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加强我市三种杨树溃疡病防治

对症下药、加强我市杨树三类溃疡病防治人体三维模型
随着我市速生杨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速生杨各类病虫害也相继发生和蔓延。去年不少地方杨树发生了溃疡病,今年必须严加防控,为此我们总结各地的防治经验,提出杨树三类溃疡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广大农民朋友根据各自速生杨病情特症,准确判断溃疡病类型,及时加以防治。
一、水泡型溃疡病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又称杨树溃疡病。去年各乡镇具有轻度的发生,是杨树干部和枝条上的主要病害,病株率一般30%左右,严重林分高达80%以上。
病原菌为聚生壳菌。该病多发生在杨树主干中下部,严重时也扩展到干上部和枝条。典型的溃疡斑为水泡型,即在皮层表面形成一个约1厘米大小的圆形水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这种病斑只出现于幼树和光皮树种的干、枝上。另一种病斑是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黑褐,这种病斑大多出现在粗皮树种的树干上。在春季出现的病斑,5月下旬后
产生许多黑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孢子器往往至次年才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其范围大于病斑表面。
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病势减弱,9月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但不如第1次严重。10月下旬后停止出现新病斑,进入休眠阶段,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斑内越冬。越冬病斑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潜育期10-30天。由于分生孢子成熟时期不同,成活期又长达2-3个月,且孢子萌发对温度适应性强,因此长期存在具侵染力的孢子。病害的发生呈现春-夏、夏-秋两个高峰期。不同杨树种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多数青杨树派树种及其易感病。杨树树皮含水量与发病程度有关,当树皮相对膨胀度大于80%时,比较抗病,而小于65%时易感病。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的杨树优良品种,如Ⅰ-107杨、L35杨、中菏1号杨、Ⅰ坚守与变通-69杨、Ⅰ-72杨、中林23杨等,培育健壮苗木。起苗、运苗、假植时尽量保持苗木水分,并避免机械损伤。栽植前,严格剔除有病斑的苗木。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大穴整地,灌足底水。栽植时剪去梢头及侧枝,造林后加强林分的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发病期间,用菌特净100轮道倍、11
100波尔多液、波美0.5度石硫合剂、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胂50倍液或70%甲其托布津100倍液喷洒主干。
二、大斑型溃疡病
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杨树一种危险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树的主干及枝条。
病原为杨疡壳孢菌。病原菌大多从皮孔、叶痕、修枝切口或枝杈处侵入,以此为中心形成病斑向周围扩展。病斑初期呈水渍状,黄褐,逐渐变至黑褐。在主干上病斑呈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不一,大多在水三相点瓶3-5厘米左右,最大者可达20厘米以上。病斑上生出许多扁圆形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典型的呈同心环状排列。潮湿时露出乳白短柱状的分生孢子角,逐渐变成黑褐。当病斑环绕树木的干、枝一周时,其以上部分随即枯死。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皮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在病斑处可见产生的分生孢子器,遇雨释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携带传播。正常年份4月中旬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7-8月病势减缓,9月又可见新的病斑出现,10月以后停止扩展。
健杨、八里庄杨、Ⅰ-214杨等易感病,Ⅰ-107杨、L35杨、中菏1号杨、Ⅰ-69杨、Ⅰ-72杨、中林23杨等比较抗病。一般光皮树种的感病程度重于粗皮树种,粗皮的木栓化程度较高,病菌不易侵入。日灼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树干的阳面病斑数多于阴面。
防治措施:严禁疫区病苗运入无病地区。加强苗木和林分的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的生长势。3-9月树木感病期可用药剂涂干,有效药剂有菌特净100倍液、50%多菌灵50倍液、40%福美胂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刀具论坛倍液、波美3度石硫合剂等。
三、烂皮型溃疡病
    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又称腐烂病,在各地普遍发生,为害杨树枝干,引起皮层腐烂,是杨树防护林、用材林及城乡绿化的常见病害,严重地段可引起大片杨树林死亡。
病原菌为污金黄壳囊孢菌。该病主要发生在杨树枝、干的皮部。发病初期,皮部出现不规则隆起,较软,剥皮则有淡酒精味。隆起斑块逐渐失水,随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区。病皮不断扩大,纵向发展较横向快。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许多小黑丘疹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适宜时,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橘黄细长的卷须,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角。病皮极易与木质部剥
离,病斑环树干一周时,导致树木枯死。小枝发病时无明显的溃疡斑,也无卷须状的孢子角,但可见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在病组织内常年存活生长。4-9月份形成分生孢子,5-6月产生量最多。分生孢子角在潮湿天气或雨后增多,孢子角借雨水溶开后,随风、雨、昆虫、鸟类传播,孢子萌发后通过各种伤口侵入,潜育期6-10天。病菌生长温度4-35℃,最适温度为25℃。子囊孢子6-9月形成,7月中下旬产生量最多。该病于4月上旬开始发病,5-6月是盛发期,7-8月病势缓和,10停止发展。该病的发生与杨树品种、立地条件以及冻害、日灼伤、虫害、旱害等密切相关。
魏雨琦
防治措施: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此病的根本途径。一般较抗冻、抗旱、抗虫及耐盐的杨树品种较抗病,应选用抗逆性强的杨树优良品种。育苗、造林时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四旁植树应于初冬涂白,以防冻害及日灼。对于发病树木可用化学药剂涂树干,有效药剂为菌特净100倍液、多菌灵50倍液、代森锰锌50倍液、松焦油和柴油11、波美5度石硫合剂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9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斑   分生孢子   病菌   溃疡病   防治   出现   发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