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不仅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持续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
  (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支出重点的转移上。
  1.生存型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总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占比不断减小,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逐渐增加。从城镇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和%提高到21%和%。从农村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2006年的%,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和%提高到%和%。 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跨过2 000美元大关,在这一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的特点是实物消费比重逐渐降低,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2006年
城镇居民全部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 441元,比上年增长%,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提高到%,提高个百分点。 三次消费升级持续时间短,转换速度快。从普及时间看,我国家电产品的消费仅用近10年时间就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这一跨越主要与居民购买力增强和消费升级加快有关。从升级的购买力强弱看,每一次升级所实现的购买力水平均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从几十元、千元和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级消费转变。
  (二)新型消费品销售快速增长。近年来,拉动社会消费总额快速增长的商品,也就是居民消费中扩张最快的一些新兴商品,主要集中在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文化消费。2002—2006年,在全国商品零售中,年均增速最快是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音像器材类(%)和金银珠宝类(%)。2006年,对零售额贡献率最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和食品饮料烟酒类(%)。一些新型高科技产品已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三)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不同购买力消费阶层。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体呈金字塔状分布,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5%以下,达到发达国家
的水平,所进行的消费是一种富裕型消费。处于金字塔中部的中等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在38%左右。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其消费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数量追求型向质量追求型转变。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低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达47%左右。
  (四)国际化特征明显。加入WTO后,我国商品市场逐渐全面开放,居民消费渐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加,消费档次提高。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食品进口额达1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倍,饮料及烟草类进口额亿美元,增长倍。一些高档商品进口量大增,2006年全国小轿车进口量比上年增幅达54%,彩电增长倍,手持电话机增长倍,空气调节器增长%。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表明居民消费已渐趋国际化,消费档次快速提升。
  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市场所占份额不匹配,农村市场的贡献率偏低。1995年,城市与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5%和45%,相差10个百分点,2001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个百分点,而到2006年为35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从消费总量看,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倍,但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的%。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
有%,2006年也仅为%。从消费结构看,2006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属小康水平,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属温饱水平,其消费支出仍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二)消费差距拉大,使潜在市场难以充分扩张。我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拉大,会降低居民的消费倾向。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并发生消费断层。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已达台、台和台,而农村居民只有台、台和43台。这些家电产品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一些新兴产品面市不久就出现滞销,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张受到结构性供求矛盾的抑制。由于不同收入者的需求偏好和消费倾向不同,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分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当一部分人已将消费聚焦于几万元的商品时,另一部分人则可能还停留在几百元或几千元左右的消费品上,而介于几千元到几万元间的商品则少有人问津。这种市场需求链与产业供应链的不衔接,会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高,优化产业结构难度加大。
  (三)不同消费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反差强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产业间、地区间及不同社会体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收入差距又导致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分化。这种分
爱森斯坦化使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高收入体难以成为经济的主要消费力量。2006年,城乡高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和倍,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和倍。这一体主要关注消费的质量、消费方式个性化和现代化,物质消费讲求高质、品牌、时尚和个性,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重点和热点。但这些消费所占比重过小,并不能解决我国目前消费需求结构性不足的问题。中等收入阶层需求潜力大,但缺乏相应的购买力。这一阶层的基本消费需求已满足,消费行为较理性,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生存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对消费品注重质量和款式,讲究消费品位,但不盲目追求名牌;喜欢家居布置,衣着追求时尚。低收入体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低收入体主要是城镇的下岗失业者和大部分农民,虽然近年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仍属于较贫困阶层。其收入状况决定其消费行为较谨慎,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虽有愿望和要求,但往往力不从心。这一体的消费潜力大,由于收入水平低,制约了潜在消费的实现,因而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对促进消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后藤美帆  (四)消费品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在城乡市场均
有不同表现。在农村,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也追求个性化、实用性的消费品,但面向整个农村市场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并没有实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加之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农民购买力不强,相对城市而言,获利较少,不少生产厂家都将眼光放在城市,而放弃了广大农村市场。在城市,供需间也出现断层。以住房为例,开发商注重高档及其他外在追求,忽视了大多数的中低消费体,加之住房价格居高不下,面向少数高收入者的住房数量多,经济适用房数量少,布局位置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工薪阶层只能望房兴叹。因而,市场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变化,成为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一大难点。
  三、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一)努力扩大中等收入体。扩大中等收入体的比重,一方面具有大众示范和激励效应,有利于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众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致富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既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国民消费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增长。
  1.努力扩大城市就业门路,鼓励个人创业。在城市,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七十七国集团
欧洲见闻录的就业岗位。目前,服务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当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时,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才可能有较大提高。对新兴服务业,要加强规范化管理,使之健康成长。鼓励个人创业,在办执照、验资、用房、雇员等方面给予方便。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从资金、用地用房、招聘专业人员、创建名牌等方面给予切实帮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为低收入者、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 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一方面,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在5~10年内让2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大部分进入城市。为此,必须拆除进城“门槛”,给进城农民以市民待遇。同时,要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城市就业、落户、创业。另一方面,在农村发展“企业+农户”、合作社、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承包建筑工程、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使一部分农民在农村也能成为中等收入者。 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应由政府或企业提供免费或半自费半补贴的各种技能培训,让受过培训的人能持证上岗,既可解决技工短缺问题,还能大幅度提高工资收入。
  (二)缩小贫富差距,减少低收入人
促进就业法  1.发挥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调节功能。政府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途径来调节收入。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体。通过收入再分配,
光海君
不仅能抑制高收入体的膨胀,而且能使低收入体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中等收入体。 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适时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优抚待遇等,切实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要解决普通劳动者就业问题,通过提高最低收入者的就业能力来增加收入,促使其中一部分最低收入者进入到中低收入体之中。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三)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体的消费需求,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化经营,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70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费   收入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