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永安一中2022-20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春秋时期,司马子鱼抨击人殉制度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孔子亦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
A. 神权思想日益浓厚
B. 奴隶制的日渐崩溃
C.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
D. 人民成为社会主人
2. 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A. 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
C. 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 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3.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 地方实现高度自治    B. 乡里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
C. 乡里属于经济生产组织    D. 乡里组织具有双重职能
4. 使职差遣是指皇帝临时派遣某官员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完成某项临时性事务的制度。唐代不但有很多临时的使职差遣,如礼仪使、南选使、吊祭使等,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使职出现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向,如三司使、枢密使等。唐朝的使职差遣制度( 
A. 降低了政府国家治理能力江苏南钢龙    B. 背离了职官制度的发展需求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C. 削弱了中央集权降低了效率    D. 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
5.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严防农民串联来造反    B. 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 便于统治者了解民情    D. 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6. 宋代著名民谣说“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即皇帝住所)卖酒醋。”这首民谣生动阐释了世人如何在政治和商业中发迹的社会畸态。这说明了
A. 争取权益铤而走险的心态    B. 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无能
邻苯二甲酸酯C. 价值观念黑白颠倒的无序    D. 专制皇权体制滋生的弊端7. 明朝建立以后,面临西方列强和倭寇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对该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 只许民间对外贸易    B. 断绝一切对外贸易
C. 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D. 只许官方对外贸易
8. 1859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最高长官。海关税务司的设立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    B.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C. 实现了中国海关近代化转型    D. 打开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
9.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打破了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且对经济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创设了商部、邮传部等现代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工业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清末新政的实行
A. 为学习奠定基础    B. 意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10. 在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455名身份可考的议员中,民族资本家仅有12人,占统计总数的lgkf510
2.6%;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活动家有45人,占统计总数的9.9%。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弱小
C 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D. 资产阶级政党缺乏众基础
11. 1928年,由国民政府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反复宣传孙中山的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论。教科书同时强调要“以党治国”,即“以整个的党掌握治权,根据党的主义和政纲,去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  )
A 塑造政府抗日形象    B. 企图构建一党专政
C. 严格控制青年思想    D. 培育国民宪政理念
12.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十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A. 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    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 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13.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 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
C. 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
D. 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
14. 十五六世纪欧洲各国大量铸造金银币。起先,铸造权归国王所有,后来一些贵族(必须要有大的领地)和城市、甚至政府官员也开始铸造货币。货币可以在欧洲范围流通,各国政府也同意让质量较好的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 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B. 强大王权助推国家崛起
C. 商品交易规模扩大    D. 文艺复兴鼓励发家致富
15. 1831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虽在下院通过,但是上院将其否决。于是首相格雷请求国王加封50名新贵族,使上院改革派力量占据数量上优势,以保证改革法案能得以实施。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贵族政治彩浓厚    B. 统治基础发生变化
C. 权力制衡机制失效    D. 内阁权力高度膨胀
16. 在俾斯麦任德国首相期间,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并开始实施强制疾病保险制度,疾病保险基金由雇主承担30%,雇工承担70%。1884德国又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德国议会通过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障法》。这三项社会保险法实施说明(  )
A. 关注民生是当时德国对内政策的重心    B. 德国当时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C. 德国注重国家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D. 德国极大提高了人民的健康发展水平
17. 《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说明
A. 国际法没有普遍约束力
B. 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 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D.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18. 二战后,西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
A. 马克思主义    B. 平均主义    C. 混合经济    D. 福利制度
19.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实行浮动汇率和黄金作货币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是其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
B.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多元”与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多元”呈现一致性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有序性的否定20. 西方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西方( 
A. 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    B. 社区承担了比政府更多的功能
C. 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D.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7年,怀特布雷特向议会提交用公款资助建立国民教育的提案,虽然该提案未获通过,但却推动了自愿为国家提供普及初等教育社团的建立。1830年,辉格党上台,贵族被迫与正在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分享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议案扩大了选举权。1833年,在舆论压力下,议会终于通过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1839年该项拨款增至3万英镑,并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英国第一个国家监督和管理教育的机构。1858年,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行政部,加强对民众教育的管理。1862年,议会通过教育修正案,教育投入被纳入正常的以征税为保障的立法轨道。1880年,英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法。
不死咒怨——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共创办各类学堂37所,其中外语学堂8所,专门技术学堂11所,军事技术学堂18所。从时间上看,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务教育以办外语学堂为主,七八十年代,洋务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有技术、军事、医学、工程学、矿学、电学等。甲午战争后,清朝创办的学堂已开始注意学堂的不同等级之分,如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苏州、无锡等地出现的三等公学堂,一个较完整的学制系统已经形成。到1901年,
逐渐出现了门类明确的小学、中学、大学堂和女塾,学堂逐渐走向系统化。这一时期,清朝还创办了大量的农业类、商业类学堂,学堂的门类更加广泛。举凡工、商、农、桑、矿、声、医、化、光、电、格致各目均有学堂,近代教育趋向系统化。
——摘编自张雪蓉《论洋务时期的教育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近代教育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自13世纪以来战争频仍,英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民族国家的时间早于西欧其他国家。此期间英国爆发过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三十年战争及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间的战争等。从侧面激发着整个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国家的建立来自于政治上暴力集权的建立,经济上以税收为主的改革和文化上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战争触犯社会中黄铜矿
的各种子盾时,建立独立和平的国家就成为民族最为迫切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民族愿意在别的民族的统治下生存。——摘编自孙相卓《战争与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材料二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2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家   教育   民族   政府   建立   发展   学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