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了解
1. 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转⼝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所从事的把商品从⽣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类的交换产⽣了分⼯,分⼯可以提⾼劳动⽣产率。②国际分⼯的基础是⼀个国家
所拥有的⾃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的绝对优势进⾏分⼯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劳动⽣产率得到极⼤的提⾼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
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贸易的部分原因,也⾸次论证了贸易双⽅都
可以从国际分⼯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法解释绝
知网股东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较成本理论⼤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产那些利益较⼤或不利较⼩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较成本原理进⾏⽣产的国际分⼯,可以提⾼资
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内的消费⽔平也提
⾼了;③按⽐较成本原理进⾏贸易分⼯,能节约双⽅的社会劳动。
⽐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1)经济发展⽔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
家分⼯中获得利益;(2)价值规律的作⽤,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了重⼤变化;(3)通过国际分⼯⽽使双⽅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2)未能揭⽰出国际分⼯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种静态分析;(3)忽视了国际分⼯中⽣产关系的作⽤
4.新要素理论(p72):①技术要素说②⼈⼒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命周期理论:(p76)弗农提出。(1)新⽣期(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降期(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p79)⼀国既出⼝同时⼜进⼝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产过程中使⽤相似的要素投⼊。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种⼯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产品,⾸先是⼀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国到市场,因⽽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提出结论:在由⽐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率上、下限(即两国两种商
品各⾃的国内交换⽐率)内,实际的、唯⼀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交易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率;相反,如果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率。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8.⾮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的有效性
9:“⾃动”出⼝配额制:是指出⼝国家或地区在进⼝国的要求和压⼒下,⾃⼰规定在某⼀时
期内(⼀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动控制出⼝,超过配额即禁⽌出⼝。
10.经济特区:是⼀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分为:①⾃由港②⾃由贸易区:划在关境以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由进出⼝的地区,⼀般设在⼀个港⼝的港区或邻近港⼝的地区。③出⼝加⼯区:它是专门为⽣产出⼝产品⽽开辟的加⼯制造区域。④综合性经济特区⑤保税区⑥⾃由边境区⑦过境区
11.最惠国待遇原则:是缔约国⼀⽅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必须同样给予对⽅。
国民待遇原则:缔约国⼀⽅保证缔约国另⼀⽅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受与本国公民
、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2.贸易差额:在⼀定时期内(通常为⼀年),⼀个国家的出⼝总值与进⼝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如果出⼝值⼤于进⼝值,就是存在出超,贸易顺差;反之,若是进⼝值⼤于出⼝值,称为⼊超,贸易逆差。
(⼆)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系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总额中的⽐重来表⽰。
国际贸易地理⽅向:国际贸易地理⽅向⼜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它们的出⼝贸易额占世界出⼝贸易总额的⽐重来表⽰。
对外贸易依存度:⼜称贸易系数,指⼀国在⼀定时期内进出⼝贸易总额在其国内⽣产总值GDP或GNP中所占的⽐重,它表明⼀国国民经济对进出⼝贸易依赖程度,同时也表明对外
国进⼝A t 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出⼝商品与进⼝商品的交换⽐率,或者说出⼝价格与进⼝价格之间的⽐率,故⼜称为交换⽐价。
最惠国税:适⽤于与该国签订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的商品。反补贴税:是指对进⼝商品使⽤的⼀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的影响,从⽽保护进⼝国的制造商。
反倾销税:是对实⾏倾销的进⼝商品所征收的⼀种进⼝附加税。其⽬的在于抵消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和国内市场。
