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土小说的常与变

现代乡土小说的常与变
作者:于宏伟
来源:《青年文学家》智勇大冲关20092015年第05
        ;要: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精神流脉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不同时期的乡土小说,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乡土作品,都呈现出了迥然相异的风格。然而拨开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在的同时,广大乡土作家们又有着共同的坚守,那永恒存在的小小说月刊,是所有以还乡为人生大业的创作者共同的追求。
        关键词:乡土小说;乡风民俗;感伤情绪
        作者简介:于宏伟(1981-),女,河北承德人,鞍山师范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
        乡土,因为植根于人性中永恒的还乡情绪,成为了现代小说创作史上一条不绝如缕的精神流脉。从鲁迅先生起笔勾画落后、麻木、隔膜的鲁镇开始,到王鲁彦被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的人性恶劣的陈四桥,蹇先艾封闭、荒蛮的文明的桐村,及至沈从文优美、纯净的湘西世界,萧红的板锤对于生的挣扎,对于死的坚强的呼兰河,他们虽然并非因为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进行同一类型的创作,然而,正是这样的发自本心的对故土的怀恋情绪,使得他们在风格迥异的文字表象下,全都攀援着乡土的精神内质,意即的辩证统一。
        一、浓烈的乡风民俗
纯棉纱        这是一个人的作品是否乡土的最为鲜明的标签,是他的乡土输油管线”在体中突围的必要途径。对故乡民风民俗的追认,也成了乡土作家们循着记忆的脉络,虽身在异地而得以准确到故乡坐标的一条捷径。
        王鲁彦在《菊英的出嫁》里以极其渲染的笔法为我们展示的冥婚习俗,有评论家认为他是本着批判的态度去写这个故事的,其实未必如此。抛却阅读中的舆论导向和想当然的判断,仅就故事本身而言,与其说他在写当地结鬼亲的风俗,不如说他在铺叙一种感人至深的母女情怀。菊英的懂事、孝顺,菊英娘的勤俭、淳朴,世间一切常态的母女亲情
皆在二人身上得以显现。而阴阳两隔后,菊英娘的嚎哭,为了女儿的婚事奔走劳碌,穷尽所有为女儿置办的嫁妆,也都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永生怀想。王鲁彦借场强冥婚这一风俗,续写了一个母亲异于常人的悲苦,读来感人至深。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土   女儿   小说   母女   故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