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作者:岳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7
        要:物哀与幽玄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学观念,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体现在自然美、传统美、彩美和人性美的四个方面。在物哀这种审美意识的影响下,大多数日本作家的笔端特别重视传统美和自然美,善于捕捉彩美,崇尚纯洁的人性美。本文将举例探讨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希望可以为日本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图纸尺寸文化氛围物哀呋喃树脂” 倾向;日本文学;审美意识;作家
        作者简介:岳琳,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2
        “物哀在日语中写作「物哀れ」,是日本文艺审美理念之一,可以翻译成物哀、物之感
情、幽情和多愁善感等,原本属于平安时代的文艺特点,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将简单介绍物哀丹江口水电站的内涵,并从自然美、传统美、彩美和人性美这四个方面来举例探索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一、物哀的内涵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之一,在日语中写作「物哀れ」,它是起源于平安时代的艺术观,凝聚着清幽、余韵和古典,追求自然、伤感的美。日本作家认为即使不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感受到物哀的美丽与哀愁[1]11】。物哀审美意识原本就属于佛教和道教思想,注重追求自然美、传统美、彩美和人性美。自本居宣次评价紫式部的代表作品《源氏物语》的特性为物哀与幽玄以后,物哀与幽玄就被当作文艺本质的概念[2]2154631部队】。作为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前期的代表和歌诗人藤原俊成采用了大量的物哀手法编制了《千载和歌集》。此后,能乐、茶道、俳谐和小说以及现代日本文学都在使用物哀审美理念。物哀在日本文学史中被定义为:「言葉の意味には表れず、また、目には定かに見えなくても、その奥に人間が感じることが可能な美の世界、これが物哀れといえる。たとえば、花を見て美しいと思う。それは今、そこにある美しい姿である。
美しい花はそれだけで感動を与え、しかし、そこにはいままで長い闇と風雪に耐えたという過去がある。」[3]单片机控制交通灯【32】,可以翻译成:不用语言表现,即使眼睛看不清楚,也可以说它是人类能够感受到的美的世界,这就是物哀的深层含义。例如看到花就想到了美,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而美丽的花可以给人一种感动之美,但是经过风欺雪压之后,这种美就会成为过去。深受物哀审美意识影响的日本作家认为看到现实的美就可以想象隐藏的美丽,看到樱花绽放的美,就能想象到樱花飘零的美丽与感动,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多么漂亮的花都会枯萎,而人们可以从枯萎的美丽与感动中体会自然美。紫式部、川端康成、吉本芭娜娜等著名日本作家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物哀审美意识,表达了对自然美、传统美、彩美和人性美的追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5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文学   审美   作家   美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