特惠关税:是指某⼀国家或者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商品或⼀部分商品在关税⽅⾯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普遍优惠税:它是发达⼯业国家对来⾃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三)重要或者论述题。、
1.技术差距论:波斯纳提出。
核⼼观点:当⼀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能够模仿⽣产从⽽减少进⼝才消失,⽽创
技术差距。
A国为技术创新国,B国为模仿国。t0-t1为需求滞后阶段,B国对新产品没有需求,。过了t1,B国模仿A国消费,A国出⼝、B国进⼝新产品,且需求量逐渐增加。t2是由于新技术的扩散,B国掌握新技术并开始模仿⽣产,此时,A国的出⼝最⼤。过了t2,随着B国⽣产的增加,A国⽣产和出⼝开始下降,到达t3时,技术差距消失。模仿滞后:从技术差距产⽣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的全过程;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时期:
反应滞后:技术创新国家开始⽣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产新产品的时间;前期为需求滞后:
需求滞后:创新国开始⽣产到出⼝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其他国家开始⽣产新产品到其进⼝为零的时间。
①⼀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市场⽅⾯占优势,当⼀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技术之前产⽣了技术领先优势,可出⼝技术领先产品;(需求滞后,反应滞后)
②当⼀国的创新技术为外国所模仿时,,外国可⾃⾏⽣产⽽减少进⼝,创新国逐渐失去出⼝市场,技术差距⽽产⽣的国际贸易逐渐缩⼩;(掌握滞后)
③新技术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贸易将持续到模仿国能够⽣产出满⾜其全部需求为⽌。(掌握滞后)
2.⽣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与学⽣俄林提出。
基本内容:假定各国的劳动⽣产率是⼀样的,此时产⽣⽐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①各个国家⽣产要素禀赋⽐率的不同;各国都⽣产密集使⽤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产要素的商品以供出⼝;②⽣产各种商品所使⽤的各种⽣产要素的组合或⽐例不同,即商品⽣产的要素密集度。⼀国如果对⽣产要素进⾏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的⽣产中多⽤价格低廉的⽣产要
素,就能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较成本优势。
国际贸易以要素丰裕度的不同为基础,各国都倾向于⽣产其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并出⼝,进⼝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这样形成的国际贸易的结果是各国能够更有效地利⽤各种⽣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
国际贸易对⽣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假设:⼀国⽣产两种商品,使⽤两种⽣产要素,每⼀种商品都不是⽣产另⼀种商品的投⼊物;有竞争;⽣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产要素都得到充分使⽤;⼀种商品是⼟地密集型的,另⼀种
是劳动密集型的,不论有⽆贸易都是如此;两种⽣产要素在各部门是流动的;定理: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由贸易,毫⽆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业中密集使⽤的⽣产要读的报酬提⾼,⽽使在价格下跌的⾏业中密集使⽤的⽣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最终实现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且会使⽣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都能获得同样的⼯资率,所有的⼟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①与古典学说相⽐较,更全⾯和深⼊地研究了国际贸易的产⽣和发展;
②它强调了⽣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③从供给⼊⼿分析问题,⽅法上更合理、科学。不⾜:①与现实不符,尤其是⼆战后的贸易格局与从理论中得出的结论不⼀致。②忽视了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③没有考虑国际⽣产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3.⾥昂惕夫之谜:⾥昂惕夫投⼊-产出分析法
解释:(⼀)⽣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按照⽣产要素禀赋理论,某种商品总是以某种要素密集型的⽅法⽣产的,但是这种观点不⼀定正确,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产,所密集使⽤的⽣产要素可能不同。在某个国家⽣产可能密集使⽤劳动,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另
外⼀个国家⽣产可能密集使⽤资本,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同⼀种商品的⽣产可以存在要素密集度的变换。只要贸易双⽅有⼀⽅存在要素密集度变换这种情况,其中⼀国就必然存在⾥昂惕夫之谜。
