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错项回放

文化常识练习回放
以下文化常识都有错误,请出并纠正。
1.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2.《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嚆矢4.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6.“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7.“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学士。
9.“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0.旬假:唐代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11.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12.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13.“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14.“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15 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16.“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
17.“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候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18、易服:更改服饰器物的颜。《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改为水德(崇尚黑)。
19.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20.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21.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赞普,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呼。
22.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23.大理,即大理寺,封建时代掌管刑狱,审核刑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的机构。24.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25.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26.乡试,是科举时代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27.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28.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29.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
30.“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31.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32.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33.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34、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35.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36.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
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37.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
阿拉蕾眼镜38.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
39.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
40.“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41.言官,是封建官僚机构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察考核各级官吏,劝谏君主的过失。
42.“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43、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44.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
45.“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46.“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
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7.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48.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49.“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50.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51.执事:指办事的官员。窃:私下里。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52.“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53.唐代习
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一郎就是以行第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5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喜悦;羽,声调激愤。
55.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56、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57.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58.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59.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60.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61、“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62、“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63、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
64、前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
65、“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66.“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67、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68、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69.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70、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71、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72、“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73、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74、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75、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76、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77、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78、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79、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80、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81、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82、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83、庠序,古代办学条件较好、资质齐全、学习秩序好的地方学校。
84、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科举考试在明朝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85、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86、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
87、《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作品以简朴的
语言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88、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原文: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
..,共研席。)
89、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原文:恪以
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
..为长者。)
90、江都:江都是扬州的古称,扬州又可称广陵、江都、维扬、金陵。
91、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相同。
92、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原文:
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
..,给征南诸军。)
93.丁税:又叫身丁税,指封建时代政府按人头征税的赋税制度,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
94、“戊申”,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用来纪年,但是不可以纪月、纪时。
唾液淀粉酶
95、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段后“致仕”也是这个意思,此外还有“告老、解褐”等词。
96、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97、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子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性善论思想”。(木铎①.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②以喻宣扬教化的人。)
98、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99、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100、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参考答案:
1.“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3.“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4.“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劳动政策
5.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6.“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7.“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8.“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9.“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故选B。
10.“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错误。应是“十天休息一天”。旬假,是唐、宋官员十日一休的惯例,这种假称“旬假”。
雷可德
11.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12.“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13.“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说法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14.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15.“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解释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16.“刺史……官阶高于郡守”错误,刺史的官阶应该低于郡守。
17.“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
18.“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改为水德(崇尚黑)”说法错误,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是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改为土德(崇尚黄)。19.“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错误,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0.“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21.“匈奴君主被称‘赞普’”错误,赞普,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匈奴君主被称“单于”。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6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错误   中国   官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