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酶老化(enzyme aging):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形成的膦酰酶烷氧基上的烷基脱掉,从能被活化的状态变为不能活化的状态。
2化学复合伤和毒剂混合伤: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化学战剂中毒合并其他损伤称化学复合伤,两种战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
3外源性化学物或外源性化合物: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4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应用各种兵器,如步、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用以攻击敌方,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6突变(mutation): 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7失能性毒剂:是一类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按其毒理效应不同,失能剂可分为精神性失能剂和躯体性失能剂。)
8生物转运与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不同酶系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转变成衍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
10蓄积作用: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11传代效应(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 化学毒物通过亲代对配子、胚胎、胎儿的有些损伤会在下一代表现为某些系统功能异常或疾病,这类情况通称为传代效应 
12AP位点(apurinic or apyrimidinic site: 丧失碱基的DNA留下一个无嘌呤或嘧啶的位点,通常称为AP位点
13危险性或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的预期概率。
14微粒体:指肝细胞在匀浆过程中被广泛破碎后其内质网的碎片卷曲而形成闭合的囊泡。
15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是指单独存在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和基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最外层的不配对电子。
16安钢大厦失能剂:是一种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是一种非致死性毒剂。
电价下降1分117化学战剂:简称毒剂,是军事对抗中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的统称。它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
18LD50半数致死量,表示一种外源化学物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剂量。(指引起一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19Toxicity 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20生物学标志: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21终毒物:指与内源靶分子(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改变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
22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
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23联合作用(joint actioncombined effect)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前后相继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交互毒性作用。
24生物利用度:又称生物有效度,是指毒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经口生物利用度指经口染毒的AUC与该毒物静注后的AUC的比值,以经口吸收百分率表示。
25接触途径: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26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h之内多次接触(染毒)外源化学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27移码突变:指发生一对或几对碱基的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基因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不正确的氨基酸。数学机械化
28有阈值效应:化学物质对于机体产生的一般毒效应,只有达到某一剂量水平时才能发生,低于此剂量即检测不到,属于有阈值效应,这样的化学毒物应按有阈值毒物进行评价。
29环境:人赖以生活和劳动并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体。
30中毒酶或膦酰酶:神经性毒剂膦酸酯与胆碱酯酶的结合物,也叫中毒酶。
31卫生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可能接触的环境因子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毒性损害作用及其机理和研究防治措施的科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的基础和总称。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
32环境和环境因素:人赖以生活和劳动并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体。环境因素是指环境总体的各种要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3致畸物: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学物称为致畸物或致畸原。
34肝脏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肝的损害作用特点及其机制的学科,它是靶器官毒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5心肌预适应:欧美净智能垃圾桶是指预先给予心肌某种适度的刺激(如短暂缺血或机械刺激等),可使心肌对随后受到的更强的有害刺激产生耐受性或适应性。
36剂量-反应关系:指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化学物预期引起的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微核:染体片段或者整条染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未按正常程序进入细胞核而滞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质小体。
37致突变性:DNA或染体结构(或数目)的损伤并能传递给子细胞的作用。
38TI指数,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 ED50的比值称为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9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药物毒理学研究是指导新药研究与开发,对药物的毒性进行危险性评估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40军事卫生毒理学(military hygienic 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军事毒物及相关环境因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作用机理及为促进部队指战员健康提出防治措施的科学。军事卫生
毒理学来源于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毒理学从发展过程分为经典毒理学和现代毒理学。
xscale41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LD0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42毒剂的战斗浓度:单位体积内染毒空气(或水)中含有的毒物剂量叫作染毒浓度, 常用明水大化μg(mg)/Lmg(g)/m3为单位表示。有杀伤作用的染毒浓度叫做战斗浓度。
43接触(exposure):是生物体外或内表面与环境因素之间发生联系的直接位置关系和过程,也称暴露。
44安全性评价: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化学物的毒性极其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制订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45老化酶:神经性毒剂与胆碱酯酶形成的膦酰酶上烷氧基的烷基脱落,变为不能被重活化剂活化的酶,这个酶称为老化酶。
46窒息剂:是一类损伤呼吸道、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导致机体急性缺氧、窒息的致死性毒剂。
47初生云:是毒剂弹爆炸或飞机布洒后即刻形成的毒剂云团,其特点是毒剂浓度高、杀伤作用大、持续时间短、危害纵深远。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0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化学   毒理学   毒物   机体   作用   毒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