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经过新一轮改革后,高中美术教育领域提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确定指明了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学也起到了导向作用。美术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技能性和人文性两方面,这两个方向的关系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任何一方只有在一定区间内稳定发展,才会保持平衡;一旦超过了“度”,就会失衡,使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育的宗旨相 。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教学中的技能性与情意性的平衡,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美术教育,技能与人文,价值取向,平衡适度




    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视觉形象的学习,掌握图像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力,是形成自身美术语言的基础。通过内化美术表现,形成自我审美判断力,体现的是美术教育的工具性、技能性;学生通过美术课程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具有的内涵修养成为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美术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内涵,这体现的是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情意性。真正达到体系化、学科化的美术教育需要两者的融合,因此,两者的平衡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范式性意义。



    一、价值取向研究现状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之前,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规范的是美术学科下的各个门类,美术课程相对 于其他课程,缺乏学科综合性。同时,校内外美术教育机构的迅速扩张,导致部分家长、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变得相对功利,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美观的作品成为当时满足一些家长、学生需求的主要方式。一些学者对美术教育的技能性倾向形势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当时美术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的缺失和唯工具技能倾向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①。通过观察与记忆、想象与创造、空间与透视、构图比例、感知与理解等五方面的美术技能训练,可以积累丰富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审美主体的内在素质,成为与艺术美产生共振的基础——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判断力。21世纪美术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技能性和人文性的平衡。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后,学科核心素养将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习美术不仅需要基础技能,而且需要通过美术欣赏和审美判断形成人文精神。这里的技能是基础,人文精神是升华。这样,美术教育的价值有了一个整体
的取向。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好技能与人文的平衡。如,对于同一节美术鉴赏课教学,从技法的角度分析画作与从文化意味的角度分析画作侧重的角度是不同的。不同的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认知,从价值取向的平衡到具体实践仍旧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二、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分析



iphd    从中国的美术门类发展史探究我国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美术发展下出现专门的美术教育,美术推动成就了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也将美术普及到了全社会。从中国美术史论可以了解到美术的诞生源于原始部族记录生活的符号。之后,人类思想意识发展,在满足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器物的装饰性。秦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皇宫中出现了专门的画工。两宋时期,翰林图画院成立,开始专设“画学”机构,专门从事艺术人才教育,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美术教育机构。宋代翰林图画院除了具有规诫教化功能之外,还具有满足统治阶级精神层面需求的功能。在画院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单一,即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工艺精湛的画师。美术在这一阶段是具有技能性的,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服务于皇权。画家在美术创作中需要的是高级的画功,其作品是统治者满足自身审美需求的美术工具。由此可见,无论是还没有形成美术教育的原始社会,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宫廷画院,美术的价值都以其工具为显性部分,其功能在于记录、装饰和为上层社会提供审美乐趣。这也决定了最初的美术教学将工具性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人文性相对缺失。



    美术教育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也要追溯到古代文人画的出现。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将王维奉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画起源于王维。文人画家追求精神的超脱,他们通过美术达到宣泄自身情感的目的。这一时期,美术教育活动主要以师承和描摹的方式进行,这
一流派的画家追求的精神表现与现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性取向是一致的。而从明代盛行的“崇南贬北”的思想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也偏向人文性质。文人画家体美术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意境,推动泼墨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形成,重视对玄虚的“意象”的表现。这强调的是一种“会心式”的审美观。近代,美术学科正式进入学校教育,出现以图画、手工科为主的美术课程教学。至此,美术课程成为中国教育不断探究改革的重要学科。这一时期,美术教育以培养美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的。蔡元培提出“美育救国”的教育思想,将艺术教育作为改变国人思想的重要手段,让美术教育为人性服务、美术的技能性为人文性服务。



    三、价值取向平衡的意义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独特的工具性和情意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领域体现着不同的功能。美术学科既不同于理科纯粹地为科学事业、社会生活提供计算研究技术,也不同于文学学科那样单纯地在思维领域表述思想、寄托感情。相比之下,美术更具有综合性,既有技术性的美术技能的学习,又有美术审美后的文化精神升华。中国的美术教育也一直在权衡美术教学中技能性、人文性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之前,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权衡,在美术教育的技能性倾向的基础上,国人的人文性需求急需解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关系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视觉形象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生发的基础;其次,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为美术教育独有的基本素养;最后,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与其他学科共享的衍生素养。从中可以看出,美术既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意义,又有综合学科的价值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技能的基础性和人文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平衡的实践手段优化美术教学。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而且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因而具备普惠性。一方面,对美术技能的训练和美术创作重要思想的传承, 的美术事业得以继承、发展;另一方面,根据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将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形式,通过美术教育的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中国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平衡,使美术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具备了双重意义,不会仅仅局限于培养美术的专业人员,也不会让美术教育 美术而仅仅成为美的工具。美术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也与价值取向的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结语



    研究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就必须明确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中介这几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构成要素,以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无论是技法的训练体验,还是对有关理论知识的认知,都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活动本体的共同世界中才真正具备教育的价值。其中,教师是运用自身知识经验和专业素养指导、引领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在讨论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时,起着实际作用的便是教师权衡下的自身对美术教育的理解。笔者曾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价值取向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绝对的平衡是不可能的,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然要通过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从而追求平衡;其次,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取决于美术教师对于美术内容的认识,教师在讲课时应有自己的侧重点,需要在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后,将技能性和人文性把握在一个平衡的尺度上。



    人文性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富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这种看法在笔者看来是过于偏激的。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美术的造型技法、用线条表达事物的方式。真正的美术技能
性应该是在掌握美术判断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材料工具的把控进行美术创造。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新的美术创作形式,完成美术创作,自然就会形成自己对美的理解。这样,美术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创意表现出来,而且对于其审美内涵和人格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育不能全然把功夫都花在人文性的教育上,否则就会失去美术学科的独特意义。笔者认为,基础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在技能上到人文性的平衡点,决不能把美术的基础技能丢掉。美术教育应该给予大众欣赏的能力,这样,大众才能从这些历史名作中了解其背后存在的意义。无论形式多么宏伟、壮观,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有倒塌的时候。因此,美术教育的价值平衡问题始终是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探究的问题。

我为教育添光彩

    注释:①尹小斌.当代高等美术教育工具技能化倾向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3).




    参考文献:



分词系统    [1]简圣宇.中国现代早期美学体系化的尝试——重审滕固美学探索的历史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



    [2]凌昌伟.对美术教育技能训练的再认识.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7(4).



    [3]杜宝罗日瓦.中国美术教育“第一院”——翰林图画院.美术教育研究,2012(3).




    [4]简圣宇.当代语境中的“意象创构论”——与朱志荣教授商榷.东岳论丛,2019(1).



    [5]罗小凤.“以心会心”式诗歌批评的重建——当下诗歌批评“空心化”趋向的思考.北方论丛,2018(6).



    [6]简圣宇.思想史视阈下的蔡元培“美育代替宗教”论——重返 史现场.广西社会科学,2015(8).

刘维尔定理


    [7]简圣宇.20世纪30—40年代宣传画创作理论摭谈.上海文化,2018(8).

涡流纺纱

    [8]张晓涧.基础美术教育如何跨过“专业技能”门槛——兼与李敬仕教授商榷.中国美术教育,2007(4).



    [9]刘东.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追求.教育科学论坛,2006(7).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7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术   技能   价值   学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