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及相关问题研究刍议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3期
·读史札记·
!"#$%"&'()*+,-./012345678
陈  丹
  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是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的一个特殊体,是指抗日战争后期由国民政府选派赴美留学,学成后因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才回到新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其主体是科学家和理工科学生,也有部分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和学者。这里之所以使用“学人”而未使用更常见的“留学生”一词,是因为该体不仅包括就读于美国高校的留学生,还包括进入美国高校任教、在美国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或实习的学者。虽然最终归国的人数只占派遣总数的少部分,但主要由其构成的5
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是跨文化、跨时代的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在近现代中国留学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档案资料的散失,目前学界对该体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史料,试图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较为清晰的线索,以期推动学界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进一步研究。
一、相关文献和研究概况
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的。截至目前,国内将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作为特定体的专门研究成果不多,系统性、整体性和思想性较弱。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5
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对归国留美的普通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关注较少。
对5
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研究与该体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相比,很不匹配。从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来看,还没有把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作为一个体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已有成果多为史料或史料梳理。笔者目力所及,相关的史料集有三部:其一,口述史资料集《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收录了28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口述史资料,主要反映了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出国、在美期间、归国和归国后的一些情况;其二,回忆录性质的资料集《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
999年),收录了37篇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留美学生的回忆文章,侧重归国前后情况的介绍;其三,尚未出版的人名录资料集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生学者人名录》
①,收录了约1000位留美学人较为全面的基本信息资料,另有约500人的资料尚待完善,几乎涵盖了所有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提供了迄今为止该体最全面的人员名单,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这三部史料集是进行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研究的基础资料。
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中个人资料的搜集成果,主要体现在《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丛书的出版上,其中有许多这一体的传记性史料,如《沈善炯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朱康福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
·
411·中共党史研究
王德禄、刘志光、程宏主编:《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生学者人名录》,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提供,未刊稿。
2010年)、《杨纪珂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涂光炽回忆与回忆涂光炽》(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从土家族走出的药物化学家:彭司勋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大音希声:应崇福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做一辈子
研究生:林为干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举重若轻:徐光宪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等,主要反映了他们个人成长经历及其为国家所作的重要贡献。这类丛书的出版使较有成就的科学家体的个人传记、口述史、回忆录等资料日渐丰富。
从中国近现代留学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虽然相关著作对该体有所涉及①,但大多侧重于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留学背景研究,未将该体与总的留美学人体进行剥离,因此鲜有对这一体的专门研究。
在相关学术论文中,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一文对该体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另有一些学术论文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归国历程和贡献等有所涉及。
虽然国外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研究没有专门的著述,但有部分研究涉及该体的历史。如张纯如著《旅美华侨叙述史》(IrisChang.TheChineseinAmerica—ANarrativeHistory.NewYork:Viking,2003),对冷战格局影响下的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情况有所交代。其他涉及该体的外文文献有:费慰梅著《1942—1949年美国对华文化策略》(FairbankWilma.America’sCulturalExperimentinChina,1942—1949.BureauofEducationalandCulturalAffairs,U.S.Depart mentofState,19
76);爱荷华州立大学WaldropNick的博士论文《为敌人提供教育:1948—1955年的中国留学生与中美冷战格局》(NickWaldrop.EducatingtheEnemy:ChineseStudentsandtheSino AmericanColdWar,1948—1955.Diss.IowaStateUniversity,2016);HanYelong的学术论文《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49年到1955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研究》(HanYelong.“AnUntoldStory:AmericanPolicytoward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1949—1955”.JournalofAmerican EastAsianRelations(1993):pp.77-99);等等。
