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连云港新闻综合频道
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
(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
(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
(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
(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二、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2、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
(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
(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得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判定公式】:设分别表示A、B两国生产X、Y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当:时,A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低于B国,B国生产Y的机会成本低于A国。则A国生产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Y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4、理论的贡献
【贡献】:说明了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借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5、理论的不足之处
(1)该理论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2)该理论采用的是静态分析的方法,没有考虑动态发展变化的问题
(3)没有考虑需求因素
三、相互需求理论
1、理论提出者:约翰*穆勒
2、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介于二者之间)
(2)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
(3)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原来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越接近本国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就越少。
3、理论意义:探讨了均衡国际贸易价格的决定问题,补充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要素禀赋与H-O模型
1、要素禀赋与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K和L)的相对比例
(2)劳动丰裕与资本丰裕(针对国家):假设有A、B两个国家,分别拥有资本(K)、劳动(L)两种要素,同一种要素两国的拥有量不同。如果,则A国是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型国家,而B国则是劳动稀缺、资本丰裕型国家。
(3)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投入的两种要素的相对比例
(4)资本密集和要素密集(针对产品):假设使用K和L两种生产要素生产X和Y两种产品,如果,则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要素禀赋论(H-O模型)
(1)理论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俄林
(2)理论基本假设
[1] 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同质的产品和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各国初始的要素禀赋水平是既定的,彼此各不相同。
[2] 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3] 两种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4]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5] 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存在规模经济
[6] 产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不受政策限制,运输成本为零
(3)理论主要内容(H-O定理):需求条件相同时,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
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理论意义:为不同国家进行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界资源的应用。同时也为分析贸易的福利效应奠定了框架基础,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
1、斯托尔珀(po,第二声)—萨缪尔森定理
(1)定理: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也都如此。
(2)意义:自由贸易总体上可以改善一国福利水平,但是对国内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不同。一部分人福利改善,另一部分人福利恶化,这是一国不同的社会体对同一贸易政策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原因。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1)定理:在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假定前提下,自由贸易倾向于使产品价格均等化。
(2)首次证明者:萨缪尔森
内燃机学报(3)妨碍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
[1] 生产要素是非同质的  [2] 国家之间产品价格存在差异  [3] 不同国家技术不同
(4)定理意义
[1] 自由贸易会缩小两国报酬的差距,这一点增加了一国政策选择的余地人因
[2]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丰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实际上间接地出口了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了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
[3] 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不必向外移民或者输出劳动力来提高工资水平,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能够提高本国的工资水平,减少与外国的收入差距。
三、里昂惕(ti,第四声)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
【内容】:美国是一个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本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却经过调查得出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解释
(1)需求偏好的作用。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需求因素影响一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强烈的需求偏好可以使一国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即需求逆转。
(2)贸易壁垒的作用。贸易壁垒使H-O理论所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因为不是自由贸易。
(3)生产要素的分类。实际生产中投入的要素有许多无法归入资本和劳动。如果把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劳动力分解为人力资本加非熟练劳动力,将人力资本量化后加入物质资本作为
总资本投入,再计算进出口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会显著提高,里昂惕夫之谜消失。
(4)要素密集度逆转。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有可能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即在一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一国却是资本密集型。
3、意义:引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界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实践的反思,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1、技术差距论
(1)理论提出者:波斯纳
(2)理论主要内容:技术创新造成的国内外技术差距是国际贸易的原因
【主要内容】: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模仿后,这种比较优势消失,贸易结束。
(3)理论的经验研究范例
[1] 戈登*道格拉斯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电影业的出口模式
[2] 盖瑞*胡佛鲍尔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理论提出者:弗农
(2)理论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成熟、销售下降、衰亡期)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东海小哨兵二、产业内贸易理论(格鲁贝尔;劳埃德)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1)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在同一产业部门内同类产品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从统计的角度上来讲,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2)理论动因/理论解释:
[1] 产品差别  [2] 规模经济  [3] 需求重叠
小摄影师教学实录
1、产品差别
水平差异&垂直差异
2、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品的增加而递减。
(2)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
[1] 内部规模经济    [2] 外部规模经济(根源)
补充: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代表人物; 美)保罗克曼和(以列)埃尔汉南赫尔普曼
2、代表作品:1985《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
3、内容: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坎姆模型 1964*
(2)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
3、重叠需求理论 
金长城国际广告(1)理论提出者:林德
(2)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产品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之上
(1)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向与规模 由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 决定。
(2)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潜在的贸易就越密集。
(3)与要素禀赋论之间的差别:要素禀赋论更适合解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更适合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差异产品的产业间贸易。
(4)产业内贸易指数
[1] 公式:,其中B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 公式含义:当B=0时,说明一个国家这种产业只有进口或出口,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
            当B=1时,说明这种产业的产品出口与进口相等,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
【注】:B值的大小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产业越处于有利地位,但能反应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程度。B越大,参与性越强。
(5)评价:
[1]从需求角度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6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要素   生产   理论   产品   国家   贸易   出口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