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结业报告

文献检索结业报告
tftlcd接口学院:计算机学院
刘美纯班级:
姓名:
学号:
检索内容: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研究
关键词: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
时间限制条件:2014年初至2014年末
检索工具: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检索结果:1
表达式:题名=中小城市and题名=可持续发展and题名=分析评价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自诞生以后,就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任何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首先表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联合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发展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致力于为决策者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以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调控问题,并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为决策者进行城市决策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基于上述目标,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灰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系统观点出发,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资源、环境、社会等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研究主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最后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始终针对城市的共性,抛开不同类型城市的个性特点。因此本文模型的优点在于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城市,便于我国城市
之间,甚至与国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从而使世界人口、经济在城市的集中达到了
很高的程度。至2000年,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近百分之五十,故人们称2000年标志着“城市世界”的开始。今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对人们的召唤,全球城市化的步伐将日益加快,“城市”和“发展”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两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城市发展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己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人口过度膨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这个词也应运而生。这一切问题使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恶化,并且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作用和累加,使得本来问题已十分严重的城市更加脆弱。
198 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协调发展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因此,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1992年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21世纪议程》的要求,联合国人居中心及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SCP),目的是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协调城市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5%的水平,而且低于50%的世界整体城市化水平,
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37%的平均水平,并且城市化速度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十五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到战略高度。今后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而且这种快速增长势头将持续较长时间。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设市城市数己经达到668个,建制镇近2万个,城市人口3.7亿,城市化水平29.9% ;2000年城市人口4.6亿,城市化水平达到36.2%。如此迅速的城市化,必将对我国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大的冲击,巨大的人口压力,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51。如仅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剧等原因,我国目前
已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约400个城市一般性缺水,缺水量达1600多万立方米,影响了4000万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缺水状况尤为明显。其中,烟台、威海、天津、大连、唐山等城市缺水较为严重。为了解决大中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了避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再走大中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我国的城市化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并逐渐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的《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等,这些书中所揭示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给人
们敲响了警钟〔s-111。在《城市生态学》(123一书中,日本生态学者中野尊正、沼田真等人从生态学的角度,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并以东京为例,
从围绕人类的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植物、城市动物等周围部分进行探讨,研究了一个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活动对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在研究保护自然的对策时,如不把人类应承担环境破坏的责任这一点作为根本去考虑进去,就会被利用自然的理论挤跨,首先是生物,随后是人类,它们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面临人口增长与资源日渐枯竭的前景使得罗马俱乐部的来自26个国家的75名科学家感到困惑。他们利用系统动力学,基于福瑞斯特教授提出的世界模型的雏型(WORLD工I)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研究了世界范围内,人口、自然资源、工业、农业和污染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制约和作用以及其产生的后果的各种可能性。先后发表了《世界动力学》、《增长的限制》、《趋向全球的均衡》等著作。最后他们得出了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基本观点是:迄今世界范围指数式增长的势头不能再持续下去,世界的发展将逐渐过渡到某种均衡发展的状态;由于工业化伴随来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
和污染加剧,因此从长远的战略观点看,目前不发达国家按西方先进国家的模式所进行的工业化的努力未必是明智的。
松下vs7
人们在对工业化运动带来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种种不协调现象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发展模式上做出了理性选择一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川报告中提出之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并且迅速成为政治、地理、经济、环境、管理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对普遍追求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延伸和社区性实践,1994年6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94论坛作为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主题就
确定为:城市与持续发展: 1996年伊斯坦布尔第二届联合国人大会(简称“人居—城市高峰会议”)以后,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土地利用为基础,以集聚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它的集约性、活跃性及先导性也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国际经验表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级的经济结构、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及宜人的环境质量。((21世纪议程》中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和工
作环境. G·豪霍顿和G·享特将可持续城市定义为:居民和各种事务采用永远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式,在邻里和区域水平上不断努力以改善城市的自然、人口和文化环境的城市。
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进入操作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叫。国外学者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国际上,利弗曼(D. M. Liveman)提出的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八项原则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强调指标的时空性、可预测性、价值性、可逆性或可控性、整合性、公平性以及可获得性和可用性。
可持续发展思想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观念,人们深刻反省了过去把经济增长片面理解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倾向,传统的经济指标虽然能有效度量经济发展,但却没能包括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储备价值,不能全面度量社会与环
境状态的变化。于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工作首先体现在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修正传统的GNP指标,以反映资源的损耗状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环境恶化对国民财富的影响,更真实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针对GNP指标的缺陷,诺德豪斯等(Nordhaus etc,1972)提出了经济净福(NetEconomic Welfare: NEW)的概念,用于替代传统的GNP指标。据计算,若从GNP中减去那些有碍国民福利增长的损失费用或折合的价值,美国的NEW的上升速度仅为GNP的一半。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其分析不仅要正确评价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同时需要准确预测未来可持续发展运行的趋势,并及时反映对其施加调控的效果。周纪纶、王如松等人编译的《城市生态
经济研究方法及实例》一书中介绍了由S"Boyden教授主持的香港研究及德国F"Vester教授和A"Hester博士主持的法兰克福研究。S"Boyden的城市生态学综合方法,从人类生态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城市系统概念模型。F"Veste的灵敏度模型,是具有城市生态学特的大系统控制论模型。可用来解释和评价城市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帮助决策者识别何者是引起系统相互作用格局变化的敏感点、风险或不稳定因素临界状况,即可从中获得可供选择的不同决策方案,以防止或消除不利影响。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000年前的殷都人追求天人合一,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他们把生活垃圾统一挖坑掩埋,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甲骨卜辞中有这样的记载:如果乱丢垃圾将被砍手。执法虽然过于残酷,但也体现了当时殷商都城统治者对于保持市容、治理都城的重视。
1994年我国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一议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议程内容上符合中国国情,形式上符合国际规范,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议程提出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
我国学者在研究城市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探讨了城市科技的可持续发
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城市技术可持续发展是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张磊提出一个城市虽说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其技术水平,但是如果对外来的技术不加以消化和吸收,那么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暂时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形成新的技术,技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从而经济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自控我国自在世界上率先制定出《中国21世纪议程》后,国内很多部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以城市为背景的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家环保局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分别制定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进行了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完成了《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手册》。该指标体系按照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建立了一组综合环境经济学指标,并最终综合成为可持续发展政策指标—真实储蓄率。该指标体系是中国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成功尝试,为各级城市衡量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了方法论和范例,为城市之间进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比较提供了统一尺度。
从以上文献综述部分可以看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理论虽多,但操作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差
异较大,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的检索文档:
1.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雌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姚愉芳,贺菊煌等,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刘功臣
5.周毅,可持续发展,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2001
6.黄晶,周海林,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进展及其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培氟沙星
7.王伟中,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8.顾朝林,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曲福田,论中国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
10.北京大学持续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5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城市   环境   经济   研究   人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