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株甘蔗根际固氮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检测

六株甘蔗根际固氮细菌的鉴定及其
促生特性检测
杨建波 彭鑫华
(广西百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 533000)
摘 要:为更多地发掘甘蔗联合固氮微生物资源,从甘蔗根际土壤分离出6株固氮细菌,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 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关系,并进一步检测其促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的结果,可初步认定6个固氮细菌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且都具有分泌IAA 和溶磷、解钾的促生特性,其中41、43、44、45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42和46号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这一研究结果为甘蔗固氮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固氮细菌;分类鉴定;促生特性
在甘蔗生产过程中,高氮肥的投入虽然可以为实现增产提供帮助,但同时也增加了甘蔗的生产成本,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容易导致病虫害加剧,造成环境污染(沈世华和荆玉祥,2003)。这些弊端不仅会影响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降低我国蔗糖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地方财政和蔗农脱贫致富造成不利影响(邢永秀等,2010)。充分挖掘生物固氮的潜能,能够有效的
减少甘蔗生产过程中氮肥的施用量。生物固氮既可以为甘蔗生长提供所需的氮素,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张洪彬,2016)。因此,从不同生境下的甘蔗根际分离固氮细菌,通过形态学、16S rDNA 序列比对等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检测供试菌株分泌IAA、溶磷解钾等生物活性筛选拥有促生潜力的优质菌株,可为进一步挖掘生物固氮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六株分离自甘蔗根际的固氮细菌,编号41、42、43、44、45、46。1.2 试验方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1.2.1 菌株活化及革兰氏染检测(胡春锦等,2012)。固氮菌接种于D öbereiner 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活化,28℃恒温培养12~24 h 后观察单菌落特征,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并观察。
1.2.2 16S rDNA 基因序列的扩增。参照周发俊的方法(周发俊,2009)进行供试菌株的16S rDNA 基因序列的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参照凝胶DNA 回收试剂盒(杭州新景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的说明书。1.2.3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康贻军等,2010;薛庆中,2012)。将测序得到的目的序列在NCBI 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下载参考序列,再用DNAMAN 7.0生物软件建立系统进化树。
1.2.4 分泌植物生长素测定。采用Salkowsk 比法检测6株供试固氮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张洪彬,2016)。
1.2.5 溶磷、溶钾能力定性试验。参照王钱崧固氮细菌溶磷能力定性试验方法(王钱崧,2013)。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科植物,属C4作物。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是制造蔗糖的原料,还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黄东杰和孙继华,2012)。糖是人类必需的食品之一,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巴西、印度和中国是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家。中国甘蔗主要种植区在南方。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季节变化不明显,
日照适中,冬短夏长,自然条件很适合甘蔗的种植(侯佳,2012)。2015年,广西蔗糖产量约为902万t,广西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2.70%。
D öbereiner 于1975年在禾本科植物根际中发现Azotobacter paspali,确认了一类依赖植物根系分泌物生存繁殖,定植于禾本科植物根际,或近根土壤,能自由生活的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并由此提出禾本科植物根际固氮概念,即现在所说的联合固氮作用(黄东杰和孙继华,2012)。巴西的研究者发现甘蔗的低氮种植不会造成土壤的含氮量下降,因此,他们认为生物固氮可以促进甘蔗的生长,并开始研究甘蔗固氮的机理(陈文新和汪恩涛,2011)。甘蔗根际固氮菌的固氮量占甘蔗生长所需总氮量比值高达60%~70%;除此以外,甘蔗根际固氮菌能分泌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甘蔗生长,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能刺激根系生长,从而促进作物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王春红等,2015)。联合
固氮菌能分泌某些物质,使土壤中不易被植物体直接吸收的有机和无机磷转化为能直接被宿主植物吸收利用的状态(沈世华和荆玉祥,2003)。磷和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固氮菌的溶磷解钾特性能促进宿主植物更好的生长。甘蔗根际固氮菌同时还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研究发现甘蔗根际固氮菌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始终与甘蔗共生,其共生状态不但不会对甘蔗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因为其占据生态位置而使有害病菌在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的利用上受到竞争,从而达到抑制有害病菌生长和保护甘蔗的作用。不仅如此,固氮菌还能提高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与氮同化和有机磷分解有关的酶的活性。这些生理变化也增强了寄主根系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王春红等,2015)。
