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

目的 观察食管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BSC)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 研究 。结果 BS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相似的特征。但BSC癌细胞分化较低异型性较强,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表面鳞状上皮常伴发原位癌或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偶见癌巢与表面鳞状上皮基底层相连、或偶见癌巢内形成鳞状细胞,或腺管样结构,这些与ACC不同。超微结构与ACC相似,但癌细胞分化更低,胞质内可见张力原纤维是与ACC不同之处。免疫组化结果:基底细胞样成分:CK(pan)15/15、EMA 15/15、CEA 6/15、S 100 6/15、SMA 7/15阳性,显示肿瘤含有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结论 BSC是一种分化较低、侵袭性较强,有向腺样、鳞状及肌上皮细胞分化倾向,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可作为病理诊断标准,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辅助鉴别诊断。
  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Immunohistochemical,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Key wordsEsophageal NeoplasmCarcinoma BasasquamousImmunohistochemistry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既往 文献 报导混乱,常将其误诊为食管腺样囊性癌。本文收集15例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探讨其组织形态特征,明确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1 材料 收集我院2359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中符合BSC形态的15例进行研究。其中女性2例,男性13例,年龄5073岁,平均60岁。随访仅2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余均死于术后2年以内。
  1.2.1 光镜观察 石蜡包埋,HE常规切片染,经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复查。
  1.2.2 电镜观察 15BSC标本中,取5例新鲜组织,经常规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用醋酸铀及枸橼酸铅染,日本TEM 1200型透射电镜观察。
  1.2.3 免疫组化染 15BSC标本制成厚4μm的石蜡切片,以广谱角蛋白(cytokeratin, CKpan)、上皮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 100蛋白、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etin)、嗜铬粒蛋白(CgA)、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经SP法作免疫组织化学染。
  2.1 肉眼观察 15BSC氨肽素中4例位于食管下段,11例位于中段。肉眼髓质型10例,溃疡型5例,肿瘤最大径46cm,平均5cm15例肿瘤均浸润食管壁全层。
  2.2 病理组织学师宗三中 1)肿瘤为基底细胞样癌巢在上皮下浸润。癌细胞呈圆或卵圆形,形态有异型,细胞浆较少,核大,深染或染质呈细颗粒状,可见核仁,核分裂多。(2)癌细胞巢似腺样囊性癌,可呈大小不一的实性、筛状或梁索状,偶见灶性鳞状细胞或腺样结构。癌巢周围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中心可见粉刺样坏死;癌巢内外均可见红染玻璃样变。(3)肿瘤表面鳞状上皮常伴发原位癌、异型增生,或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见图13解剖。
  2.3 超微结构 癌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少,分化较低,含有少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张力原纤维。游离核糖体丰富。胞核大,圆、卵圆或不规则形,常染质丰富,异染质多少不一,可见13个核仁。在癌细胞巢中可见细胞间腺样腔隙(原始腺腔)与细胞外间隙,细胞间腔腔缘可见微绒毛,癌细胞间可见桥粒及连接复合体。细胞外间隙内含重叠基板样物。后者在癌细胞基底部和间质内亦可见到。癌细胞内未见神经分泌颗粒,见图45
  2.4 免疫组织化学 基底细胞样成分:CKEMA 15例均阳性,但EMA氰基乙酸乙酯在切片中为部分阳性,
CEA 6例阳性。阳性细胞多在癌巢中心部而外周细胞阴性。S 100 6例阳性,呈核浆型染,SMA 7例阳性,为胞膜或伴浆型染,vimetinCgANSE均阴性;鳞状细胞癌CKEMA 15例皆阳性,CEA 5例阳性,S 100SMAvimetinCgANSE皆阴性,见图6
  由于食管BSC病理形态与涎腺ACC有很多相似之处,既往对其认识不够明确,在WHO食管肿瘤组织学分型中亦未被提出[1],致使 文献 报道混乱。但近年有关报导已渐明确,发现许多食管ACC的报道实际皆为BSC。食管BSC确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实体,其生物学行为比ACC侵袭性强,病理形态符合Wain 1986年提出的发生在上呼吸道的BSC2]。食管BSC少见,本组在2359例食管癌中发现15例,占0.64%。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食管中段。15例肿瘤均侵及食管壁全层。本组观察BSC病理组织学确有许多与涎腺ACC相似的特征,肿瘤主要由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实性、筛状癌巢或梁索在表面上皮下浸润,癌巢中心可见粉刺样坏死,癌巢内外均可见红染玻璃样变物。这些与ACC尤其在实性型中都很相似,但发现BSCACC癌细胞分化低,异型性强,核分裂相多,癌巢周围常见癌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癌瘤表面鳞状上皮常见原位癌或是表浅浸润性癌,少数病例表面上皮无癌而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偶见基底细胞癌巢中有少许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分化,这些都与ACC不同。本组资料发现电镜下癌细胞分化较低,胞质内细胞器贫乏,在
癌巢中可见披覆微绒毛的细胞间腔,并见桥粒及连接复合体,这些都是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但同时在胞质内又有张力原纤维,说明它与ACC不同,具有鳞状细胞分化的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有的作者报导基底细胞样成分对CEAEMA染阴性[3]。另外有的作者报导基底细胞样成分对CEASMA染皆阴性[4],他们不但否定肿瘤内含有分泌性腺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亦否定了肌上皮细胞的存在,而认为BSC主要存在基底样和鳞状细胞癌两种肿瘤成分。本组在免疫组织化学中有不同的结果,显示出CEA6/15)、EMA温室气体排放15/15)阳性,且CEA阳性细胞分布在癌巢中心,结合电镜所见,表示为分泌性腺上皮细胞特点;同时SMA7/15)、S 1006/15)阳性。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部分,表现为肌上皮细胞特点。文献有报道提出该肿瘤是来源于食管粘液腺末端闰管发生的ACC56]。亦有报道基底细胞样成分CK19阳性与正常鳞状上皮基底细胞CK19阳性表达一致[3]。本 研究 未发现肿瘤与粘液腺导管有关,却发现个别病例基底细胞样成分与表面上皮基底细胞相延续。据本组病理组织学、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作者同意部分文献作者意见[37 10],认为食管BSC来源于鳞状上皮基底细胞中幼稚的多潜能干细胞,它具有向腺上皮、鳞状上皮、肌上皮细胞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该肿瘤为一种分化较低(分化不明)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因其侵袭能力较一般食管鳞状细胞癌和AC
C强,而又低于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4],因此鉴别诊断颇为重要。在鉴别诊断中,除ACC外,其他如低分化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等亦偶混淆,但根据本癌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合临床即可作出正确诊断。利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可进一步辅助鉴别诊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7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鳞状   基底   肿瘤   上皮   癌细胞   病理   食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