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深入解读文本

浅谈教师怎样深入解读文本
隆阳区辛街中心小学  甫莹玉
摘要: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广泛的。在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时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考验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一名简单的读者而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引领者。
关键词:文本  解读
我2012年参加工作,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很吃力,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还有许多不足,要怎样深入教材,把握课文的核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领悟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使文本.生本.教师等三方面有机统一,让教学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我一直认为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老师读书要广范,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诗词诵经,天文地理,还要学会从生活里获取知识,把知识和生活实际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相结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虽说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是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 
一、换位思考,以多种角度解读文本
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必须先有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文本解读需经历这样的多重身份,即三个身份: 
1、以一般读者身份来解读文本
教材源于作品,作品的范涛要远大于教材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解读文本,读懂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读懂作者写作的意图读懂文本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与作者相识、相知。作为读者,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沉浸到文本中,细细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细细品味。真正做到不仅了解文本在讲什么,是怎么一步一步讲清楚的,它的思路、文脉是怎样的,语言的魅力、风格、表现力在哪里,还知道文本为
什么要写,作家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读懂文本的意思;读懂作者的意思;读懂这篇文章在现代社会、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生出多元的解读,只要能从文本中到合理的依据即可。
2、以教师的身份来诠释文本
作为教师来读,就是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因此,语文教师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普通读者的读懂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教材中确定出教学凭借——要引导学生对哪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去感知、研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阅读中,我们必须聚焦作品语言,在阅读中关注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之间的组合意义,理解文本内容、作者的观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语言形式”来表现的道理,从“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中挖掘出值得学习借鉴的价值意义。
如贾老师在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时,课前大量收集了作者孙友田有关背景资料,解读了孙有田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老师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和音乐勾起每一个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在学生读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
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赶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
3、以学生的角度去看文本
学生的年龄经历,决定了他们认识很多感情他们没有体验,不能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讲的口干舌燥,他们还是一片茫然,成人的阅读和童年的阅读时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如:我在执教小学一年级课文《家》中,在课文总结的时候我插出了一张荷花塘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的说:“荷叶是荷花的家”。我原以为同学们对家的概念很了解了,但还是有个别同学还不正真理解“家”的含义,所以课堂的教学价值应体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上。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上需要教什么”“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教师还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文本解读“三重身份”强调教师从普通阅读、职业阅读到换位阅读的转化,旨在准确定位文本价值,以科学明确的教学内容来提高课堂效益。 
二、解读文本,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 
文本的解读,不应只有一种方式。就好比达芬奇画鸡蛋,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鸡蛋形状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解读方式自然有不同的结论。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如:文体论方式、社会学方式、文化学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 
北海封头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美国语文教师在解读《灰姑娘》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她从文本中竟然可以解读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但又特别温馨合理的生活感悟。例如“有亲生母亲和亲兄弟妹真是一种幸福”,例如“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平时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会吓着朋友”。特别是美国老师谈到后妈时的一段话,更是让人为之动容,她说:“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他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他们不是坏人,只是他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他们
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谅解他们”。 
这个事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解读文本,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还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分析,这样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对文本的解读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我们应当与文本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 
三、教学相长,积极反思 
课堂教学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体一同解读文本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且由于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而这个过程也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能力的提高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从而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
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网络机房两天一夜20120108
也许我们呈现的并不一定完美,但在一次次的解读.分析.研究.设计.改进中,我们教师一次次享受着研究的快乐,也一次次提升着解读文本的能力,更让我们对怎样深入文本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吴登昌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徐亚,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中国校外教育,2010
3、[美]罗伯特·默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吴勇,让文本解读充盈着生命的力量,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M], 2006年第2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9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本   学生   教师   解读   阅读   语文   教学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