%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菌株的菌落形态
41                42               43
44                45               46
图1 甘蔗根际固氮菌的菌落形态
表1 菌落的形态特征
菌株序号形态菌落颜质地边缘培养基的颜41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42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43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44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45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46圆形淡黄粘稠整齐透明,培养前后无变化
将供试固氮菌划线接种Döbereiner固体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24 h以上,菌落菌落形态特征如图1、表1所示。2.2 供试菌株的的革兰氏染及镜检
经过革兰氏染,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染结果见图2,显微形态特征见表2。
表2 革兰氏染结果及显微形态特征
菌株序号革兰氏染形状生长状态长度(μm)宽度(μm)41阳杆状单生2-31 42阳杆状单生2-51 43阳杆状单生1-41 44阳杆状单生2-41 45阳杆状单生2-61 46阳杆状单生2-31
41               42               43
44               45               46
图2 革兰氏染镜检结果(1000×)郭庚茂简历
2.3 供试菌株的16S rDNA 序列片段扩增
16S rDNA 片段的扩增,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明亮清晰的条带,大小在约在1500 bp 左右,说明成功扩增到目的片段。图3 甘蔗根际固氮菌菌株16S rDNA 的扩增2.4 供试菌株16S rDNA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拳皇13卡把测序得到的目的基因序
列在NCBI 中进行Blast,与参考序列一起构建系统进化树(见图4),图5 IAA 标准浓度梯度液(上)与供试菌株反应液(下)的显结果
从中可以看到,42与46首先聚为一支,41、43、44和45与多个枯草芽孢杆菌首先聚为一支,由此可以推断六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其中41、43、44和45为枯草芽孢杆菌。
图4 供试菌株16S rDNA 序列系统进化树
江苏出现1例登革热2.5 供试菌株分泌生长素特性检测
供试菌株分泌IAA
的显反应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6株固氮菌均具有分泌IAA 的特性(见图5)。
2.6 供试菌株溶磷、解钾特性检测
溶磷、解钾试验结果显示,供试6株固氮菌在Pikovaskaia’s和Ashby平板培养基上均有透明圈出现(图6、图7),即6株供试固氮细菌均具有溶磷解钾的特性(表3)。
图6 供试固氮细菌的溶磷特性检测结果
注意力测试图7 供试固氮细菌溶钾特性检测结果
表3 固氮菌株的促生特性检测结果
菌株序号分泌IAA溶磷溶钾41+++ 42+++ 43+++ 44+++ 45+++ 46+++
3 讨论
将从甘蔗根际分离得到的6株固氮细菌,在Döbereiner低氮平板上诱导纯化后菌落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革兰氏染后确定41、42、43、44、45、46这6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在1000倍镜下观察单个菌体的形态均为杆状。构建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到42号、46号菌株首先与芽孢杆菌属的某些菌株聚在同一个分支上,而41号、43号、44号和45号菌株则与枯草芽孢杆菌聚在一个分支上,这也与菌落形态、革兰氏染等结果相吻合。因此,可以推断六个供试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其中41号、43号、44号和45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经定性试验检测,六个固氮细菌菌株在分泌IAA、溶磷和解钾的特性方面均呈阳性(见表3),显示出明显的促生特性,与芽孢杆菌的特性相当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甘蔗联合固氮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专业建设项目: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桂教高教([2015]41号)66};广西本科高校特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特专业。参考文献:
[1]黄东杰,孙继华.甘蔗育种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2,(26):120-123.
[2]侯佳.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陈文新,汪恩涛.中国根瘤菌[M].科学出版社,2011. 
[4]王春红,武志海,孙合美,等.大豆根际溶无机磷细菌Klebsiella sp.wj6的分离鉴定与溶磷特性分析[J].南京农
业大学学报,2015,42(6):213-216.
[5]沈世华,荆玉祥.中国生物固氮研究现状和展望[J].科学通报,2003, 48(6):535-540.
[6]邢永秀,杨丽涛,黄思良,等.甘蔗茎内两个内生菌株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生长特性[J].微生物学通
报,2010,(15):142-147.
[7]张洪彬.甘蔗及其根际土壤固氮菌的分离和特性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8]胡春锦,林丽,史国英,等.广西甘蔗根际高效联合固氮菌的筛选及鉴定[J].生态学报,2012,32(15):4
745-4752.
[9]周发俊.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康贻军,程洁,梅丽娟,等.植物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J].微生物报,2010,7(50):853,861.
社会经济结构[11]薛庆中.DNA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分析工具[M].科学出版社,2012.
[12]王钱崧.广西甘蔗高效联合固氮体系的筛选[D].广西大学,20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4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甘蔗   固氮   菌株   根际   生长   固氮菌   特性   供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