促进MΦ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12、分泌片  secretory piece/SP
分泌型IgA分子上的辅助成分,为含糖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到IgA二
聚体上使其成为SIgA,并一起被分泌到黏膜表面。
第5章 补体系统
1、补体  complement/C
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电泳主要在undefined区。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与膜结合蛋白组成,又称补体系统。
2、攻膜复合物  MAC
指补体激活后产生的膜攻击复合体——Cb5789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能使水和电解质通过,而不让蛋白质类大分子逸出,最终可因胞内渗透压改变,而使细胞溶解破坏。
第6章 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  CK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功能、高活性、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或蛋白多肽。
dm500s
2、干扰素  IFN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3、集落刺激因子  CSF
能刺激骨髓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也称造血生长因子。
4、白细胞介素  IL
指由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并在其间发挥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5、肿瘤坏死因子  TNF
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
6、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7、生长因子  GF
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第7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  LDA
指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2、分化  CD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归类及命名系统。指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
3、细胞黏附分子  CAM
遥感学报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并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是位于哺乳动物某一染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其产物是参与抗原提呈和T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子,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HLA基因复合体
人的MHC称为HLA。
第9章 B淋巴细胞
1、BCR
BCR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免疫球蛋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第10章 T淋巴细胞
1、TCR-CD3复合物
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成的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ITAM
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3、CD28
是由两条相同肽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表达于90%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是协同刺激分子B7的受体。
4、CTLA-4(CD152)
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配体也是B7分子,但与B7的亲和力高于CD28。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故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又称辅佐细胞。
3、树突状细胞  DC
专职APC之一。标志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度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到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
4、朗格汉斯细胞  LC
位于表皮和胃肠道黏膜上皮部位的非成熟DC,高表达FcR、补体受体、MHCⅠ类和Ⅱ分子,胞质内含有Birbeck颗粒,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5、内源性抗原
细胞(靶细胞)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内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和某些胞内自身成分等。由MHCⅡ类分子提呈。
6、外源性抗原
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为外源性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细菌、蛋白质抗原等。由MHCⅠ类分子提呈。
第12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T细胞突触/免疫突触
在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一个特殊结构。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自身MHC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和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细胞内亚显微结构极化,涉及到细胞骨架系统和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从而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效应的有效发挥。
2、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其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即T细胞对抗原识别;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的受体的相互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2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抗原   免疫   分子   抗体   产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