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 3

第三章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自然资源可得性是指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
温岭注浆泵∙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通常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电信网络技术一、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
(1)资源基础(2)探明储量(3)条件储量
(4)远景储量(5)理论资源(6)最终可采资源
二、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2)持续能力(3)吸收能力(4)承载能力
§3.1储存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一、资源基础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的总质量
edas注1:这里元素丰度为某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1889年美国化学家F.W.克拉克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论文,将来自不同大陆岩石的许多分析数据分别求得平均值,并得出陆壳中元素的丰度。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国际地质学会将地壳元素丰度命名为克拉克值。
注2:地壳的总质量常用1km或1mile深的地壳总质量
※资源基础是矿物资源理论极限,并不能在实际上用来预测未来资源的可得性。
①基于资源基础的矿产资源消耗期望寿命是建立在假设技术进步能使全部元素都在低到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下开采的基础上。
显然这一假说很难被证实。
②技术进步能否解决极低品位矿产回收问题,成本如何?
③为开采和提取这些元素所需的能源能否被保证?开采和提取这些元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否在环境承载力所允许的范围
之内?
二、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注1:探明储量与开发技术条件及经济开采价值有关。前者取决于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而后者既与生产者的主观判断和目的要求相关,又受资源产品的价格、需求、开采成本以及替代品等客观因素影响。
注2:在用已探明的储量预测资源寿命时,有两点假设:一是地质勘探上不再有新的发现;二是生产目标、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不变。
三、条件储量
ˎ★条件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开发利用(开采)的已查明的储藏量。
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四、远景资源
ˎ★远景资源是指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在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
注:估计远景资源范围的常用方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储量的增长经外推,或根据过去每钻进单位深度的发现率外推。这种外推的前提假设是曾经影响过去发现率和生产率的所有变量(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象过去一样不变,而这些因素实际上是极不稳定的,因此远景资源的估计误差是比较大的。
五、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可能存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盆地,但迄今只对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了钻井勘探。一旦在未勘察的地区钻井,很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潜在资源。北海在25年前还只是可能具有理论资源的地区,现在已确定其相当部分的探明储量,并已开始商业性开采。另一方面,如果作了广泛的钻井仍未发现矿藏,那么原来关于理论资源的估计也会
被推翻。
六、最终可采资源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采资源。
由于估算的复杂性以及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可采资源的估算经常是大相径庭的。此外,未来可能发生经济上具有吸引力的资源替代,这会使最终可采资源问题成为多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999)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一、固体矿产资源定义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包括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包括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二、矿产勘查工作程序
(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正交试验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二、矿产勘查工作程序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三、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可信度低。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三、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四、可行性评价
∙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日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五、可行性评价结果
∙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五、可行性评价结果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末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
1(E) 开发经济意义
2(F) 可行性论证程度
3(G)地质研究程度
☆( EFG)三维编码
∙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
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
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999)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我国全国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2007-4-2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现就实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二。。。。十
一、固体矿产资源定义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包括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包括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二、矿产勘查工作程序(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二、矿产勘查工作程序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赤兔军品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三、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可信度低。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三、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四、可行性评价
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日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五、可行性评价结果
∙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末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
1(E) 开发经济意义2(F) 可行性论证程度3(G)地质研究程度
☆( EFG)三维编码
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
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3.2  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
从人类福利角度来看,未来流动性资源可得性的估计通常以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可生产有用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潜力这个概念为基础,衍生出多种概念:
☆最大资源潜力☆持续能力☆吸收能力☆承载能力
一、最大资源潜力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理论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对各种流动性资源的最大资源潜力的估计往往会得出令人乐观的数字,但这种理论上的最大资源的可得性取决于人类把这些理论潜力转换为实际资源的技术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担负这样做的代价和成本,这种代价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环境的。
二、持续能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持续利用最早应用于渔业和森林等可更新资源的研究上,指渔业的捕捞和森林的采伐量不能超过自然增长量,即不破坏资源基础的完整性,维持持续产量。
图12-4  持续产量曲线
三、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实际上是指环境的自净能力,它是指环境对被排入的废弃物及能量进行同化、消纳和吸收的能力,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来实现的。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环境容量。要将废物排放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内,社会必然要付出经济代价,为此我们就应该综合权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2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度量
∙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与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活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该环境的容量。环境容量分为总容量(即绝对容量)与年容量。
∙环境绝对容量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的最大负荷量,由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决定,与年限无关。
●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
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
∙年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容量。除了同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有关外,还同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有关。
∙土壤环境容量(或称土壤负载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的净化能力: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系、胶体体系、络合-螯合体系、氧化还原体系、化学平衡(溶解和沉淀)体系、生物体系。
四、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或人口)数量。
**生存承载能力,即有足够的食物保证生存,但既不能保证所有个体的茁壮成长,也不能保证种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时的承载能力。
**最适承载能力,即有充分的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时的承载能力。
**容限承载能力在容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中的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和繁殖机会)实行限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11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矿产资源   地质   技术   资源   储量   环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