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职场话术方法论之“上堆下切”

方法改变行为。
方法论改变思维。
说话是门艺术,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一、方法论跟方法有什么不同
假设你有一个“话题终结者”的缺点,特别是跟女生聊天。经历了几次相亲的失败,你决心改变自己,向恋爱大师请教破冰聊天的技巧。于是,恋爱大师告诉你一些建议,还有一整套常用话术。你回头一试,果然有效,终于可以聊到十句了,可十句话一过,总有一句让你继续“话题终结者”的光荣称号——你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回头继续请教,恋爱大师好像知道你会回来,这回,他没有给你更多的具体话术,而是介绍了一个叫“上堆下切”的语言体系。
首先,请比较下面两段对话中,男生两种回答的不同之处:
对话A
男:认识一下可以吗?
女:为什么啊?
男:交个朋友嘛……
对话B聚氨酯泡沫
男:认识一下可以吗?
泰州数字电视女:为什么呀?
男:刚才在电梯旁看见你,也不知怎么的就向你走过来。说实话,我也被自己吓着了……
在对话中,对方说了一句话,你想要把话给接住,通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往上堆,把话题往“形而上”的方向引,直接给答案、下结论,这叫“上堆语言”,比如对话A的回答“交个朋友”。一个是往下切,把话题往“形而下”的方向引,最常见的方式是描述具体的情景、表达细腻的感受等等,这就叫“下切语言”,比如对话B的回答。
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对话都是脱口而出的。而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话题终结者”,是因为习惯性思维是每一句话都想“向上堆”。
女:“你做什么工作?”
男:“我做程序员。”
“总结”是上堆语言的功能之一,一秒钟,干净利落地结束话题,双方又要重新想话题,真累啊……
如果用下切模式回答这个问题:
女:“你做什么工作?”
男:“我最近在做一套程度算法,它能自动识别镜头里的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效果的美颜滤镜,很强大的。有一回,我用两条狗做测试,结果程序识别一条是公的,一条是母的……”
一大波话题正在向你们袭来……
蔡康永在《康熙来了》一集中为了说明细节是聊天的灵魂,举了个例子:
“和女朋友去逛街”就很无聊,“和女朋友在电器城里逛了四个小时,最后女朋友买了个摄像头,为的是和另一个男生聊天,并坚持自己买单……”才有趣。
从套话话术到“上堆下切”的理论,就是从方法到方法论的过程。
理解了这个理论后,你再回头看那套话术,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自动生成新的话术。
当然,有些人觉得没必要,不就是个“搭讪术”吗?我就是谈个“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而言,懂点技巧就够了,要什么方法论啊?掌握这套方法论的人屈指可数,可大家不都脱单了吗?汪洪超
请别着急,接下来,我就以这套“上堆下切”的语言体系,告诉你方法论比方法强大在哪儿。
二、上堆下切的应用之一:工作汇报的表达形式
首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很多男生不喜欢“下切语言”?
因为很麻烦啊,你要去想一堆话,所见所闻所感,很可能你想说的只有一句话,“累死了,脑壳痛”。
而且,你的“上堆”语言,不管是评价概括、还是因果推测,又都是陈辞滥调,让人没有半点继续交流下去的欲望。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有没有当年写作文永远都是满分60分拿42分的感觉?老师的评语是不是永远这两句:第一、语言枯燥,没有表现力;第二、行文散漫,中心不突出?
让我们来看一看高分作文的标准:
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上堆)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下切)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有表现力(下切)
有创意:见解新颖(上堆)、材料新鲜(下切)、构思精巧(上堆)、想象有独到之处(下切)
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作文技巧千百条,方向归根到底就是两个:“上堆”要有高度有新意,“下切”要更形象更丰富。
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可高考已是若干年前的往事了,现在说它还有意义吗?套管针灸刀
意义就在“表达方法论”上。从聊天破冰到高分作文,这个“上堆下切”的方法论,建立在一个底层方法论之上,它对应的是人对语言类信息的普遍反应:要么被新鲜深刻的观点说服,要么被有画面感的语言触动。
理所当然,这个方法论适用于一切沟通,比如职场上的工作汇报上,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你的基本表达形式只有“上堆下切”两种。
假定你要向上司汇报昨天拜访客户的情况,在组织内容时,如果你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如实地向上司进行描述和说明,这就叫下切。
相反,不去说过程,直接总结该客户的优劣势,陈述你的目标,表达你对该客户的判断、推测,这就叫上堆。
当然,工作汇报肯定是既有上堆也有下切,但一定是侧重于某一个表达形式。到底是以上堆为主还是下切为主,首先要看上司的领导风格。
如果上司是个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的人,那么上堆表达更重要。你如果啰啰嗦嗦说一大堆,他反而觉得你缺乏逻辑。反之,如果上司是个关注细节的人,那么下切比上堆更重要。
另外,也跟你汇报的内容有关,如果你之行只是初次拜访泛泛而谈,并没有很切实的感受,汇报的重点是提供一些信息让领导判断,那么下切更合适。反之,如果你已经多次接触,并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那么汇报的重点肯定是你的结论是什么?它有哪些依据支持?你的下一步建议?很明显,上堆更重要。
说到这儿,估计大家的新鲜劲儿也过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没听过“上堆下切”之前,我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好的,让我们再转到一个你以后会接触的领域看看。
三、上堆下切的应用之二:管理沟通风格
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生活经验中,男性经常使用上堆语言,女性经常使用下切语言呢?
美国语言学家黛柏拉·泰南做过一个试验,把录音设备放在男女志愿者身上,对他们谈话的语言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男女沟通风格的差异,推出了一个观点:
女性习惯于“关系语言”,即“建立亲密关系的语言”,男性习惯于“权力语言”,即“建立支配地位的语言”。比如:
A:“上午见的客户真是奇葩,他居然……”
B:“就是啊,我昨天也遇上一个奇葩客户,他……”(下切语言,开启吐槽模式)
女:“上午见的客户真是奇葩,他居然……”
男:“我觉得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是我,我会……”(上堆语言,终结话题)
换句话说,在开口说话之前,男人心里有个声音:“你要说的话,是让你地位更高了,还是更低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5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下切   方法论   话题   上司   恋爱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