(⼆)要素⾮同质论:⽣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的每⼀种⽣产要素本⾝都是同⼀的,没有任何差异,然⽽实际上并⾮如此。各国的⽣产要素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出现进⼝资本型产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在于美国⼯⼈具有⽐其他国家⼯⼈更熟练的技术和更⾼的劳动⽣产率。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情况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三)贸易壁垒说:该学说认为⾥昂惕夫之谜其实是由美国及外国的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因为美国如果对雇佣⼤量不熟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话,势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进⼝,⽽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外国如果也采取相反措施,为了保护本国⼯业的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进⾏贸易保护,那么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就难以进⼊外国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出⼝。
(四)需求偏向论:该理论以国内的需求结构来解释⾥昂惕夫之谜。由于各国国内需求不同,可能出⼝在成本上并不完全占优势的产品,⽽进⼝在成本上处于优势的产品。因为⼀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如果国内需求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其贸易结构就有可能是出⼝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资本密集型产品。
(五)⾃然资源论:⾥昂惕夫的计算局限与资本和劳动两种⽣产要素,没有考虑⾃然资源这⼀⽣产要素的作⽤。美国进⼝竞争⼯业之所以是资本密集型的⼀个原因就是美国是⼤量矿产和⽊材的进⼝国。这些产品不仅使⽤⼤量⾃然资源,⽽且还使⽤⼤量资本。在出⼝⽅⾯,美国出⼝的农产品碰巧相对说是使⽤⼤量劳动⼒和⼟地的。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提出。
要素条件与国家竞争优势:①⼀个国家如果拥有对某⼀产业⼗分重要的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质量要素禀赋,该国的公司就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优势。②要素包括⼈⼒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③要素根据产⽣机制和所起作⽤,分为基本要素和推进要素。④要素根据其作⽤和专门性⼜分为⼀般要素和专门要素。
国内需求与国家竞争优势:国内需求直接影响⼀国公司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作⽤表现在三个⽅⾯:(1)⽼练、挑剔的买主有助于产品⾼标准的建⽴;(2)前瞻性的买⽅需求有助于国内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3)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及独⽴的买主数量会对⼀国竞争优势产⽣影响。
相关产业、⽀撑产业与国家竞争优势:①相关产业对某⼀产业的促进作⽤表现在,可以促进有关产业的创新;另外,由于营销渠道和服务的共享,相关产业的国际成功还可带动有关产业的国际成功,使有关产业在⽣产初期便能打开国际市场。②⽀撑产业对下游产业的促进作⽤在于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后者的⽣产成本,并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其创新。
公司结构、战略和竞争与国家竞争优势:①波特认为,现实经济⽣活中,公司有各⾃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和竞争⽬标。②强⼤的本国竞争对⼿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产⽣并长久保持的最强有⼒的刺激。③波特反对“国内竞争是⼀种浪费”的传统观念,认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损失⼀些资源,但长远看则利⼤于弊。质量流量计气体
机遇、政府作⽤与国家竞争优势:①机遇的作⽤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发展的正常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丧失竞争优势,落后国家的公司则可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并后来居上。②政府的作⽤在于可以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从⽽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5.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地运⽤补贴或出⼝⿎励等措施,对那些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本国⼚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商转移给本国⼚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的国际市场的战略地位。
(1)补贴促进出⼝论:由布兰德和斯潘塞提出,认为,⼀国政府可以运⽤补贴⼿段,使本国⼚商在国际市场上相⽐国外竞争对⼿有更⾼的战略地位,其根本⽬的在于将利润从国外⼚商转移给本国⼚商,促进本国的出⼝。(p203 图分析。)
没有补贴的损益图(万美元)欧洲政府给予空中客车补贴时的损益图(万美元)
(2)关税抽取租⾦论: 由布兰德和斯潘塞提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国外垄断⼚商的定价⾼于边际成本,存在着“租”。因此进⼝国政府可以运⽤关税抽取国外⼚商的超额垄断利润。如果本国没有潜在的企业进⼊该产业,那么征收关税只能带来本国消费者福利的降低。如果本国的潜在⼚商进⼊该产业,那么将会对外商形成威胁,使其为维持产品的竞争⼒,国际刑警组织
波⾳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波⾳公司空中客车公司
不得不在进⼝国征收关税时降低价格,否则只能减少出⼝量。若国外垄断⼚商选择降低价格,则其获得的“租”将减少,也就是关税抽取了租⾦;若国外垄断⼚商选择减少出⼝量,则相当于让出了部分市场,国内⼚商就会进⼊该产业,达到扶植该产业的⽬的。
(3)以进⼝保护促进出⼝论:①由克曼提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受保护的国内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上扩⼤⽣产并获得规模收益。②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从⽽使得本国⼚商在缺乏保护的竞争对⼿的市场上以及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增强,出⼝也相应扩张。
