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程序升温还原
羟丙基环糊精作者:***续修四库全书
氍毹上的尘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
        摘 要:接受美学理论是由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德国康斯坦丁学派在 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史实质上是读者的接受史。文学翻译具有特殊性,创造性与艺术性。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的本质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契合,接受美学理论为文学翻译带来了新视角,肯定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摆脱了以原语文本为中心的静态研究,有着革命性的启示。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翻译;读者
        作者简介:王征,(1991-),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郑海凌在著作《文学翻译学》中对文学翻译下了定义:“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的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1]文学翻译首先与其他的诸如科技、法律、新闻翻译一样,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是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首先就在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文学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其次,文学翻译的手段同样不同于其他翻译,首先文学翻译要把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翻译效果的依据,再次,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译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最后,译者需要把握原作者的创作历程,需要把握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一)文学翻译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照
        接受美学空前提升读者的地位,不再孤立地研究文本本身,而是更注重文本的社会效果和读者参与理解文本的过程。接受美学 “关注读者的参与”启示我们,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应该成为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只有符合读者“期待视野”本文, 才能吸引读者, 进入读
数字卫星者的阅读视野。当译者在翻译时,要研究读者的“ 期待视野”,如何选择翻译文本、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运用怎样的翻译语言, 都要以读者的“期待視野”为中心,对读者进行关照,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可知,读者的“期待视野”中还存在“创新期待”,这就要求译者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打破读者的原有期待,原有阅读习惯,让读者在这个类似于探索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更新补充自身的“期待视野”。
水化硅酸钙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者   翻译   文学   期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