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活着》、《一个地主的死》

论余华小说《活着》、《一个地主的死》
作者:江军 彭在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YJA751039);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国城市的市花“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ica(湘教通[2004]284号)成果之一。
        要:本文通过对余华的两部新历史主义代表作——《活着》和《一个地主的死》的解读,阐述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余华;新历史主义
        作者简介:
        [1]江军(1986-),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自动供水控制器
        [2]彭在钦(1964-),男,湖南浏阳人,文学硕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现当代文学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评论与中外影视文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睡美人之宅]1002-21392014-15-0-02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有其特有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历史性和文本性的制衡与倾斜以及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1]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一、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
        海登·怀特曾指出,历史的事件虽然具有真实性,是客观存在过的,但是他是过去的,是我们所无法感同身受的,因此它只能以经过语言凝聚、置换、象征以及与文本生成有关的两度修改的历史描述的面目呈现。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并不具有真实可靠性,而是附加有历史记录者个人或团体特有的情感彩的再次记录。在传统历史主义的观念看来,根据
历史所生成的文本,往往以一元化、整体连续的面目出现。但是一元化的历史常常摒弃历史的复线与多样,而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具有鲜明阶级特征的政治叙事。新历史主义则一改传统历史主义的观念,将目光聚焦于通常所不被注意的或与传统历史主义观念不完全同步调的历史景观。注重将单线的历史复线化、多样化,将注意力放在整体宏大的历史中的细枝末节,将大写的历史小写化,具体化。
>她来自台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3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历史主义   研究   文学   学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