由此可见,目前专门针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为鲜见。出现这种研究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史料的散落与匮乏,该体的人数尚未明确,体的人员构成、人员基本信息等仍不健全。此外,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本人收藏的一些关于留美经历的个人物品等,在1949年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到破坏,或下落不明,成为当前研究中的遗憾。
二、关于归国留美学人体
归国历程的研究
  中国近现代留学史对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留学背景及归国历程有较多涉及,主要包括抗战后期国民党的留美政策、留美高潮兴起的原因、两波“归国潮”及归国人数等。
首先,关于中国留美政策的变化和留美学人的留学背景。抗战初期和后期,中国的留美政策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抗战爆发后,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外汇匮乏,不得不对留学教育加以严格限制。第二次是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形势的好转,抗战胜利在望,都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留学条件;抗战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耗,在抗战即将结束之际,国民政府为了战后重建国家,放松对留学的限制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出国留学生派遣数量。从1943年起,国民政府出台了《留学教育方案》《三十二年度教育部派遣公费留学英美学生计划大纲》《教育部国外留学自费生派遣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留学教育的发展,并把重点放在培养高级技术专精人才和业务管理人才上。除国民政府鼓励留学的政
·
·
2018年第3期①如李喜所、刘集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天津
古籍出版社,2000年;李喜所主编,田涛、刘晓琴著:《中国留学通史(新中国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等等。唯有姚蜀平《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对该体有专门的介绍。
策引导外,美国与国民政府交好、美国是二战后为数不多的有实力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国家等
重要因素,也成为留美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①1944年到1949年掀起的留美高潮,留美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中国留美史上的最高峰。民国时期的留美教育分为6个阶段,其中包括1946年至1949年抗战胜利后的留美热②。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大多数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留美高潮中赴美留学的。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美的中国学子人数仍在5000人以上③。
其次,留美学人的归国选择。50年代,留美学人体牵连着冷战格局中的各方利益,更涉及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发展和科技战略。在冷战格局的大背景下,各国对科学技术人才的争夺是空前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实力尤
其是高精尖的国防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在冷战格局、国内政权交替和中美关系变迁等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影响下,当时在美国的留美中国学人尤其是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和学者,成为中美两国争夺的对象。争取到这批留美学人,就意味着既增加了自身的科技人才储备,又避免了人才“资敌”可能带来的威胁。正因为如此,50年代在美国未归的留美中国学人体面临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留学后去留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量留在美国的中国学人在国内政权变更的情况下,需要作出是否归国的抉择。1949年至1957年,留美中国学人形成了两波“归国潮”,其间归国的留美学人构成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主体。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体的归国历程,因冷战格局、中美关系、国共冲突、政权交替等因素,呈现曲折复杂的局面,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第一波“归国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51年10月。相关文献表明,美国自1884年颁布《法案》至1943年取消该法案,其间对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作出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留美的中国留学生必须回到中国,不允许滞留美国。此时的美国政府将赴美中国
留学生看成是传播美国民主和文化、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的潜在力量,认为他们学成回国后,有可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利益。但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发生转变。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对于是否支持中国留学生回国存有争议:以美国移民归化局为代表的一派希望中国留学生回国,从而在中国推行美国民主;以美国国务院
为代表的一派希望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认为中国留学生归国用其所学为新中国服务是对美国利益的威胁④。但美国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法令禁止中国学人归国,对留美中国学人归国的限制较为间接,因此在此期间,许多留美学人得以回到祖国。这是两波“归国潮”中归国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这批回国者包括梁思礼、葛庭燧、陆星垣、唐敖庆、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冀朝铸等近1
000名留美学人。这一时期也有少数留美学人在归国中遭遇美国政府的阻
·
611·中共党史研究
②③
r2v怎么用
参见孔繁岭:《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1—32页;李喜所、刘集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第125页;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科学文化评论》2012年第1期。
李喜所、刘集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第115页。
HanYelong根据美国国务院的统计数据指出,截至1949年,仍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有5600人,参见HanYelong.“AnUntoldStory:AmericanPolicytowardChi 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1949—1955.”JournalofAmerican EastAsianRelations(1993):pp.77-99.也有人认为,1946年至1949年四年间赴美者即达到5000人左右,占百年留美学生总数的1/4以上。参见《中国留学史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第95页。根据梅贻琦195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1944年到1949年美国高校在校中国学生人数分别为,1944年270人,1945年543人,1946年648人,1947年1194人,1948年1274人,1949年1016人,参见MeiYiqi,andChengQibao.ASurveyofChi neseStudentsinAmericanUniversitiesandCollegesinthePastOneHundredYears.NewYork(1954):p.27.
