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文学史书写对史铁生的忽视

浅论当代文学史书写对史铁生的忽视
作者:陆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0
        要:从史铁生文学创作的特点出发,论析史铁生的创作沉于自我和与文学主流的疏离,及其不被当代文学史重视的可能性原因。进而反思和探析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文学评价、经典建构和写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可能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史铁生;文学创作;自我;当代文学史;忽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刮刀涂布(2012-21-0-02
        史铁生用受满伤的心悟出了让人间流满泪的真理,他尊重生而为人的一切欲望,显示出了他对人性的通透理解。王晓明将史铁生列为能绘出灵魂的当代作家第一人[1];周国平说史铁生的存在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幸运[2];作家韩少功则称他为一尊始终微笑着的菩萨,并毫不讳言地说整个1991年,即使文坛仅仅有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也可以说primo
与龙同行是丰年[3]……然而诸多极高赞誉加诸一身的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与这些评价有着一定的距离。这与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念和风格自然是分不开的,而文学史写作的一些既定成规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文学史家们对他的描述。
        一、史铁生文学创作的沉于自我
        史铁生形容自己是误打误撞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的。21岁上就残疾的他一度想到,突然有一天,什么也不能做的他,通过小说获奖尝到了被人认可的滋味,开始了tsh为了写作而活着的日子。随着小说获奖的日子越来越多,和他年龄阅历的增加,他才开始领悟到写作于他的真实意义,开始为了活着而写作。又这样过了几年,史铁生才真正将自己的思想升华到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富露施”,真正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写作融合在一起。
        史铁生早期的作品主要有:《爱情命运》、《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没有太阳的角落》、《午餐半小时》、《黑黑》、《奶奶的星星》等。这些小说除了《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之外,都是以食品添加剂都是坏东西吗“为主人公,以作者自身的口吻来叙述,明显带着史铁生当年作为一个弱者的苦闷心情和他急于向读者倾诉的痕迹。这与当时的文学主流有着一定程度的契合——“结束后,人们从束缚中走出,都有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可能,都在倾吐历
史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史铁生的不同在于,他有着个人经历上的切肤之痛,较之他人反思国家、民族、政治、意识形态等宏大的题材,史铁生则更注重的是向内心的开拓,更倾向于从个体来反思命运。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史铁生的个人伦理叙事日渐演化为对心魂这一形而上的抽象物的执著追问。后来的作品诸如《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等等,都是作者思与悟的产物。行走不便的他坚定地认为,勤于思考和学习是文思不会枯竭的唯一动力,生活不灭,对生活的思考不断,就会有永远也写不完的东西。因此他到了对命运的诘问这样一个无穷的思想源泉,对命运的思考构成了他几乎所有小说的恒常主题。命运主题的呈现必然关乎对宿命问题的探索,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带来的是雷同化的印象,引起了部分评论家的责难。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0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史   命运   写作   文学创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