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派作家,九十年代写出了其小说中具有转折性的作品——《活着》一部颇受读者喜爱和批评界关注的小说
《活着》以极其生动的笔触触及主人公徐福贵的内心世界:在经历了生生死死悲欢离合之后,的内心应是悲怆、暴怒及绝望的,但作者余华却给他设置了—个温和宁静的心境。并且福贵他竟然在一次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一次次在死亡的边缘止步,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苦难并无怨无悔的活着,且越活越通达,这就让人不得不就他的生存方式做一番特别的研究了。余华还通过他揭示了“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一主题,恰恰是这一点给读者以极大的震动
“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没有其他任何理由,这就是人和生命最基本的关系,生命要他活着,他就活着。”尽管余华的解释如此坚定而明确,但福贵式的生存方式的内涵与价值依然引起了大家的探讨,并且针对福贵这一形象的评价,国内外的评论分歧甚大。以谢有顺为代表的多数评论者都是通过存在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来挖掘福贵式的生存方式的内涵。因《许三观记》是《活着》的延续与升华,所以也有评论者通过细读《许三观记》,通过比较分析,进而展开研究论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余华笔下的福贵生存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趋势。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自上世纪90年代《活着》发表以来,对福贵生存方式的研究,评论界分歧甚大,甚至尖锐对立。以下笔者试以评论家们对这种生存方式的赞同与否为线索,作一回顾与综述。
纯策略纳什均衡一派以姜飞、洪治纲等人为代表的赞同者们认为,余华“为没有任何外在于生命的名利追求可能的百姓提供生存下去的信念和意义”,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并体现了“深切的意义追问和民间关怀。”。另一派的观点则基于存在主义的“人”的立场,批评余华在鼓吹“苟活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从精神上自行阉割自身对苦难的‘痛感神经’”,展示了
“某种以民族精神的集体遗忘为标志的良知的贫困。”夏中义、谢有顺、赵歌东都持这种激烈否定态度。昌切、叶李提供了中间意见,认为“福贵们的生存态度无疑是缺乏存在主义悲剧精神的,然而在这种无可抗拒的宿命中宁静地继续着生存,这本身一样可以感受到人类那种永恒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坚韧。这与存在主义主体的精神立场不同,但结果却呈现出殊途而同归。”
赞同的评论家们大多认为余华揭示了某种中国式的生存方式,深刻体现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人道主义关怀,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哲学。在福贵历经苦难之后,最终昭示出的是一种宁静、忍耐、温情的受难,执著于此生此世的人性光辉,这也正是一种中国底层老百姓在残酷的境遇中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他们忍受痛苦,植根于广阔的大地上,用坚忍享受痛苦中的幸福,为“生命寻充足的理由和神圣的哲学意义。”於可训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活着》)不但反映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艰难的生活历程,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也借以在一个更深入的层面上,揭示了一种带有某种乐生主义彩的生存哲学的奥秘。”并且,夏中义、富华也认为《活着》是“乡土中国的生存启示录或本土‘圣经’”,这是批评者亦承认的。张新颖也认为,“这样的作品特别能够唤起朴素的、深厚的、本土的现实感
受和文学感受。”这些表述,与余华写出了“活生生的中国人” 的说法,可以互相参考。此外,“忍受”,福贵生存方式最关键的一种生存“方法”,在他们看来也是很值得探讨学习的,“默默地忍受着这些难以忍受的人生苦难无怨无悔、无怒无争地‘活着’”。除此之外,以洪治刚为代表的赞同者们还认为“在福贵的这种‘活着’的背后洋溢着一种对生命的感恩,也折射出了对命运的自然承受,包含了某种宽广无边的生存意味,也体现了自然生命的坚韧,具有非凡的潜在力量”。认为“活着”这个语汇本身,就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展示了生命中最深厚最顽强的精神力量,它的包容性很强大,足以覆盖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当余华将它安置在一个乡间农民的命运之中时,又无形之中赋予了其深厚的悲悯情怀,使创作主体的情感力量与人物的命运之间达成了内在的共振关系。并且,他们认为余华其实试图通过对福贵这种生活方式的描绘来回答一个这样问题杜润生逝世如果活着意味着苦难如果苦难并不来自社会的不公如果苦难并不能获得彼岸的救赎那么人是否还有必要活着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人应该活着并且在活着的期间,我们要心存善意。