(4)外部经济论:该论点认为,国内⼚商可以通过同⼀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商的技术外溢获得效率的提⾼;或者⼚商从同⼀产业或相关产业⼚商的聚集、⾏业规模的扩⼤中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由于某些产业或⼚商能产⽣巨⼤的外部经济效应,因此⼚商不能独享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再加上投资风险⼤,所以投资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6.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个国家为了进⼝⼀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定量的商品,曲线本⾝是由⼀个国家的供给(出⼝)、需求(进⼝)曲线合成的,即对应某⼀进⼝量愿意提供出⼝量的轨迹,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均衡交汇点,即为国际商品交换⽐率(国际价格)。(图⽚分析p141-143)
7.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的情况,当⼀国由于某种动因(⼀般
总是单⼀要素供给的极⼤增长)使传统出⼝商品的出⼝规模极⼤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且导致该国福利⽔平绝对下降。
高斯烟羽模型产⽣条件:①该国是国际贸易含义上
的⼤国,即它的出⼝量已占有世界该
种初级产品出⼝量的相当⼤的⽐重,
以⾄于它的出⼝进⼀步扩⼤将导致
世界市场出现供⼤于求的情况,价格
将⼤幅度下跌;②世界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因价格下降⽽极⼤地增加进⼝量;③该国具有单
⼀经济的性质,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的出⼝来促进经济发展。
8.关税对贸易⼩国的经济效应:假定进⼝国是个贸易⼩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量占世界
进⼝量的很⼩⼀部分。经济效应:①消费效应②⽣
产效应③贸易效应④财政收⼊效应⑤收⼊再分配
效应
如果A国对进⼝商品征收关税,每单位进⼝商品课以p1p2的关税,商品Y在A国的价格将从op1⾼到op2,关税的征收对A国产⽣如下影响:(1)消费效应:A国对商品Y的消费量减少,意味着征税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失。⼀⽅⾯要对每单位商品Y⽀付更⾼的价格,另⼀⽅⾯会因进⼝商品的价格提⾼⽽减少对进⼝商品Y的需求,并转向购买本国同类商品,从⽽引起国内同类商品价格提⾼。其结果表现为价格上涨及消费量减少使国内消费者剩余由征税前的ABp1减为AEp2,即征税使国内消费者蒙受了经济利益的损失。(2)保护效应:A国对商品Y的供给量增加。意味着关税对
本国⼯业起到了保护作⽤。由于进⼝商品价格提⾼,国内消费者转向购买本国同类商品,使其商品价格上升,结果国内⽣产者的利润也⽐征税前增加了,⽣产者的净得利润为R 。(3)税收效应:对进⼝商品征税会使政府财政收⼊增加,这项收⼊即关税总额等于每单位商品征收的税与进⼝商品数量的乘积,即T ⾯积。这⼀部分关税实际上是从消费者转移到政府⼿中的收⼊。(4)净经济效应:从以上分析得知,征税造成消费者的利益损失显然⼤于政府与⽣产者获得利益,即⼀国征收关税所造成的净损失。其中W 是由于消费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也就是q1q2数量商品的资源背闲置。⾯积C 是由于数量为q1’q2’的商品在征税前由效率⾼的国外⽣产者⽣产,⽽征税后改由低效率的国内⽣产者⽣产,成本增加造成资源低效率配置的损失;
9.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附加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来⽣产该商品的进⼝投⼊品成本。
设最终产品A 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为V ,征收关税以后的附加价值增加到V ’,那么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g 为
结论:当最终产品名义税率⼀定时,对所需的原材料等中间投⼊品征收的名义税率越低,则最终产品名义税率的保护作⽤就越⼤。因此,如果要对某种产业实⾏保护,不仅要考虑对该产业最终产品的关税率,⽽且要把整个关税结构与该产业的⽣产结构结合起来考虑,再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基于有效保护率的考虑,⼯业发达国家常常采⽤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对原料进⼝⼏乎完全免税,对半制成品征收适度关税,但对制成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征收较⾼关税。
10.外汇管制:是指国家根据⼀定法令,对外汇买卖所实⾏的限制性措施。有①数量型外汇
'V V g V
-=
管制②成本性外汇管制③混合型外汇管制
进⼝配额:是⼀国政府在⼀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数量或⾦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由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①全球配额,即不限定进⼝国别或地区、对于来⾃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进⼝商品⼀律适⽤的配额。②国别配额即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国别配额有⾃主配额和协议配额之分。
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对在⼀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商品则征收较⾼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
配额的经济效应:
①在封闭条件下,E为国内供求均衡
点。⾃由贸易条件下该贸易⼩国⾯对
的是具有⽆穷弹性的X商品的供给曲
线AB线,其国内⽣产、消费及进⼝数量与前⾯相似。
②如果该国对X商品的进⼝实⾏配额限制,规定只允许进⼝Q2 Q4数量的X商品。则此时该国X商品的供给曲线就会变为S’X。在国际市场价格OA之上,不管价格如何变化,总是在国内供给的基础上加⼀个固定的进⼝量。这时国内市场的均衡点变为H,价格为OG。在此价格⽔平上,该国消费OQ4,进⼝Q2Q4,其余由国内⽣产。这样,国内消费减少Q4Q5,国内⽣产得到保护⽽增加的产量为Q1Q2,进⼝减少Q1Q2+Q4Q5,配额持有者收⼊为⾯积c.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5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商品   要素   产品   贸易   国家   关税   竞争   产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