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e的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模型总结包括

Howe的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模型总结包括
Howe的社会工作常用的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
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tvd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七、认知行为疗法使用的就是认知行为理论,而ABC理论是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通过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来达到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它将认
知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结合。因为情绪问题往往最终表现为行为问题,比如:逃学,打架,暴露,强迫行为等等,所以这两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是同时解决的。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金融86九、社会支持网络。
白头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十、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
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
夏利7101u
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
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源于生物学的概念,而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则与社会工作实务的“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一脉相承。生物学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了生存或延续物种而与所栖息的环境保持的一种适切的调和程度,是生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因应环境变化的自身的自动调整能力,目的在于达到本身的顺利发展和生长。安徽教育科研
十三、继续社会化理论。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表明人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贯穿人的一生。继早期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
十四、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十七、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
waste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2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5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理论   行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