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
两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帐棚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物质归结为某些具体的形态,并且认为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坚持原子时世界的本源。局限性: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孤立的、片面的
发展变化,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静止不变,即使承认变化,也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承认矛盾,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否认矛盾,把事物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作用。这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焦点。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揭示的规律不同
联系: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塔式锅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8.马哲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
9.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实现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0.马哲的特点
实践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是本质特点
阶级性事最鲜明的特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事物质的唯一特性。
2.运动、静止及其相互关系
运动时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引起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二者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客观世界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太极美女马畅静止的含义:
事物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保持质的稳定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两者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两者是不可分的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才能真正理解运动
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才能把事物区别开来,以便进行科学研究
3.运动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空间同物质的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5.物质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稳定性、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人和规律的关系:
规律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人既不
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必须认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
人具有能对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便是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满足人的要求。
6.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7.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一种主动地创造活动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主体的生理活动和过程
9.意识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思维模拟
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过人脑:
二者的物质承担者不同
二者的性质不同
人的意识创造性和能动性是无限发展的
10.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有高度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1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是物质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是马哲世界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
12.世界的物质多样性
    具有同构性和同源性,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
1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从那些落后的主观偏见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实质是使主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出事物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3.联系的条件性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系统
系统: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特征:
整体性,这是最本质的特征(具有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结构的有序性
结构趋向优化的特征
木蠹蛾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但它不能代替普遍联系的原则。一是因为系统论虽然具有跨学科的本质,但却不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具体
科学;二是系统论只是深入研究了各种复杂联系中的一大类联系——系统整体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系统联系。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褐煤干燥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
概念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一些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以联系和发展作为总特征。
三.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时直接同一的。
    量,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一切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准。
3.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量变形式:一是事物构成成分在数量上的变化,二是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质量互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量变和连续性的庸俗进化论;另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和飞跃而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激辩论。
四.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窄告网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只有在内因具备的情况下,外因才能发生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矛盾
  矛盾贯穿于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要求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两点论和重点论
    重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就抓住了重点和中心,能够起到统揽全局,纲举目张的作用。
    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它要求抓住根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把它们作为解决其它矛盾的出发点。
五.否定之否定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事物的各种矛盾相互作用,形成两种力量:一是维持事物自身的存在,这样所谓肯定方面;一种是促使事物的灭亡,这是所谓否定方面。
2.辩证的否定观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错误: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把否定看成对事物的消亡,是发展的中断;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
3.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割裂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特殊性:
不同性质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曲折性
决定论就是承认事物运动发展受着因果的制约,有其客观的规律;否认事物运动发展的因果规律及其客观性,便是非决定论。
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
二.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
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3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5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事物   发展   世界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