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中急救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空中急救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陈 玲,郝志梅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空中急救开始引起了社会关注,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急救具有反应迅速,覆盖范围广,运行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在大型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大于普通的地面救援。我国空中急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空中急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空中急救的基础设施,救援队伍和急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空中急救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空中急救;急救体系;急救团队【中国图书分类号】 R-1
Correspondingauthor:HAOZhimei,E-mail:******************
【Abstract 】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 air medical emergency; emergency system; emergency team
空中急救是紧急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排除交通、地形等影响,实现急救前移,节约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空中急救是在施救过程中借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载运救援物资、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把伤病员运送或转送至目标地(或医院),使被救助人脱离危险或得到医护救助的紧急救助方式。空中急救具有反应迅速、覆盖范围广、运行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在大型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远大于普通的地面救援,其未来需求将持续扩大。1 我国空中急救发展历程
我国空中急救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起步,最初由民营航空开始进行航空医疗转运业务。目前全国主要的航空医疗救援机构有国际SOS、红十字会999、金汇通航等。空中急救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2001年青岛市急救中心、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和山东海事局联合建成中国首个“120”直升机海陆空立体急
救网络。2002京飞行医疗队,2015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成立空中急救分会。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
提出启动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之后,湖北省创建“120”空中急救体系,广西省2017-09成立广西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安徽省“空中120”于2017-08开始运行。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鼓励通航企业增加专业设备,发挥其在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作用,2018年中国红十字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机队正式成立。
根据2019-01圣翔航空的报道,目前,我国经专家组确定的空中急救试点机构共计为21个城市的72家医疗机构。其中河北、辽宁、江苏和四川等地为7家,浙江和山东6家,北京和陕西5家,重庆2家。在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医疗救护专业委员会对北京首都等49家机场开展的医疗业务调查中显示,49家机场2016-2018年进行的空中急救件数分别为,1026例、980例和775例[1]。近几年主要省市的急救情况如下:截止2018-01,湖北省十堰“120”已成功开展11例。截
止到8月,安徽省“空中120”共救援13起,飞行距离共计3 770公里。截止到12月,广西共审核通过并实施直升机救援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21.02.012
作者单位:06321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通信作者:郝志梅,E-mail:******************
华大博雅
33例。
连环可解也
2 我国空中急救体系建设情况
2.1 空中急救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空中急救有效
实现的重要保障。空中急救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与运输载体
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急救过程中的设备配备情况。
我国的航空救援队伍主要由军队、警用航空、政府专业救援
队和通用航空企业共同组成。目前已建立起32支警用航空
机队,拥有50多架直升机和12个独立的警航基地(7个在
多架,8个救助飞
人[2]。到2016
个,运
[3]。
万人。
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
体素质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各项能力,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建设训练基地培训医护人员,如国际
维训练基地、医院战备训练基地等。2017年,广东省惠州市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白洋淀死鱼中医医院参与120金汇通航救援团队专门航空救援小组的急
救工作演练,共计耗时37 min,有效训练了救援队伍协作能力。
此外,有研究表明应该对居民、学生以及专业人员进行灾害
应对的医学培训[4]。
2.3 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协调 空中急救体系的建立需要到
军队、政府和民营航空公司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了倡导“政
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组织、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国
各个地区积极开展空中急救联合试点。在2012年,广东省
政府飞行服务队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试点空中120,
规定在需要实施空中急救时,由人民医院直接联系政府飞
bom表行队。2016年上海市首家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落户
瑞金医院,瑞金医院承担了“上海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
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探索构建航空救援医疗体系 [5]。
2017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
明确将“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8个具有
综合性、全局性,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统筹推进的重点建
设项目作为未来5年中的重要工作目标[6]。由此可见我国空
