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

初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
 
天下故事会2012初三化学教案 篇一
    一、课题初三化学实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②了解常见气体制取的思路,明确所要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③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与净化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市质检考试题目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缺漏,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四氯化硅
    ②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试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联想、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与学生交流、讨论质检试卷有关实验部分题目的得失,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入主题。
    2、复习主题:①②③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3)净化与干燥
    (二)常用仪器的使用
    3、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初三化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三柯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
    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
    宜昌市九中 班 组 组长 组内成员 探究时间 股市女神
    一、探究时参考信息
    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 ,说明 。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OH)2]反应。
    3.铜与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 g/L,空气密度为 1.293 g/L。
    二、探究内客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点比较反应速度快慢)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钙粉末(CaCO3)、碳酸钠粉
干涉光刻
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点滴板(或自制点滴板或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步骤(可以用图式表示):
    观察记录:
    结论: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的几组装置为:(可用装置图表示)
    (2)用自制仪器或代用品或其他仪器设计的装置:
    (3)实验操作时实际采用的装置: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验满方法:
    4.证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现象为:
    5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6.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WWW.★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目标: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戈尔巴乔夫访华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2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1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实验   探究   设计   装置   制取   培养   橡皮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