当然,也不是所以的评论家都赞同福贵的这种生存方式的。与赞同这种生存方式观点相对的“苟活哲学”,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夏中义先生的观点。fuliweb夏先生认为,“余华对福贵‘活法之倾心’当近之,余华所以尊福贵为偶像,是企盼自己乃至中国人皆能像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
即增强全民忍受苦难的生命韧性,其最佳途径,便是模拟福贵从精神上自行阉割自身对苦难的‘痛感神经’”,并且也显示了“某种以民族精神的集体遗忘为标志的良知的贫困”。关于这一点,他和富华的长文《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中谈得较详细,他们认为这些“乡野父老何以世世代代地熬到今天呢?想穿了,也挺简单,无非是苦惯了,皮厚了,眼昏了,心糙了,苦点难点也就不在乎了,仿佛人生自古便如此,也就不再或无力想象山外有山楼外楼,人竟还会有另种更好的活法。”
此外,我们可以看出“苟活哲学”评论家们,都有着相似的观点,就是认为福贵是盲目的乐观,他是对苦难已经麻木的人,在痛苦面前失去自我。并且,他们颇为反感所谓的“忍受”,认为他没有抗争,没有挣扎,对自己身上的伟大品质也没有任何发现,他只是被动、粗糙而又无奈地苟且的活着。比如评论家谢有顺在他的《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问题》指出,福贵“对自己的痛苦处境没有意识”,这“与一头猪、一条牛没有什么区别”。他认为尽管余华指着《活着》说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但在他看来余华忽视了这种高尚里所包含的虚假性——福贵对苦难的承受是被动的,他的乐观也是盲目的,他虽然学会了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仿佛有着与那头老牛一样的超然,但是,存在的幸福并不会因此而到来。因为人和牛毕竟是不同的,牛永远不会追问“我是谁”这样的问题,但是人会,人在被
迫反省自身时会进入到“我是谁”、“我何以为人”这样的意识和自我追问中,这是人和动物的一个界限。他还认为,到《活着》的最后,福贵主动将那头老牛称为福贵,并与自己同名,主动的将自己的存在等同于动物的存在,实际上就是“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放弃,就是宣布自己从人的“世界”里退出,意味着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自动的放弃;而福贵表现出来的所谓平静,实际上只是一种麻木之后的寂然而已。这不是一种高尚,而是一种存在的悲哀。赵歌东也指责“福贵、许三观们执着地将‘药渣’式的人生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苟活哲学进行到底”,体现了“一种受虐者和苟活者的人生哲学。”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一)基本内容:
从《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着手,通过对福贵的少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不同的生活状况分析福贵是如何活着的,从而来阐述中国下层民众是如何活着的,从而剖析出余华写福贵的这种生活状况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深入阐述他想告诉人们怎样的追求,从而对作家的创作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
运用细读法,阅读相关文本及大量的相关评论书籍和论文,从而对余华笔下的福贵各个时期的生存方式有一全面的把握,分析福贵是如何活着的。继而通过概念阐释、引证、例证等方法,阐述中国下层民众是如何活着的,从而斯波帝卡怎么样解析“为活着而活着”的内涵是什么,并阐述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文以余华笔下的福贵为研究对象,对福贵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生存方式作深入细致的剖析,分析出福贵是如何活着的,从而阐述中国下层民众是如何活着的,以解释此种生存方式的深刻内涵,从而求索出余华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第一阶段 2010年9月——11
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
2、第二阶段 2010年11月——2011年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
3、第三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
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
4、第四阶段 2011年5月
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
论文:
1、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年第4期。
2、富华《人性之恶与人世之厄——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叙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张学昕《对苦难的平静叙述──论余华的两部“生存小说”》,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存   活着   方式   研究   生命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