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实验设计方法
1.1因素法单因素方法(Oneatatime)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培养基中其他所有组分的浓度不变,每次只研究一个组分的不同水平对发酵性能的影响。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简单、容易,结果很明了,培养基组分的个体效应从图表上很明显地看出来,而不需要统计分析。这种策略的主要缺点是:忽略了组分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完全丢失最适宜的条件;不能考察因素的主次关系;当考察的实验因素较多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较长的实验周期。但由于它的容易和方便,单因素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基组分优化的最流行的选择之一。
1.2正交实验设计正交设计(Orthogonaldesign)就是从“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角度出发,是以拉丁方理论和论为基础,用正交表来安排少量的试验,从多个因素中分析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它们对实验的影响规律,从而出较优的工艺条件。石炳兴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新型抗生素AGPM的发酵培养基,结果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上单位发酵液的活性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18.9仔仔动力联盟上海杨丽玲倍。正交实验不能在给出的整个区域上到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一个明确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从而无法到整个区域上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响应
值的最优值。而且对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仍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1.3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Uniformdesign)是我国数学家方开泰等独创的将数论与多元统计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这一成果已在我国许多行业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均匀设计最适合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可使试验处理数目减小到最小程度,仅等于因素水平个数。虽然均匀设计节省了大量的试验处理,但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主要规律。
1.4全因子实验设计
在全因子设计(Fullfactorialdesign)中各因素的不同水平间的各种组合都将被实验。全因子的全面性导致需要大量的试验次数。一般利用全因子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都为两水平,是能反映因素间交互作用(排斥或协同效应)的最小设计。全因子试验次数的简单算法为(以两因素为例):两因素设计表示为a×b斯塔尔报告,第一个因素研究为a个水平,第二个因素为b个水平。Thiel等试验了两个因素:7个菌株在8种培养基上,利用7×856个不同重复)。Prapulla等试验了三个因素:碳源(糖蜜4%6%8%括地志10%12%),氮源(NH
4NO30g/L0.13g/L曲靖地震0.26g/L18号染体0.39g/L0.52g/L、)和接种量(10%20%),利用5×5×2设计(50个不同重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1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因素   试验   培养基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