参见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科学文化评论》2012年第1期;高国卫:《建国初期留美学生刘永铭的艰难归国》,《党史纵横》2013年第8期。
挠,其中有三个讨论较多的典型案例:一是钱学森在1950年7月即准备回国,但直到1955年9月才得以离开美国,其间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逮捕、关押、监视等无礼待遇①;二是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等人1950年9月在回国途中,被美国政府在日本横滨拦截并关押,经中国政府外交抗议才释放回国②;三是谢家麟等8位留美学人在1951年9月回国时,被美国政府在檀香山拦截并押回美国,直到1954年7月才被允许出境③。
首都电子商城
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发生转变。为避免“资敌”,1951年10月,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颁布禁止理工农医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法令,如果留学生离开美国国境,就要被“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或是不高于5年的徒刑,或是二者兼施”④。许多归国留美学人在回忆中都提到,凡是曾申请回国的留学生几乎都接到了美国移民归化局禁止离境的通知。同时,美国政府又拨款“救济”留美中国学人,并为他们提供加入美国国籍的便利,妄图拉拢他们⑤。在此阶段,留美中国学人寻求各种解除困境的途径:尝试与美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和民主团体接触,争取同情并寻求帮助;通过媒体等渠道发声,将美国政府扣留中国留学生的事实公之于众,形成舆论压力;想尽办法与国内取得联系,寻求中国政府的帮助等⑥。最终美国移民归化局在1954年11月撤销了对中国留学生的禁归令⑦。
第二波“归国潮”:1954年11月至1957年。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禁归令的撤销,再次形成了留美中国学人的“归国潮”。众多史料表明,美国政府虽然迫于各方压力撤销了对中国留学生
的禁归令,允许他们离开美国国境,但美国政府机构对中国留美学人归国仍有诸多限制和刁难,设置了变相的障碍,增加其归国的难度。当时,“要在美国移民和归化局规定的极短时期内办好离美手续是非常困难的,除了办过境签证和订船票的困难外,有不少人要立即筹措一大笔旅费,要变卖家具,还债和纳税;有的人职业合同没有期满;有的人学业未结束,学位未取得,这些都是在短时期内很难解决的”⑧。在中美日内瓦谈判期间,中国政府也将美国政府扣留中国留学生的问题提上了会议议程。中美双方经过艰难谈判⑨,于1955年9月10日最终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两国大使关于双方平民回国问题协议的声明》。但在美国政府执行禁归令期间,迫于无奈或个人选择,已有部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谋生、结婚生子甚至已决心定居美国,因此,在此期间回国的留美学人相对减少,但仍有不少人回国,其中包括钱学森、陈能宽、郭永怀等在内的一批科学家。
根据目前的材料,还无法完全确定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总人数。有关学者估算,截至1956年中旬,约1300名中国留学生回到中国。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1949年和1950年约1000名中国学生离开美国。1951年以后,超过434名中国学生申请离境许可。截至1954年6
·
卢荣友
·
2018年第3期①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wuxiaworld
事件经过可参见〔美〕张纯如著,鲁伊译:《蚕丝:钱学森传》,中信出版社,2011年;张现民:《钱学森回国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王德禄、程宏:《“威尔逊总统”号不寻常的第17次航程》,《百年潮》2014年第9期;王德禄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第39页;刘珊珊:《新中国初期的留美归国学人》,《神州学人》2005年第10期。
参见《留美学生谢家麟谈美国当局阻挠他回国经过》,《人民日报》1955年8月21日;《谢家麟自传》,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43—44页。
《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47页。
HanYelong.“AnUntoldStory:AmericanPolicytoward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1949—1955.”
