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念、反刍、本真:刘峰散文《品读毕节》评析

挚念、反刍、本真:刘峰散文《品读毕节》评析
三江源证券作者:宋朝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第1期
杭州空气质量指数    摘 要:刘峰在其散文集《品读毕节》中,立足于个人喜好,广泛取材,自由自在地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他热爱的故乡,散漫地记录市井人生。他的散文语言幽默,庄谐杂陈,文风爽朗明快,情感真挚而富有理趣。他以朋友为读者,所以,他的散文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训示,他采用混迹并等同于读者的视角来行文,呈现出一种随笔点染袒露心灵的小品文似的品性。他的部分散文以博客文字示人,呈现出文化散文的特点,学者化特征十分明显,浅吟低唱,嬉笑怒骂,知识性、文学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关键词:刘峰 《品读毕节》 家乡挚念 文化反刍 生命本真
    一、家乡的挚念
    著名作家蒋巍这样写道:“读刘峰,故乡就是他永恒的主题。即使写艰难困苦,字里行间也流动着乡恋和诗意。在峰诸多小品式的散文里,几乎看不到他对家乡贫穷苦难的描述,笔触所及,尽是挚爱、美丽、清澈与温情,好像家乡藏着一个他终身追求终不得、难觅芳踪又难忘的姑娘,笔下流着绵绵的深
深的乡恋乡愁,如一壶酽茶,回味无穷。”a《草海——那一抹银灰》最早发表于《高原》。刘峰用浪漫而精致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故乡,情感浓烈,字字饱蘸着他对家乡的热爱。这篇散文的突出特是作者的表达艺术,他仿佛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勾画点染,极尽渲染之能事。首先,表现在画面美。文中这样写道:“一湾幽蓝总要变成一抹银灰,待夕阳坠向西凉山的那道围墙,蓦地将云烧红将湖水烧红,一切便静静地燃烧。”b 这是用浓墨重彩给草海定下调子。接着,文章又写道:“不用说,夏天的微风与草地带来多少温馨——那潇洒蒲草多情地撩过我的船头,荆三菱草兀自在水底世界感受阳光,如处女般矜持,白瓣红蕊的海菜花泽则大大方方地展示着素洁与雅致,水苋菜花则尽情地渲染过灿烂的金黄。更不要说温暖的冬日水面上惊起一片片水鸟。”c 在这里,各种绚烂的颜尽相表现,共同构建出一幅美丽的油画。其次,用词考究精准。写颜,作者用的是“幽蓝”“银灰”和“忧郁的柠檬”;写动作,作者用的是“淹没”“撩拨”和“远逝”;写名称,作者用的是“水苋菜花”“蒲草”和“黑颈鹤”;用形容词,作者是这样写的:“一种巨大的苍凉就漫向你笼罩你甚至淹没了你”“黑颈鹤那雄浑而嘹亮的嘎——咕——声,驱走了多少寂寞与孤独”;造句子,作者是这样写的:“一首沙哑的古歌?半幅残缺的风景画?砸碎在太阳底下的一面明镜?或是古人留给我们抑或我们留给后人的一声叹息”,“真的,故乡的好,这能是在梦中。”d 作者因为对草海爱得太深,所以字里行间处处溢出“情”来。情是行文的起点,又是终点,还是推动叙述前进的动力。景因情而生动,情因景而可信。全文流露出一股酣畅而深厚的优美情调。在《品读毕节》中,刘峰把他所生活的威宁、赫章、纳雍、大方、织金、黔西、金沙、百里杜鹃、韭菜坪、乌江源等地方一一用饱蘸感情的文化眼光扫描了一遍,如此全方位的写作,在贵
个人述职报告格式州文学史上实属罕见。刘峰本人也这样写道:“而所写的那么一点点东西,又大多与故乡有关,或说是乡愁所寄,日久越浓。早年的梦在远方,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怀旧的味道就随之而来了,便渐渐凝结成为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了,乡愁是什么呢?记得自己曾将其浓缩为两句话:乡愁是母亲的两鬓白发,是父亲的半杯浊酒。”e
    《梦回黑石头》是一篇分量颇重的长篇叙事散文。文章重在回忆作者的中学时光。刘峰采用的是平和而自然的语言。经过数十年的打磨,人生的泥泞坎坷成就了作者语言的返璞归真。回忆写到情酣时,似乎抒情已经不可避免,但他还是笔锋一带,宛转落到平实处。比如作者写到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大家开始互赠礼品,我也想给自己的“女神”安妮老师表达点什么,就买了本笔记本,还在上面题了诗,趁安妮老师不在时,悄悄放在她的办公桌上。“然后心里敲着急促的鼓点,又独自溜到后山的松林里,坐了好半天。心想,再次遇上她时,我会脸红么?其实自那以后,好几天都不敢正面去遇她,并有意绕开了。稍远地看上去,穿一件淡蓝花格子衣服,黑裤子,留着短发的她,仍是那样宁静和美丽。”作者举重若轻,他并没有承接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的思维倾向,大谈青春的懵懂和复杂的青春期意识,只是写完“心里敲鼓”之后,笔一带,转向自己的动作描写和老师的外貌描写。语言十分简洁,情感好像并无波澜,其实句子底下传达出的意思远比表层意义多得多。这篇散文的突出特点还在于作者内心情感和叙述对象的有机融合。作者开笔就写“中学就在一座山梁上,从校门这边看去,呈倒过来的‘U’型。一边是个高一些的海子,但只有雨季才有水;另一边又是深深地沉下去的海子。中间有
