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分析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菏泽大地震 
    自从19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美术教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迈人新阶段的今天,追踪近20年来的研究轨迹,集约其代表成果,寻新的起跑线,这是很有必要的。

    在此,首先,从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研究、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美术教案研究、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外国美术教育研究,五方面集约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ZI世纪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预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珊瑚天峰
    一、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约  <一)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的研究    1.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    这一时期有关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首推1980年,在《美术教育通讯》创刊号中发表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几位教师的采访报导《科学家、教育家谈美术教育》和陈通顺撰写的题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的文章。他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
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这些观点是继1979年教育部决定把“图画”课,改为“美术”课之后,突破以传授图画技能为中心的狭隘的美术教育目的论,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

    1981年,张文棋等人在《谈新编美术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特点》’文中指出美术学科应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四个方面,改变了过去美术等于图画的片面性倾向,与此同时,他们指出:“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1986年,孙永惠<大连市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在题为《美术教案的教育作用和美术教案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中国普通美术教育应否定以临摹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1987年,王天一<曲阜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发展智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的文章。他以著名科学家经历中涉及艺术、科学两个领域的事例论证了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1989年10月4日,柴庆翔<上海师范高等专科校)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技能型到审美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文章。他以美国DBAE的理论为依据,明确指出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教育。


    2.20世纪90年代    进入90年代以后,美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向更深层次拓展。在《中国美术教育》1990年第4期上,王大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提出了“超绘画性美术教育目的论”。他认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真、善、美”的教育,发现学生的气质和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最终达到人格形成的目的。这一美术教育目的论,既重视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也重视个体性目的。这是近况0年以来,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中较早提出应重视美术教育个体性目的的观点。姚金迈<北京市教育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1993年第1期发表的《继往今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文值得注目。他指出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案大纲》提出了三方面的美术教案目的:<1)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3)培养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应把上述三方面的教案目的理解为一个整体、三个方面、四项任务。因为他认为在教案目的的第二方面中包含了德育和美育两方面的任务。这是较早提出美育与德育分别属于两个领域的论点,代表了当时一些美术教育家对德育中包含着美育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1995年,尹少淳<湖南师范大学)在《美术及其教育》的著作中提出
国人健康手机号
了“综合美术教育论”,即以实现美术教育的情感、智力、技术和创造这四大价值系统的综合效应和体功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目的论。这是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来论述美术教育目的的观点。线粒体基因组

三洋手机    在即将迈人21世纪的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美术教育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的文章。常锐伦<首都师范大学)指出:“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美术教案应着眼于美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认为美术课程的目标有五点:<l)培养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2)培养创造能力;<3)提高审美文化素质;<4)增进美化环境意识与能力);<5)促进人格健康成长。笔者<华东师范大学)从义务教育完成之际以及高中毕业之际,全体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度的学习目标,以及将来作为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最低限度的美术方面的能力,这两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三点具体目标:<1)掌握最低限度的、可以达到自娱程度的美术表现方法;<2)具有一定的阅读与评论本国、外国美术作品的能力;<3)具备对学生未来生活有用的最低限度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经过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学习可以达到两个目标:<l)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2)了
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各种关系。程明太<上海市金汇学校)在《21世纪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设想。他指出:“美术综合课程体系”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美术课程体系。这一设想反映了一种主张美术进一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倾向,值得注目。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近20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这些研究成果对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虽然,各位学者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所作的论述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对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这一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认识却是相同的。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    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书中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之后,这一研究由于战争等原因被中断。1988年,《美术教育》杂志第5期发表了屠美如等的论文《儿童绘画发展阶
段初探》,可以认为这是有关儿童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新起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成果:

    1.屠美如等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为了探明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绘画能力,屠美如等人<南京师范大学)参照国内外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论述,设定了调查的工程,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安徽省的城市和农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1.5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884名,根据年龄分为14个组。对他们所画的2256幅图画,从形式、彩、构成、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了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l—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初期8一15岁)。

马延春    2.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1990年,常锐伦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屠美如等人提出的“概念画阶段”的论说是与“儿童画他们所知的事物”一说相吻合的,而“儿童画他们所知”的理论早已被黄翼和阿恩海姆所驳倒。他以吕德的发展阶段说为依据,收集了北京地区3—15岁的2000余名少年儿童的图画,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提出了
以下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3岁以前);象征期<3—5岁)意象期<初期5—7岁、意象期7—9岁);写实期<萌生写实期9—11岁、推理写实期<11一13岁、仿成人写实期13—15岁)。常锐伦认为所谓“意象”期的特征是:儿童描绘的是人们所能识辩的事物,但与真实的事物却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们描绘的是一种“意中形象”。

    3.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7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术   能力   发展   研究   阶段   目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