中急救救援体系建设在政府的宏观协调下已经展开了实际
性的工作。
3 我国空中急救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根据民航局运输司2019-04-12发
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医疗救援飞机的通航企业15家,
共有118架直升机,5架小型固定翼飞机;此外,截止2018年,
我国拥有通用机场81个,运输机场235个,救援飞机123架,
全年飞行时间为1787.31 h [7]。面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而且西部地区多山地,地貌起伏大,地质灾害频发,交通运
输体系不健全,通讯网络设备不完善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空
中急救资源尚不能满足国家需求和人民需要。在医疗器械配
备方面,机载医疗设备的欠缺迫使空中急救采取临时配备仪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器,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和救援效率降低,而且我国空中急
救基本是在普通直升机上临时配备血压计、监护仪、呼吸机
和供氧系统等,较少使用多功能转换设备。
3.2 救援专业队伍匮乏 参与空中急救的救援人员需要具
有临床基础、专业技能、航空医学知识和一些搜索营救等能
力。救援队伍专业能力的培训对能否高效地实现空中急救存
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暴露了我国在救援
专业知识培训和情景模拟培训方面不足,存在救援队伍的身
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过关,对救援环境评估不到位和医护人
员相关救援知识欠缺等问题。专业的空中急救队需要飞行机
组人员、医务人员、通信检测人员以及协调规划人员的密切
配合。我国目前专业空中急救机队数量有限,飞机驾驶员数
量增长速度较缓,而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加快组建培训
更多的空中急救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空中急救人员配置多
为医师加护士或医师加医师的组合,专业人员配置齐全的急
救队伍较少。根据民航局运输司2019-04-12发布的相关数
据显示,经过专业训练并能参与空中急救的专业人员650人
(机长177人、副驾驶183人、随机机务183人、医护人员59
人)[7] ,在大型灾害突发时,飞行机队的不足,专业人才的
匮乏,驾驶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紧缺等将是目前我国空中急救
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急救网络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可以因地
制宜调配更合适的救援队进行最有效的救援,从各个方面节
省空中急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以便
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的救助效用。虽然近年来我国空中急
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也较为迅速,但目前我国的
急救网络体系尚未完成建立。2019年开始进行省市医疗机
构的联合试点中显示,我国紧急救援呼叫中心目前覆盖大部
分省份,并未实现全国覆盖。而且各省市急救中心之间的联
动协调机制较差。例如实施空中急救时,不仅需要计算事发地点到指定医院的时间,同时需要计算申请航线,调派飞机和航前准备时间,在通航条件和航空器条件均允许情况下才能开展救援,一旦就近的急救资源不能满足时,将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网络是高效救援的 关键。
4 我国空中急救的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救援的根本,目前我国空中急救的基础设施整体有待
增加完善。另外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形交通复杂的地区等,作出合理适宜的地区建设规划,加强空中急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进行运输机场的建设,增加救援飞机的数量。在医疗设备方面,对现有的直升机装配的机械设备进行升级,多采用多功能医疗设备,节约机舱空间和救援时间。同时可以广泛应用无人驾驶直升机,一方面可以弥补我国救援直升机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救援效率。
4.2 推进救援队伍培训 空中急救一直秉承“白金十分钟”和“黄金一小时”的急救理念,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每分每秒都是急救的黄金时间。为了能够迅速及时对伤员进行急救诊断,要求空中急救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同时需要具备相关航空医学知识。
在救援队伍培训和急救人员能力的筛选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比如,日本把急救培训作为长期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和考核演练的方式进行人员的筛选。而为了有效实现空中急救,德国所有医疗主管和急诊医师参加520个小时的特殊培训。另外由于急救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便携医疗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吸引器、气管切开插管器械包等,急救人员还需要熟悉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此外,应要求参与急救的人员在医院各相关科室轮转学习,积极组织开展急救知识交流会,有助于急救人员的增加临床经验和学习各种技能操作,同时还应对急救人员进行沟通、决策、团队合作和自我情绪调节等非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4.3 完善急救网络体系 相对国外的急救网络体系我国还存在不足。应根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组织、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急救指挥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各个省市的急救中心,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急救据点,实现各个级别的相互协调配合,保障全国各个地区都具有完整的急救系统,进而形成全国性的急救网络体系。建立空中急救体系的同时,完善地面交通体系构建,如公路和铁路的融会贯通,促进地面运输网络与空中急救网络的衔接,推进直升机与目标医院的直接联系,提高空中急救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空中急救网络体系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
【参考文献】
[ 1 ] 钟 斌
华灾害
[ 2 ] 闫 鹏
考[J].
[ 3 ] 焦静波
航空报
[ 4 ] 张 冠
[J].
[ 5 ] 郝 敏
10.sh.2017.08.007.
[ 6 ] 辛军国, 赵 莉, 马 骁. 美德日俄四国空中医疗救援体系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4): 363-
368.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8.04.018.
[ 7 ] 国内最新通航企业航空医疗救护飞行情况汇总表[EB/OL].
(2019-06-15). www.ga/2019/0411/7469.html.
(2020-12-22收稿 2021-02-04 修回)
(本文编辑 徐超颖)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3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80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急救   救援   医疗   航空   建设   人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