cneep
条河。而后山上,以马尾松为主,长了许多树,那常是我们的乐园”f。这样不动声地对校园的描写,仿佛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往事犹如卷轴,徐徐舒展开来。又比如文章最后写道:“那天自那列火车驶向远方时,从车窗外徐徐向后退去的山峦、田野、河流、桥梁、树林,似乎成了一道道如画的风景,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一首首抒情诗。我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要不是母亲的提醒,都忘了在车上还要个座位。”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自得、新奇和舒畅的心情,扑面而来,行文至此,作者的语言节奏轻快而急促,甚至还用上了排比句,与当时的心情相得益彰,又和笔下的景物紧密融合,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文化的反刍
集团经济研究    “散文尤其是其中的随笔小品等品种,不但需要修养、学识、思想,同样需要人格的智慧。有智慧的散文启人心智,既传达了真理,激发起读者的理性认识活动,又带给他们阅读的轻松与愉悦;没有智慧的散文一般来说都显得干巴枯燥、呆板滞重,而且往往伴随着思想的苍白和艺术上的平庸,这样的散文就如大锅清水汤一样寡淡乏味。”g
    刘峰对《诗经》《 楚辞》《 汉赋》、魏晋风度、唐诗、宋词、元曲和老子的文化反刍,颇具争议。作者没有置身局外,用学术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相反,他以想象为工具,亲身经历了一次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漫游。作者自称别样反刍,希冀从重温经典中得到古典文学的滋养。作
者似乎并未从中反刍新意,但是,作者反刍出来的是诗意,这是古典文学的根本。作者反刍出来的有些细节,值得记录,以资赏析。“寻爱人与寻真理,都是一样的艰难、重要而又迷人啊!”“换句话说,那个‘兮’字,一直把根须种植和延伸到今人的血脉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永远重现着屈子峨冠博带的身影,永远锻铸着屈子追求美好和忧国忧民的诗魂。在那感觉别致的粽叶里,在那香气馥郁的艾草中。”“ 虽然汉赋早已胜景不再,但其影响力却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那神女和宓妃,伴着历史的暮雨朝云,苍烟落照,依旧随汉赋款款行走于那些优美的句子里。”姜静玮这样评论这组反刍散文:“窜解汉赋,纵横交织,知识面广;寓性与情,食烟味,解读文学乃人学之真谛。条分缕析地评述唐诗,其中不乏个人之见,见解与好诗好句相映生辉!”颜若水这样评论这组反刍文字:“反刍系列自然是别样的。国学的神秘深奥在这里被咀嚼得清逸淡远,天音一般入耳来,有着启蒙或扫盲的恬适,传承文化,源远流长。”
    梁实秋在《论散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达出来。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每个人都有他的文调。文调的美纯粹是作家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h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用蝇头小利即可收买一个原本可以更加优秀的青年作家,更有甚者,把作家不读书当成一种做派,不分场合,表演自己的粗鲁和无知,这种目光的短视导致多年来黔西北文坛散文不少,但注重思想性的不多,有丰厚的学养的散文作家不多,缺乏知识分
