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清单-专题1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精解)(原卷+解析版)

专题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从考点重点看,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
2.从命题形式看,全国课标地区、山东、海南等主要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对重大改革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理解认识.
3.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1)多数课标地区仍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等,有时也将古代的改革、近代的改革或者中外改革综合对比命题考查.
(2)近年全国课标卷等以新材料为依托,利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教材未涉及的其他改革.
4.从社会热点看,当前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公平、公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等热点,
知识点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3)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内容:
(1)军事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建立什伍组织。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汽车天地(4)文化上,焚烧诗书。
3.影响:
(1)军事方面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有利于保证兵源。
(2)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县制的设立强化了中央集权;什伍连坐有利于控制人民;轻罪重刑,强化了法律意识,保证变法措施顺利地执行,但措施过于严苛。
(4)有利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启示: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
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北方,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2)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3)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制度落后不完善,农民负担沉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各地起义不断,社会动荡。
(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2.内容:(1)前期:创立新制。①制定官吏俸禄,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2)后期:实行:①迁都洛阳;②移风易俗。
3.作用:
(1)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促进了经济复苏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
(3)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特别提醒】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条件
(1)出现了大量荒地,这些荒地都属于封建政府所有。
(2)社会上大量流民的存在。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推行均田制。
知识点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消失的子弹剧情
(2)农奴制度使俄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3)改革派知识分子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宣传了资本主义新思想。
(4)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和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促进了改革。
2.内容:
(1)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法令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农民受到村社制度的严格控制。
3.意义: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知识点四、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
肉被骗走以后2.内容:
(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藩置县,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
①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法制与社会
②,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④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3)文化上: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①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②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③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力西化,如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上:富国强兵,建立新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②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上海互联星空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④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3.影响:
(1)积极作用: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
③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性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②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知识点五、戊戌变法
1.历史根源:
(1)政治:
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②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改革。
(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2.康梁的维新思想:
(1)理论著作:
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
(2)基本主张:
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至9月21日戊戌发生而失败。
4.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例1.(2019全国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举一反三】(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5)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
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2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改革   变法   发展   有利于   国家   资本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