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仁美思想中的中庸之美与悲壮之美

试论孔子仁美思想中的中庸之美与悲壮之美
作者:赵有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7
评剧宋丽        要:孔子的仁美思想讲求的是一种超越性的博爱的生命之美,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孔子的仁美思想,首先体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美;其次,体现为崇高的悲壮之美。
        关键词:孔子;仁美思想;中庸之美;悲壮之美吾守尔大爷的冰
        作者简介:赵有岩(1990.3-),女,吉林德惠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1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还没有产生所谓的美学这个学科或者说学问,但是于无形中,
孔夫子却阐发了一种美学思想寻自我——仁。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的仁之美学思想是与当时变动不安、混乱纷争的春秋争霸的社会状况相适应,与孔子本人对人之为人的本质的认识相关,对孔子的仁美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扬州一工地坍塌        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之美
        所谓英雄者,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或许孔子不像曹公那样文韬武略,但孔子也可以说是一位拥有豪情壮志而又有大德大仁的英雄,然而在春秋时期的奴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孔子的政治理想不被看好,政治抱负无法施展,英雄也只能一时悲凉。孔子一生博学多才,又志在学问,于是收徒讲学,提倡仁道,以仁释礼。孔子提倡仁学思想最初旨在复兴周礼,振兴周王室的统治,官员能够端正本心、秉公执法,以德化恶,导民为善,不逾礼;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友好往来、尊长、邻里相敬、夫妇和睦,从而使国家兴盛,百姓富足安乐,社会和谐。
        孔子的表现在重情,而不是滥情,这里强调的是一个的问题,正如孔子在评价《关雎》时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透露出孔子所秉持的一种审美人格理想,即强调一种中庸、中和之美,注重的是一种合适的尺度与范围。中庸思想是孔子衡量
美的尺度,《中庸》中说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里约欢迎你,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在这里,孔子将中庸作为至德提高到仁的境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到中,内也雍,用也,孔子也曾说过过犹不及,由此,可以分析出,中庸即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一切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恰到好处,一切都相适应。孔子欲恢复周礼,也正是需要重拾中庸的精神,恢复社会秩序,这一切都要依赖和谐世界仁者爱人的仁学思想来实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4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6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思想   美学   研究   能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