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利用县域内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教材教法|教法研究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施行了多年,其改革思路主要是更明确地制定了精神指向,尤其是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有机地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与学生生活相互结合。因此,开发和利用县域内美术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本地美术资源的研究和运用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美术资源,这是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综合素养,提升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文化理解能力,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环境法学论文
关键词:县域内美术资源;开发美术资源;利用美术资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地区的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要求,新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明确中小学的课程实施办法,在确保完成实施国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同时也鼓励地方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地方教学资源,制定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以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素养时期”,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目标”的转变,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教育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是能否顺利完成课程观念转型的关键。因此我们强调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美术综合分类,积极开发本地区有价值的美术课程资源,善于应用县域内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并在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应用、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创造有利条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开发当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
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方特。激发教师因地制宜发现和利用县域内美育活动为载体,善于将本土可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民间艺人、传统制作等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必要且可行的。县域范围内通常拥有较丰富的地方人文特资源,利用地方校外课程资源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我国教育已进入“素养时期”的背景,培养学生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县域内的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当下美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以下美术四大分类情况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绘画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内容通常都会有较好文化展览设施平台,如“互联网+”网上美术作品图
片展、文化馆展览、校园艺术展等,都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搭建了一个有力的
平台。
文化馆、展览馆作为一家承载文化传承的机
构,在本次资源挖掘过程当中,能够提供较大支
持和更多可靠信息。比如我县文化馆大约一季度
就会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美术展览,展览内容比
较亲民,容易被大众化欣赏着接受。在美术教师
的引导和鼓励下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文化馆
进行参观,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优秀美术作品体验
效果良好。另外我们还从文化馆获取到很多民间
美术形式,了解了民间美术形式的诸多细节。同时,
校园内可以利用“走廊文化”,借助走廊打造属
于自己特品牌的宣传窗口。各班可以利用“班
级文化宣传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窗口。
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了解多元的文化产物。还应该提供美术教师的作
品展示平台。使课程的开发与成果的展现相互依
托相互补充,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丰富了学
生的视觉享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潜
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组成社团,
拜访当地的知名画家,更近距离的接触一位艺术
工作者的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雕塑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
不断加快,各个县市都建设了许多环境优美的公
园、街道。往往在这些街道周围就会摆放很多城
市雕塑作品,用于美化室外环境,而这些城市雕
塑作品就能够引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资源。
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的教学水平
也逐渐提高,美术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欣赏
美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
的欣赏水平的培养,通过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
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美术水平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的宗旨和目的是为
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美的
概念,而通过城市雕塑的欣赏教学,能够极大地帮
助学生理解这些雕塑所蕴含的美学,使得学生能
够真正地投入到一个艺术的世界,感受美术的美
丽.与此同时,城市雕塑贴近学生的生活,正确理
精神医学杂志解和欣赏这些雕塑对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术,发现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具有重要
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宗教雕塑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笔者所在的县域内就有历史较为悠久的石窟雕塑
艺术作品。但宗教雕塑作品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难
于区分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取向,会误导学生产
生错误的价值观,因此低年级学生不适宜引入宗
青岛滨海职业学院教雕塑题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而高年级学生在
引用本部分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着重强调和封面迷
信活动的产物区分开来,而最终的课堂落脚点也
应该以文化保护为主。
三、建筑方面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大的的发展。另外,
建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建筑方面
的教育更是需要得到一些改善与提高.建筑美术
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一位学生学习建筑
相关课程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的造型训练以及
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小学的美术
教学之中存在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
学生学习建筑美术的质量。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善于挖掘本地有特的教育资
源充实到授课内容当中。建筑主要分为古代建筑
和现代建筑两大块,古代建筑现存各地区情况不
同,有的地方可能只剩下凤毛麟角的遗存,开发
阳光聊天室和利用存在较大困难,但现代城市建筑较多,风
格各异,可以利用到教学当中。引入学生较熟悉
石家庄焦化厂
的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本地
区文化理解,强化美术教学建筑门类的认知,将
美术课堂推向更高层次的教学中去。
四、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方面
工艺美术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广的门类,包括
在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今天我们能够看到
的视觉符号,都可以归类到工艺美术当中,对于
善于发现这类题材的教师而言,可以很轻松的将
当地能够见到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
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另外一个需要重视
的门类就是民间美术形式,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
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从各种层面来讲,美术教育越来越注重民间美术
活动的传承,校园是肩负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
让民间美术形式走进校园,制定成为校本课程内
容,对民间美术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采用多种
策略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及培养了学生的什么情趣,
又坚定了文化自信,还弘扬了民族精神。在这样
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民间美术新的
活力。
总之,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诸多的素材经
过归纳整理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当
中的教学资源,这部分资源可以和教材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服务于美术课程教学当中,让学生受益,
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促进图
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
理解五个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猛.有效开发和利用地域性美术课程资
源的意义和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2]虞锋.有效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科学
途径[J].文教资料.2009年25期
[3]蔡水洪.素质教育下如何展现小学美术课
程的魅力[J].科普童话.2016年32期
[4]陈崇珊.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J].青少
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05期
[5]王小凯.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年12期
[6]卢亦锋.刍议如何利用信息化应用让美术
课“动”起来[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06期
[7]郑朋.巧用身边资源 改变方式让学生爱上
美术课[J].名师在线.2016年10期
[8]杨艳.让审美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J].江西
教育.2016年36期
[9]张云鹏.让美术课成为愉悦的审美活动[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年Z1期
氢化可的松
[10]张金凤.微风袭来,花开遍地——浅谈微
课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6年33期
作者简介:张晓豹(1984——),男,宁
夏中宁人,大学本科,中宁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美术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学
开发和利用县域内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中宁县第一中学  张晓豹
周刊
2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7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术   学生   资源   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