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常见的碱_教学设计_张欣然

教学设计“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张欣然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100010)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题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之后认识常见的碱,处于初三化学教学的后期,与前面学过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和后面要学到的盐类物质关系密切。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溶液导电性的学习,是学生理解酸和碱及其相互反应的基础,并为高中学习电解质打下基础。
碱的学习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重点在碱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应与前后紧密联系。
1.2 学生情况
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并从H+的角度认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备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学生对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非常熟悉,对于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起到引导作用。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展开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样的,如果能将新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或实验室等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校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探究活动可以比较开放深入,学生有能力也有兴趣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
(2)从解离出OH-的角度了解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2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使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分析问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类比的方法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推测出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激发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情境创设
情境
引入
【设问】在部分古建筑修旧如旧过
程中,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
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
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
反而变潮湿
【回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坚
硬的碳酸钙和水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出新问
初步
实验
【提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
应吗
【猜想】因为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氢氧化钠也能反应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通入
氢氧化钠溶液中
【观察现象】导管口出现气泡,无其他明显
现象
【思考】是否发生反应
激发学生探究欲和好奇心东湖电影院
7分钟·晒客
42
·化 学 教 育                   2010年增刊Ⅰ
续表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实验探究
如何证
明二氧
化碳被
吸收
学生借鉴之前学过的一些实验的设
计思路和方法,根据反应后气体减
少的特点,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各种
形式的实验装置。并进行简单的交
流和评价,体现探究的开放性【提问】
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
反应?
【指导】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进行适当指导
【实验探究】
讨论认为应当利用压强的变化设计实验,联
想到前面学过的知识、实验和练习,学生想
到以下方案:见附录
因为每桌上只提供了试管,学生完成实验1,
合肥艾滋女观察到液面上升
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
提供喷泉实验的装置图
【表达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
验结果。
大家评价并分析喷泉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验】演示喷泉实验观察实验增强化学学习兴趣如何
证明
二氧
化碳
被氢
氧化
钠吸
【质疑】上述实验真的能说明发生
反应了吗?实验设计严密吗?
如何排除水的干扰?
文体用品与科技【设问】生成什么物质
【思考】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上述4个实验都需要
设计对比实验,才比较严谨
【实验探究】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
分别加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碱的瓶
报道性摘要子变得更瘪。
【得出结论】确实发生了反应。
【归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控制变量排除
干扰。
碳酸钠
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对比实验
等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探
究能力,体现探究的严密性,深刻
如何
从生
成物
角度
证明
二氧
化碳
与氢
氧化
钠反
【引导】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讲述】我们不要立即实验,先分
析需要研究的问题,选择最佳实
验方案
【总结】研究一个问题我们有多种
秸秆
方法,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
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一定先设计好
实验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
【讨论】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减少或者证明反
应产生了碳酸钠,有人说用酚酞,有人说加
盐酸。
【讨论并实验】各组在点滴板上做碳酸钠溶
液与酚酞的反应,发现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
红,不能用这个方法。在试管里做氢氧化
钠与盐酸的实验,没有气泡产生,可以用这
个方法。
【演示实验】一位同学向氢氧化钠与二氧化
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加盐酸,出现气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反
思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目标意识和
优选意识
增强学习兴趣
进行方法教育
25
理论
分析
【提升】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
反应,为什么两种碱具有相似的化
学性质?
【结论】碱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OH-
【讨论】一定是在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离子。
尝试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分析物质
的性质,初步形成物质的组成决定
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为后面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作铺垫
6分
拓展应用【提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能用什
么干燥剂?如何保存氢氧化钠?
为什么?如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二氧化碳
【讨论】用浓硫酸;密封保存;将混合气通
过氢氧化溶液。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分
4 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教材安排是,先学习2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化学性质,然后再结合2种酸学习解离的问题。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等实际情况,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整合,将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设计成自学思考题,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在课堂上集中突破碱的化学性质。
在设计本节课时,紧紧围绕有气体参与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设计实验,对无明显现象的实验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揭示碱具有共同性质的原因;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渗透对比归纳等过程与方法教育,凸显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情感教育。同时为下节课学习酸、碱之间的反应做好准备,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2版,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6
·
43
·
2010年增刊Ⅰ                  化 学 教 育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1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学生   探究   反应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