JournalofAmerican EastAsianRelations(1993):pp.77-99.
参见王德禄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第209—214页。
《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第488页。
《最近从美国回来的十五个我国留学生诉说美国政府阻挠我留学生回国的无理行径》,《人民日报》1955年8月20日。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第一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U.S.DepartmentofState.“ForeignRelationsoftheU nitedStates,1952—1954,VolumeXIV:ChinaandJa panPart1.”(1985).
月,314名中国学生获得离境许可,其中1951年150人、1952年53人、1953年84人、1954
年27人。①1956年周恩来主持的中共中央关于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一份文件《关于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情况的报告》,对这一时期
的归国留美学人人数有所说明: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由西方国家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多达1
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②。除了上述记载之外,根据最新统计,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约为1500人③。
2010山东理综三、关于中国共产党争取留美学人
归国工作的研究
  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选择回国,与中国共产党对留学人员的归国争取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在抗战后期兴起的留学潮中,秘密选派了一些中共地下党员,通过国民政府的留学渠道出国留学,其中以赴美留学为主。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指示在美中共党员留学人员积极开展归国动员工作。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记载:“团结留学人员,结成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统一战线,在条件成熟时动员他们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成为中共在欧美
的一项重要工作。”
④中共争取留美学人归国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内的工作,包括成立“办
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⑤、设置“归国留学生招待所”
⑥、向海外中国学人播送广播⑦,以及动员留美学人的亲人、朋友、师长等写信等。另一部分是在海外的动员,通过留美中共党员在留美学人体中直接开展,主要包括在留美中国学生组织中开展活动,通过报刊进行宣传等。
其一,在美中共党员创办或利用一些留美中国学生组织,借以开展动员中国学人回国的活动。1949年前后,美国全国性的留美中国学生组织主要有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留美科协)和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Chi neseStudentsChristianAssociationinNorthAmeri ca,英文简称为C.S.C.A.),除此之外美国很多城市的留美中国学人成立过一些松散的社团
组织,如纽约的“星期日马戏团”、波士顿的
“中国问题讨论会”等。
⑧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留美科协。该组织是在中共直接领导之下由在美中共党员组织建立的中国留学生组织,是中共争取留美学人回国的最重要力量。留美科协实际上是中国科协在美的分会,为避免在美国登记国外社团的麻烦,未使用中国科协美国分会的称谓,而以留学生团体的形式出现⑨。1
949年6月,全美留美科协在匹兹堡召开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的宣言,规定留美科协“总的目标是为争取团结更多的留学生回国,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而努力”,并向留美同学发出回国的号召,提出为新中国建设服务是“我们这一代科学技术工作者无可旁卸的责
任”
瑏瑠。留美科协在美国各地有许多地区性分会,经常组织活动,就各种问题,尤其是归国问题进行讨论,为想回国的同学提供互相交流和照应的平台,同时使仍在犹豫是否归国的同
·
811·中共党史研究
②③
④⑤⑥
⑧⑨
瑏瑠HanYelong.“AnUntoldStory:AmericanPolicytoward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1949—1955.”JournalofAmerican EastAsianRelations(1993):pp.77-99.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077页。
参见王德禄、刘志光、程宏主编:《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生学者人名录》,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提供,未刊稿。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316页。
李滔主编:《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年以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普遍回忆,在刚回国时,他们曾住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等地的归国留学生招待所中等待分配工作。
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参见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
及命运》,《科学文化评论》2012年第1期;于杰:《海外赤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第7页。
程宏、姚蜀平、王作跃、刘志光:《1949年前后留美学生组织及其期刊》,《神州学人》2015年第11期。王德禄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第154页。
《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第7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4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归国   美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