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专业          班级《 毒理学基础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target organ)。
2.biomarker:指针对于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3.功能蓄积: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集体内虽不能检出化学毒物,然而集体可以出现慢性中毒现象。
4.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是由化学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5.协同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个体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6.chronic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的毒作用及死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  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
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2.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3.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4. 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5. 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fortran编译器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6. 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7. 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8. 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
生物膜的方式      D
A 简单扩散
B 滤过
C 主动扩散
D 载体扩散
9. 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      B
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丁晓兵老婆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10. 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D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E.CCl3
11. 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D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12.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
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13.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
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C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14.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D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
D.以上都是
15. 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A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16. 化学毒物引起突变类型不包括:  B
A.基因突变
B.癌变
C.染体畸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D.染体数目异常
17.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  A
A.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
B.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
C.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
D.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
18.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B
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胚泡形成期
19. 用 “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称为      B
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
20. 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毒理学主要分为( 描述毒理学 )、( 机理学 )和( 管理毒理学 )三个研究领域。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 吸收 )、( 分布 )、( 代谢 )和( 排泄 )四个过程。
3.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有( 经肾脏随尿排泄 )、( 经胆汁随粪便排泄 )、( 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 )和( 其他排泄途径 )。
4.终毒物与体内靶分子结合的形式主要有( 共价结合型 )和( 非共价结合型)两种类型。
5.列举四种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Ames试验  )、( 微核试验  )、( 显性致死试验  )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
6.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分为( 短期试验 )、(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和(  人流行病学调查  )三大类。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
毒理学中常用的毒性指标包括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带等。当受试物质存在于空气或水中时,上述各指标中的剂量改称为浓度(concentration)。
1.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 ) 
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受试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被遗忘的稻草常有很大的波动性。(1分)
2.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 MLD或 LD01;)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1分)
3.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或LD0)   
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 LD100
的情况相似,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1分)
    上述 LD0LD10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1分)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同一种化学物质,不同种属的动物敏感性不同。
魔鬼双面人
5.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
黄氏女游阴shold dose, 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在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1分)
    6.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 ED0
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与阈剂量一样,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 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1分)
另外,化学物质的LOAELNOAEL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更为敏感的观察指标的发现,这两个毒性参数也会得以更新。
2. 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被动扩散依赖于外源化学物溶解于膜的脂质,因此具有脂溶性(亲脂性)外源化学物以此方式通过生物膜。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亲脂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
on  coefficient)来表示。脂/水分配系数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实际工作中,常以正辛醇、氯仿或已烷来代表脂相。一般来说,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经膜扩散转运的速率较快;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分配系数极高的外源化学物易存留在膜内,不易通过膜。
3. 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因素:
1化学物因素:化学结构(0.5分);理化性质(0.5分);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0.5分);
2机体因素:物种间遗传学差异(0.5分);个体遗传学差异(0.5分);机体其他因素(0.5分);
3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气温、气湿、气压、光照、季节、昼夜节律(1分)
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非交互作用(1分)
                      交互作用(1分)
    分别描述以上四个内容
4. 简述急性毒性试验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70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化学   剂量   作用   毒物   毒理学   试验   化学物质   机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