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意见的通知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6.10
混沌模式
【字 号】昌州政办发[2008]96号
【施行日期】2008.06.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
正文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意见的通知
(昌州政办发[2008]96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乌昌财政局,州政府有关部门:
  《自治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自治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意见》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自治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甲基二乙醇胺
  近年来,我州大力推进气象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众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州气象事业发展仍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
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不高、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
  我州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重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特别是干旱、局地暴雨洪水、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雷电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加快发展我州气象事业,是应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二、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推进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全区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不断提升气象事业对我州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昌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建立和发展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业务,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4%,气象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气象整体实力进入全疆先进行列;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多轨运行协调发展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6%,气象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疆领先水平。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三、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快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要将区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我州气象事业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在全州境内主要乡镇及气象灾害易发区布设50个自动加密观测站,初步建成全州气象监测网络,提高对局部地区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干旱、风沙、暴雨洪水、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监测网,草原畜牧、棉花、番茄、葡萄等优势特产业带的生态与农
业气象监测网,大气成分监测网。完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人工影响天气专业监测网,形成功能齐备、布局科学、运行稳定的区域综合观测系统,不断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增强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提高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实用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为目标,加快建立气象观测信息汇交共享工作机制,完善州、县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依靠区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州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气象信息存储、加工、分发和共享能力,州气象部门负责全州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工作。州气象部门要尽快建立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资源共享,并积极为气象信息平台提供自然灾害信息、水文、环境、生态、林业、农业等方面数据信息,提高自然灾害信息管理与应用能力。
tl7705  (三)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综合应用多种探测资料、预报预测技术和新一代天气雷达预警系统,不断完善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雷电等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重点以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技术,结合我州气候特点,加快精细化预报预测方法研究,加强短时临近
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强化地质灾害等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警预报,做好影响我州干旱、冰雹、暴雨、大风、霜冻、雷电等重大性、突发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努力提高天气预报预测水平。
  (四)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的原则,组织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加强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快 "移动气象台"建设,提高现场应急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重点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灾害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五)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善服务手段,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数值预报解释应用能力,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和信息,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多样化、精细化。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与开发,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在作物长势与估产、土壤墒情、植被、土地利用现状等多种应用监测服务以及干旱、洪涝、资源、
环境、生态、森林草原火情等防灾减灾中的动态监测、预警服务作用。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和城市空气污染、空气质量预报预测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交通、供电、供水、供暖等提供多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加强旅游气象服务,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城市道路等交通气象监测网和交通气象预警预报系统,提高交通相关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加快建设雷电灾害防御技术服务和保障系统,提高雷电灾害实时监测能力和预报预警水平,提高雷电灾害防御技术服务水平,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各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播发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电子屏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实现气象信息"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扩大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一)强化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要认真做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充分利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科学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业务,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大力发展、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加快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网,扩大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在农村的覆盖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二)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快建设我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和云水资源监测、通信网络、效果评估、技术保障等防灾减灾工程,形成飞机、高炮等多种作业手段相结合的高效作业体系。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围绕增加水资源、保护生态和抗旱减灾等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扩大防雹作业规模,逐步开展人工消雾和防霜等作业试验,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综合效益。各县市要认真贯彻《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和业务技术体系建设,更新高炮作业设备,加强地面作业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管理,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气候监测评估工作。要加快建立我州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建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精细气候资源区划,制订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依法组织对
tamall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重大生态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重要设施遭受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对城市气候资源造成破坏而导致局部地区气象环境恶化,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强气候监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和能源等敏感领域或行业的影响评估,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3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象   灾害   建设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