子必需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批判意识。《品读毕节》呈现出一种学者化的散文特征,虽然作者并没有把其博客上的文化反刍系列散文收录其中,但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学养还是让读者大块朵颐。刘峰饱览诗书,兴趣广泛,取材自由,大到社会现象,小到个人的哲思,皆拿来入文,不摆架子,不故作高深,仿佛谈笑,随意而散漫,有种雅士之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三、生命的本真
    刘峰的随笔也别具特。“千万不要给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设置任何的框子和格套,让它在生活的长河里,用广阔的触角去自由探索,让它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表露出整个宇宙客体和内心中的主观世界。”i 刘峰过着雅致的文人生活,诸多随笔体现了他经营人生的志趣,他的随笔都只在博客上露面,只和博友分享,带有强烈的私密性质。因此,这类散文也最能体现作者的性灵。
    刘峰随笔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记叙性随笔。《百年石门坎》用沧桑的目光记录石门坎的历史。《我的家在天尽头,在一个山水同名的地方》追忆了马摆山马摆家的盛衰。“马摆家也绝对是那一时期的风流人物,且为那山那水的雄奇俊美骄傲和自豪过,要不就不会留下如此霸气的命名了。”这类随笔大多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片段,写人叙事是它的基本内容。但作者一旦把这些日常生活纳入主观视野,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判断,文章便体现出世态风情,有的还透露出一些生命意义的思考。《杂草丛生的季节》《 最西北的那片云》和《学驾》亦属此类。第二类是杂感类随笔,大约等同于杂文。刘峰因
为工作的缘故,不便于在媒体公开发表议论。他借助博客这种形式,得以抒发他作为一个文人内心必有的对人生杂相和社会百态的品评。《这年头该说什么话》以一个黄段子起笔,引出“这年头,说真话,领导不高兴;说假话,众又不高兴;说套话,朋友们又不高兴;不说话,自己也不高兴。结果就是,说黄话,大家都高兴”,然后,作者分别对真话、假话和套话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最后,作者感慨道:“在这年头,让你说的,你已不想说了;不让你说的,你又如鲠在喉;让你做的,人们偏就不去做;而不让做的,人们削尖脑袋,甚而是铤而走险都要去做,请问还有比这更伤脑筋的事么?”
    刘峰供职于新闻宣传部门,所以对网络媒体的作用很敏感,也很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换个角度看贵州》是反弹琵琶行文。在文中,作者别出心裁,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压在贵州身上的“大山”做出了别样的解释。“天无三日晴”,说明贵州是最好的避暑胜地;“地无三里平”,因此才有贵州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人无三分银”,因为穷,才衬托出贵州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但作者并未单一地为贵州的贫穷落后辩解,他在最后一段文字中对不思进取的“贵州精神”作了讽刺,“试想,若是连都未能震撼的人,你又能如之奈何?”文末一句,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山水与人生的三种境界》《 想出名想疯了》《 假如掐掉年头年尾》《 别拿北京来赚钱》《 有一种修养叫敬畏》《 上帝在对着网络发笑》《 饮食的错位》等文也有许多新颖的创意。
    尤其《上帝在对着网络发笑》一文,文字配图片,笑言网络中最多的东西是狗、猪和疯牛。语言之幽默,几欲令人喷饭。作者这样写道:“最好以狗的身份出现。你乐于咬人,别人也无奈。而别的狗咬
你,你也心里偷偷直乐,因为那会带来围观者,带来流量,或叫点击率,三下五下,你就做出明博,于是就跻身名流了。而你身后的那些人,也希望你们互相咬,抓打撕扯出来的东西,就是效益。土狗也会咬出藏獒的价格来,这何乐而不为呢?”这篇随笔可谓佳作,形式幽默,但深层次来看,其实很严肃,文字犀利,思想明快,但又充满了温情与善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0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散文   群峰   文化   反刍   贵州   人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