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天生、工开于人

gongqijun物自天生、工开于人
作者:李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
        ;要:石不能言最可人, 天工的机巧造就了石的不可捉摸,赏石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园林以及工艺。本文未从元代特有的工艺美术入手,而是另辟蹊径,探寻赏石这一中国传统审美喜好,与元代工艺藕断丝连的脉络。
        关键词:赏石;天工;人工
        作者简介:李芳(罗尔中值定理1985.11-),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云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夏泽良]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唐代李瑞诗中有云: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农夫山泉京华时报”僵硬的石头在中国人看来,是天地灵
气所聚,历经造化鬼斧神工雕刻,凝聚了无限的生命力。中国人好石,喜欢收集各种怪石遗物,如果说有一种艺术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悠久的绘画、园林以及工艺,那这种艺术就是赏石。
        在历代御苑峰石中,宋徽宗通过牵引力控制系统花石纲qpso”敛聚奇石,堪称御苑奇石之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元代蒙古族并无对赏石的特殊喜好,赏石艺术没有因为上流社会的不甚喜好而消失殆尽。元朝统治者采取高压政策,汉族士子的地位跌至谷底,隐居在城市、乡村、山林之中,以研究传承文化为喜好,寄情于艺术为乐事,将赏石文化得以延续。赏石这门艺术另辟蹊径,促进了元代工艺美术更多元化发展。
        一、赏石与天工
        1 瘦石嶙峋
        元代孔齐著《至正直记》中有云:看灵璧石之法有三:曰瘦、曰绉、曰透。瘦者峰之锐且透也。”[1]赏石重瘦,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情怀,瘦与肥相对,肥容易流于俗腻,瘦是炯炯独立,幽淡平宁的。一拳赏石能诠释出南宋遗民心灵最复杂的写照,望着瘦石独
立不羁,这般从容洒脱之情油然而生,一块石头,告诉人们生命本来的真实,不被塑造,天然若成的情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赏石   艺术   喜好   中国   研究   传统   文化   奇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